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实验绿色化原则,对高中教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演示实验的装置进行改进,从而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同时进行二氧化硫在有水和无水条件下与品红作用的实验探究。实验发现干燥的二氧化硫难使品红褪色,即不易与品红发生反应,干燥(无水)的二氧化硫不具有漂白性。  相似文献   

2.
通常说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在学生进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时,有的学生观察到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而有的学生却观察到品红溶液的颜色先变深而后才逐渐褪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二氧化硫使稀的品红溶液的颜色先变深后褪色这一"异常"现象提出疑问。通过实验验证了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气味除了二氧化硫外还有氨气,对物质推断中认为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硫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4.
新编高中化学教材“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立即褪色。但在演示实验中,所见到的现象是:品红溶 液不能使褪色或是通入二氧化硫的时间过长而品红溶液褪色不明显,影响教学效果。于是有些中学化学老师用红墨水来代替品红溶液,但  相似文献   

5.
SO2通人品红溶液中能使溶液褪色,加热该溶液时红色复原,其原因是:H2SO3与品红反应生成的无色物质对热不稳定,受热时分解,生成的SO2从溶液中逸出.由此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问题:向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中加入碱,此时H2SO3中和为正盐,已经褪色的溶液会不会红色复原?  相似文献   

6.
1 问题的产生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验,课本上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产生的SO2通入到品红溶液中,使粉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发现SO2通入到品红溶液中往往需要数分钟才能使溶液颜色褪尽。有学生提出该实验是否改为在品红溶液中先后加Na2SO2粉末和稀硫酸,认为这样可从品红溶液中直接产生SO2,从而加快溶液褪色速度,且又简化实验装置和操作,还能大大减少SO2对空气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潮湿的氯气(Cl2)和二氧化硫(SO2)气体具有漂白性。这两种气体的漂白作用有何不同呢?笔者作了以下的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1〕操作步骤 :把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分别通入盛品红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里溶液的红色都立即褪去。得出结论 :潮湿的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都具有漂白作用。〔对比实验2〕操作步骤 :把对比实验1所得到的盛两种无色溶液的试管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 :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无色溶液又变红 ,通入氯气的无色溶液颜色没复原。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不稳定 ,加热时易复原 ;氯气的漂白作…  相似文献   

8.
一、叙述型推断题1.常温下干燥的某混合气体,可能是由硫化氢、氢气、氯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中的某几种组成,实验证明有如下结论:①混合气体无色,它的密度比空气大;②混合气体不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打开瓶塞也无颜色变化;③混合气体通过  相似文献   

9.
1 实验 (实验时的室温为 9℃ )实验 1 :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至无色溶液刚好变红。放置一段时间 (冷却 )后红色自动消失 ,再加热至刚好变红 ,放置一段时间后红色又自动消失。若将褪色的品红溶液持续加热较长的时间 ,则品红的红色不会在冷却后再褪色。实验 2 :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敞开放置于通风橱内 ,5天后试管内开始变微红 (室温低、反应慢、反应时间较长 )。实验 3: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再加一些盐酸 ,敞开放置于通风橱内 ,两天后试管内开始变微红。实验 4 :用 50ml的大注射器抽取实…  相似文献   

10.
基于品红和碱性条件下的酚酞具有相似的结构,对Na2SO3溶液与酚酞类(如百里酚酞)溶液反应进行实验验证和理论探究,对它们之间的反应过程以及酚酞在碱性条件下褪色的原因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90页的实验4-7是关于"二氧化硫性质探究"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该实验存在以下3个问题:试管中的液面上升不明显;学生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在水下塞上胶塞时可能会混入少量空气,使试管中的液体外溢;对褪色的品红溶液加热,产生的SO2会散逸到空气中,引起污染.针对以上3个问题,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创新性设计.  相似文献   

12.
现行教材对二氧化硫漂白性质的实验一直采取以下操作 :将SO2 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 ,品红溶液的红色退去 ,再加热试管 ,红色又恢复 ,装置见图图 1 原实验装置    图 2 改进的实验装置1。由此教材得出结论 :“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有色物质 ,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 ,这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某些物质化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 ,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教师对该反应原理很清楚 ,但是学生不知道 ,这种操作能不能说明该反应原理 ?学生心中留有疑问 ,更重要的是 ,加热又分解出的SO2 不经处理 ,直接排入空气中 ,没有…  相似文献   

13.
一、Na2O2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探究例1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Ⅱ中,木条复燃.  相似文献   

14.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其化学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5.
在理科实验中具有相同现象的事例很多,但导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并不相同。现以化学实验为例,对这一类知识进行以下归纳,以便使该类知识系统化,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褪色褪色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如品红溶液的褪色、有色布条的褪色、酚酞的褪色等。能够导致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种类很多,但褪色原理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臭味的窒息性气体,是各种含硫的燃料和煤燃烧时的产物。发电,钢铁、铜、锌等有色金属的冶炼,石油加工,石油化工,化肥及化工各类工厂的锅炉,部分家庭取暖设备和各类机动车辆都排放二氧化硫。因此,二氧化硫是一种分布面积大、影响范围广的有害气体。开展二氧化硫对植物毒害作用的研究,对于防止植物受损,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于是,我们根据亚硫酸钠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这一原理,即:Na2SO3+H2SO4=Na2SO4+H2O+SO2↑并利用二氧化硫气体能够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这一特性,设计了一个实验活动,来探究二氧化硫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浓硫酸与Cu反应的化学实验,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实验,但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实验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一些现象,给探寻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等问题带来了困惑,下面做出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和措施.1实验探究1)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现象课本中对该实验现象的表述为:溶液变成蓝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使得品红褪色.  相似文献   

18.
<正>一、常规的性质实验按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SO_2的性质。SO_2具有还原性,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_2又具有氧化性,当SO_2气体通入Na_2S溶液中时,SO_2与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单质硫,所以会产生黄色浑浊。SO_2与品红溶液反应后生成了一种无色的不稳定的化合物,当受热后发生分解,溶液又会变为红色。因此,当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红色,证明了  相似文献   

19.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相似文献   

20.
一、铜与浓硫酸的化学反应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现象。新教材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这样叙述的: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为Cu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