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改革的必然产物,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奠定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俱乐部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特征有利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高校体育俱乐部大体有三种模式:高校单项体育俱乐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  相似文献   

2.
浅析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的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长期以来 ,高校体育场馆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不仅严重的浪费了国家资源 ,而且也严重的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维护和发展。在高校社会化的新形势下 ,开展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化可以实现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开发 ,可以兼顾高校体育场馆的教学效应 ,可以创造性地树立高校形象促进高校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论述了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和局限性,介绍了国际上高校体育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部分高校在推动体育品牌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探讨,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模式的预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探讨其对于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积极影响.认为高校体育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模式有效弥补了我国现有体制下高校体育事业的不足,长期地促进高校教学及科研、高校与企业产学研良性互动,既能带动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又能带动高校各个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实践;既能带来勤工俭学和就业创业实践机会,更能为高校科研人员创造零距离研发机会;在为高校和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创造利润的同时,更为学生带来帮助和实惠,是我国高校体育和产学研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模式,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组织和运作机制,探讨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文化内涵。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竞技体育是美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高校竞技体育承担着传播体育文化的重任;高校竞技体育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先进、组织合理、运作规范,保障了高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了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建议我国建立高校体育联盟,推动高校联赛的市场化,扩大高校竞技体育筹资渠道,完善高校竞技体育的师资聘用制度和学生运动员的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5.
周新梁 《体育世界》2014,(4):105-106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在高校大学生中间广泛传播健康体育的教育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使高校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体育教育教学发展规律,进而能够增加高校体育课的吸引力,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校大学生健全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根据笔者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推进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加快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积极完善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改革,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根据高校篮球赛事的特点和运作性质,高校篮球赛事经营模式应该涉及到以下内容:高校篮球赛事经营环境分析;高校篮球赛事经营过程;高校篮球赛事经营要素运作。高校篮球赛事的经营过程包括:可行性研究,计划,组织,实施调控,评价和结束。高校篮球赛事的经营要素运作包括:财政预算和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后勤管理,信息沟通,赛事的营销,比赛管理。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时代背景下,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对高校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高校中的内涵和重要作用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意见,以此推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最终使高校体育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发挥高校体育文化应有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交流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舆情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高校师生是高校网络舆情的重要媒介,他们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参与者也是传播者。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师生交流思想、获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高校管理和引导舆情重要的“阵地”。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高校体育场地建设由国家进行财政拨款,自身筹资能力差。随着高校产业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筹资模式,是高校体育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立健全高校体育场地筹资模式的关键是政府摆正自己的位置,高校大胆采取多种适合体育场地建设的融资方式,同时积极争取社会捐赠资金和高校联合互助金。  相似文献   

10.
大冬会的举办具有推动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综合素质、强化"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观念、加速黑龙江省高校冰雪体育文化建设、营造黑龙江省高校冰雪体育人文氛围等积极的影响。为不断优化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环境,发挥"大冬会"后效应,提出在后大冬时期,黑龙江省高校应采取加大对场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力度;加快推进高校体育体制改革步伐;激发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意识;重视媒体舆论宣传,构建高校冰雪体育人文氛围等优化途径,为黑龙江省高校抓住历史机遇,不断优化校园体育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高校体育资源整合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资源是从事高校体育活动的基础,是发展高校体育的保证。因此,如何通过对高校体育资源的整合,向有限资源要效益,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安徽省高校体育资源可以通过"紧密型"高校联合体模式、"疏散型"高校联合体模式和"个体型"高校联合体模式进行整合,以期达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周剑 《精武》2012,(26):74-74,82
高校的体育场馆是高校功能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职能是承担高校的体育教学、体育比赛和校园大型表演或集会活动。随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更加多元化。现在高校的体育场馆的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都相当昂贵,如何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新时期最大化地利用体育场馆,加强和创新体育场馆管理,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高校体育场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设施实行产业化经营将使高校和社会取得共赢,得到国家政策法规、社会需求和高校自身的支持.高校体育设施产业化经营应做好市场定位,制定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体育竞赛的广泛开展,高校体育竞赛在管理和运作模式也必将进行实践和改革。高校体育竞赛联盟是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的新鲜事物,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有效科学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高校体育竞赛的历史背景,探讨建立高校区域竞赛联盟存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华中地区30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的问卷调查,对其发展方向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认为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但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而且也受高校体育产业内部各要素的制约.针对华中地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华中地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该地区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释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校高水平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应理解为:在高校开展的,在不降低高校培养人才质量、不破坏高校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基础上的高水平竞技运动的发展.高校高水平竞技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度上要求竞技水平进步,在协调度上要求不影响高校的良性行为和协调发展,不影响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在持续度上要求保持长期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珍珠球运动的开展现状,阐述了高校开展珍珠球运动与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系,结合珍珠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普及程度和高校的实际情况,为高校开展和发展珍珠球运动提出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子聪 《精武》2013,(18):35-35,37
在我国高校篮球训练中,由于传统的篮球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高校篮球训练要求,对于将拓展训练融入在高校篮球训练的模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拓展训练是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在我国体育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将拓展训练与高校篮球训练相结合,在高校篮球训练中有针对性的开展拓展训练,合理地运用拓展训练的相关原理,并借助高校的篮球场地和器材,将篮球技术和战术配合有机的融入高校蓝球教学训练中,进一步提高高校蓝球教学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将根据相关文献和目前高校篮球训练情况对拓展训练与高校篮球训练的结合进行浅要地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有效运营高校体育无形资产能给高校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发展,是实现高校体育无形资产价值最大化的基本途径。我国高校体育无形资产运营存在:意识淡薄;内容窄、层次低;缺乏必要的管理、审计机制;缺乏专业人才和专门中介机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有效运营我国高校体育无形资产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教学对象、教师自身特点、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及教学内容和教法对高校体育教师特点进进行了分析,得出高校体育教师具有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