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源堤  彭康洲 《英语广场》2023,(10):128-132
在“双减”的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后作业成为当前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教师应在实践中发现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霍强强 《甘肃教育》2024,(1):121-124
“双减”背景下实现初中物理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是落实国家教育教学政策、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作业目标不明确、作业类型不够丰富、作业质量有待提高、作业层次需进一步细化等方面。为此,需要强化目标指引,控制作业总量,丰富作业类型,细化作业层次,不断提高初中物理课后作业设计的水平。文章就“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张琳 《天津教育》2022,(1):126-128
<正>针对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质量监测的报告结果,笔者指出当前音乐课堂教学呈现了“重课堂、轻课后”的现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学科特点,进而提出了音乐单元活动类作业的必要性,阐述了单元活动类作业的意义,分析了设计理念、目标、内容方面结合理论与实例,并提出了大局观、重细节、品成果方面的建议。基于音乐学科无升学压力及学生其他学科作业负担的现状,多数学校音乐教学基本环节中的“课后作业”几乎被忽略,形成了“重课堂、轻课后”的现象。在现实中,音乐课程的课后作业设计与运用研究显然不够。在此层面上,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将学业质量作为作业设计的依据.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结合课标要求,物理作业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养成.“精细化教学”特指教学目标、课前预习、教学活动、课堂检测、课后作业五个层面进行“精细化”,在此基础上围绕“课前预习”“课堂检测”“课后作业”,围绕核心素养重整教学目标,细化于三个时段,从而发挥作业辅助教学课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一定要避免程式化、机械化的现象,应设计有意义、有语用价值的作业。本文基于单元整体、学科大观念、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活动观四方面,探索“减”片面“重”整体、“减”单一“重”融合、“减”统一“重”分层和“减”机械“重”实践的英语课后作业新样态设计策略,以期实现小学英语作业“轻负高质”,让课后作业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中历史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能使教、学、评相互促进,进一步检测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程度,是新教材、新课标下的大势所趋。文章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为例,对高中历史课后作业有效设计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林恩 《学苑教育》2024,(7):19-21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有自身的特点。教师要努力尝试创意性解读“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条件和契机,并融合“双减”政策,从教材内容搜集、教学方案调整、学生作业优化、课后服务组织等角度展开实践探索行动,以全面升级数学学科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林军 《教师》2024,(4):21-23
基于核心素养研究小学语文情境化作业的设计原则和策略,意在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并践行“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课程理念。文章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实际内容,梳理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境化作业设计原则,在准确把握原则的基础上,从联系生活、聚焦整体、学科融合和课后拓展等维度,研究了情境化作业设计的策略,以期让学生在完成情境化作业的过程中优化学习方式、强化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阶段英语学科教学,要明确育人目标,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课后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及有效评价,降低作业负担,减轻学生压力,提高小学英语的全过程教学水平,发挥出作业的功能,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积极开展对作业优化设计和有效评价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孙晔 《天津教育》2024,(5):67-69
<正>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生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落实,作业是学科教学重要的活动形式,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助力。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设计作业,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先理清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原则和目的,再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设计相关的课后作业,借此助力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语文作业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有效方式,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为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回归教育本质属性,“双减”政策因此应运而生,并对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工作的开展产生直接影响,需要初中化学教师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减轻化学作业对初中生知识学习所产生的压力,同时实现化学作业应用质量的提升,辅助学生个性化发展化学学科涵养.对此,将围绕“双减”政策开展分析探讨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最终达到化学作业设计实践“双减”思想理念目标.  相似文献   

12.
作业是日常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双减”背景,以复习巩固为目的的高中生物作业设计应包含学科“双基”和学科核心素养两方面。其中,学科“双基”的作业设计以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从学科问题、元认知策略和动机水平展开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依据生物学科的问题解决能力五个方面展开设计,旨在达到规范作业数量、优化作业设计、改进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双基”和培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业是常规课堂的进一步延伸,课后作业的布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学科本身与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并从作业中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技巧,扩大知识视野。在传统模式下的初中历史课外作业中,教师的设计理念过于落后,只是一味关注作业的认知功能,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探究功能与价值功能,不仅为学生额外带来了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不利于“双减”政策的高效落实。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沉浸到课后作业活动中,文本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初中历史课后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列举了几点课外作业的创新设计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依据课后作业设计原则,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内容为例,构建了分层次、多类型、重实践的高中地理课后作业设计方案。以乡土地理资源大生纱厂为载体,实施了该课后作业方案,结果表明该作业在落实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道洪 《家长》2024,(4):128-130
<正>“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的课后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教学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为学生设计出“减负增效”的作业,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弹性”作业,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作业模式,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设计作业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丰富作业内容,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完成作业,以此提高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与效率。小学综合实践学科作为学生探索社会与自然的主要渠道之一,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最具学科本质的素养,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模式的转型,由重视教学中“化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转向重视“学生化学核心能力和化学素养的生成”。良好的作业设计方案就是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方式之一。本文通过研究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希望能够对传统作业进行优化、补充和改进,以便为实现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这一目标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7.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压力明显降低,并且课后的空余时间也会有所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高质量的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并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达到跨学科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的身心得以更加健康地发展,并且充分地将课后的时间利用起来。本文根据目前体育作业的具体情况,就在“双减”背景下优化体育作业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周静  周雪莲 《中国教师》2023,(12):105-107
<正>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形式主要为实践性作业,包括课前实践性作业和课后实践性作业。作业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遵循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以核心素养为依据的作业以及评价,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平面镜成像”课后作业设计为例,设置“作业超市”呈现开放性,引导学生自主命题体现分层性,借助视频拍摄揭开魔术背后的奥秘,设计“研究性学习”“物理研学”等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钉钉家校本”等作业方式实现作业评价的多元化,师生共建、共享作业资源,实现轻负高效,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做好作业设计与课后服务是众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和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建模素养,以项目式作业的形式选取源于生活实际的,新颖有趣的题材,引导学生主动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求解。通过分析当前中小学数学建模与作业设计的现状,提出在作业设计中渗透建模素养的基本路径与案例分析,能为教师作业设计中建模题材的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