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模型认知”进行了阐述:“能运用各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可见,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素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任务,而化学模型的建构和应用是培养“模型认知”素养的核心方法。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建构模型,进而利用模型深度理解新知识的本质,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下面以“羧酸”的教学为例详述通过问题驱动建构T-ADCEI模型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以“从海水中提取镁”为例,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抽提出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认识视角,将物质制备与性质等化学知识与“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相关联,建构从混合物中提取物质的认识思路,形成“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五大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指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构建。通过人类发现和利用元素的历史情境,逐步构建“位置—结构—性质”认识模型;通过历史证据和实验证据开展研究,建构元素周期表模型、优化元素周期表模型、运用元素周期表模型,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当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真实问题时,知识、能力和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8,(80):159-160
通过学习金属钠,建构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原子结构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识模型,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用途对社会价值认识的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是关于金属钠与氧气及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开展以"化学核心素养为本"、结合情境教学、注重学习金属钠思路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同时给予准确把握从多种微观视角对金属钠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水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辨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能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培养学生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共价键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一种思维模式.共价键教学是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载体,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构建共价键的学习模型、教学模型,有效落实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元素化合物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围绕核心物质性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通过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解决冲突,以实现知识结构化和思维程序化,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以"S02的性质探究"为例,创设基于认知冲突的实验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提高证据推理能力,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解读。本节课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次积极尝试。一、理论依据北师大王磊教授提出学习“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这一主题时,可运用“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概念,建构了“价-类”二维模型,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并发展科学合理的思维模型,外显了核心概念对于无机物性质和应用的认识和思维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正怡 《化学教与学》2023,(1):26-30+44
以化学史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化学史展开“水的组成”的研究,引导学生建立化合与分解两种认识物质组成的思维模型,建构“元素观”“微粒观”等化学学科核心观念。在高品位的主题下,渗透学科文化。并提出本节课的化学史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模型教学等方面的新思路,融入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换个角度看世界”复习课教学为例,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抽提出元素和原子、分子的认识视角,将物质的组成、结构、分类和变化等具体化学知识与“宏微辨析”、“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相联系,建构基于元素和原子、分子的物质组成、结构、分类和变化的认识思路,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于化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中,对原电池模型的认知是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重要载体,而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同时承载着原电池模型的抽提和应用过程,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以“军舰的腐蚀原理”为项目,围绕模型的建构与应用过程展开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建立金属腐蚀与原电池模型的关联,建构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合理性,并主动应用模型解释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键  胡志刚  王振 《化学教学》2023,(4):91-93+97
基于“将混合物状态组合转化为可直接分离的状态组合”的核心思路,建构有别于传统的“物质分离的思维模型”,其中包含“原状态组合-直接分离方法”对应表以及“原状态组合-转化方法”对应表。并提出“物质分离的思维模型”的应用建议,以提高学生应用“物质分离的思维模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发展“模型认知”“科学探究”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常见的盐"这节课的内容设计紧密围绕贴近生活、探究本质、完善认知、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核心、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理念为目标,基于真实的生活问题,设计以发展学生认知为核心的驱动性问题,展开探究式教学。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建构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化学式是一种抽象简洁的化学语言,它承载着物质的组成、构成等方面的信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微观和宏观信息。教师要在建构化学式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三重表征"思维,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书写化学式的过程中发展化学基本观念,提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建构化学式计算的原理中提炼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为例,展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培养过程.通过以数字化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活动来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建立宏微观念、认识物质变化、建构认知模型、感受学科价值,全面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之一,基于主题大概念教学的理念,以“氨和铵盐”为例,通过板块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以化学前沿知识为教学情境,以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知识进阶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和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提出假设,进而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和证实,建立起证据与推理及结论的逻辑关系模型,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为中学化学主题大概念教学设计和学生高阶思维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初高中地理学科为示例,从教育目标的认知分类学和核心素养教育的理论建构契合中获得启示,以安德森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二维模型为基础,建构了学科核心素养迁移转化(纵向贯通)的思维关系架构模型。该模型表达了学科核心素养一体贯通培育的纵向思维,通过使“态度”绑定“知识”和“能力”(综合表现为学科核心素养),植入“二维分类模型”,并以后者作为“支架”和“抓手”,学习主体认知过程能力水平由低阶向高阶的迁移,以及伴随的知识类型的迁移现象等,可带动学科核心素养的迁移转化和纵向提升,并借此为学科核心素养在纵向贯通上找到一个可实践操作的相似模型或参照模式。  相似文献   

17.
“模型认知”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化学学习的思维方式,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工具。课程标准对模型认知的高度关注与模型使用率偏低的不平衡影响“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实。剖析模型认知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厘清对模型本体的认知,探究化学模型的概念、类型、功能、建构方法等,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模型的认知和发挥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融合的“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教学,将油酸分子模型打破重构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分析物质结构和模型认知中的优势,凸显跨学科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科学思维品质提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卢珊 《化学教与学》2023,(3):29-34+93
开展“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目标,作者尝试在“5E”教学模式下,以葡萄酒为情境载体,探究、思辨与讨论二氧化硫性质。采用创新实验和数字化实验揭示反应的本质,引导学生建构二氧化硫性质的类-价二维认知模型。通过新知迁移与应用,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物质转化和化学学科价值的理解,促进学生对人类文化和环境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以“探秘自动充气气球中的化学”为教学主题,开展初三化学碳酸盐性质复习课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突出问题引领,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思维有序地从定性到定量分析物质的组成,强调知识的工具性,建构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获得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