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近年,平民化的办报品格被众多报人所推崇,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发生了让世界瞩目的变化,当媒体把目光投向渴望改变自己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平民百姓时,当以人为本,崇尚人文关怀成为所推崇的社会精神时,那么这种反映到媒体中的平民化趋势也就不足为奇,而作为大众媒体的报纸把平民品格视为一种追求也就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2.
林金康 《青年记者》2003,(12):21-21,37
近年来,平民化的办报风格日益受到广大办报人和读者的欢迎。不仅都市报、晚报类的报纸把平民化作为自己办报的目标,城市党报也对平民化的办报风格作了有益的探索。应该说,当媒体把目光投向平民百姓时,当以人为本、崇尚人文关怀成为所推崇的社会精神时,那么,这种反映到媒体中的平民化趋势也就不足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各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开始逐步把视角向百姓转移,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百姓的生活和工作,贴近群众,关注民生。这是目前社会以人为本、崇尚人文关怀的社会精神开始得到推崇,百姓越来越关注自身生活质量所引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媒体娱乐化走到今天,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笔者以为,当前媒体娱乐的价值取向应该在于:摆脱过度大众化的困扰,淡化神话式英雄情结,向平民化路线靠拢;在通往平民化的途中,媒体绝不可忽略所肩负的民族价值重构的重任。基于此,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媒体娱乐应走以下路径:在追求创新理念的引领下,既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也要从大众文化中吸取快适、轻松的要素,使媒介在提供娱乐的同时,重塑起易于被民众接受的精神的崇高。  相似文献   

5.
我国报纸媒体间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为了吸引受众、努力塑造平民化形象,越来越多的报纸把视线对准了普通老百姓。当数量巨大、特征繁杂的小人物作为新闻主角频频出现于报道之中,我们  相似文献   

6.
当新闻传媒的概念逐渐被大众传媒的概念所替换.当电视的舆论功能逐渐被电视的大众文化功能所丰富的今天.娱乐已经成为了包括电视在内的所有媒体至关重要的内容。为观众提供快乐、轻松、释放和宣泄.不仅是观众获得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社会达成精神和谐的需要。应该说.伴随社会的消费化、文化的娱乐化、电视的平民化、节目的市场化、收视的体验化.中国电视最近10年一直被娱乐节目推动着发展,电视剧、综艺节目、电视演唱会、益智节目、真人秀节目、脱口秀这六种娱乐节目形态成为了除新闻节目、专题节目之外电视荧屏的主力军。2002年开播的东方卫视,定位于“新闻见长、影视支撑、娱乐补充、体育特色”,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平民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但与新闻平民化潮流一同涌来的并不都是珍珠与贝壳,同样也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无序竞争、争夺眼球的大战中,新闻报道出现了琐碎化、偏见性关怀、媒体职能错位等现象,这与平民化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理念背道而驰,也说明了电视新闻人对人文关怀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需要注入必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闻评论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平民化逐渐演变成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发展趋势.本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微博客的迅速兴起,不仅为新闻评论的平民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实现平台,还以其自身的自媒体特点给新闻的平民化带来了新的特点,而这些新的特点也推动了新闻评论队伍、语言、受众平民化的进程与发展,而它所带来的对话语权、语言暴力现象以及舆论引导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毕勤 《新闻世界》2011,(8):54-56
这是一个推崇创新的时代,电视新闻事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新的形式,那就是电视新闻平民化。平民化是媒体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必然结果,近几年来各地电视台已经纷纷模仿,办起了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民生新闻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民生新闻目前应该有更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聂天兰 《新闻窗》2007,(3):79-80
近年来,平民化的办报风格日益受到广大办报人和读者的欢迎。不仅都市报、晚报类的报纸把平民化作为自己办报的目标,城市党报也对平民化的办报风格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我国的电视平民化浪潮是一场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报道角度到内容题材,从表征形态,到内在特征的巨大革命;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电视媒体制作中的平民化不仅体现在内容题材上,也体现在节目的表现形态上.但是,"平民化"必须防止的不良倾向:首先,一味的追求平民化,导致出现庸俗化的倾向,忽视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媒体在追求平民化之际,也易造成"商业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在自媒体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微博以其平民化、互动性的传播特征风靡全球,从最普通的老百姓到娱乐界、经济界的名流,甚至国家的总统,任何一个拥有微博的人都成为了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受者,微博也因此成为了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媒介中的弄潮儿。然而,作为一种信息媒介,随着微博逐渐被社会化,其原有的媒介传播特征也正在逐渐地被一些社会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经济因素所消解,微博的平民化、互动性正在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3.
新闻琐碎化--平民化报道中的不良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当上世纪90年代《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明明白白地宣称要“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之时,平民化报道就有了强有力的擎旗之手。在此之前的中国媒体,理念上总是把受众作为传播链条中的次要环节看待,是接受媒体宣传教育的对象,很少考虑将平民百姓及其生活列为报道的对象和主体。正因为如此,东方时空的宣言意义独特而深邃,意味着媒体在内容  相似文献   

14.
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人们的实践。而广播以有声语言为传播途径,既不受知识层面的限制,又适合各个年龄的人群需求,同时具备方便快捷的特点,所以理论广播在传播效果上更优于其他媒体。理论广播平民化既是理论研究的目的所决定的,也是广播所面对的受众群的多层次、多元化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的宗旨就是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以老百姓为核心"受众",确立"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作为现代媒体,确立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也是自觉遵守新闻传播规律的表现。本文从民生新闻的主体、内容、语言等方面,阐释当代媒体如何确立民生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相似文献   

16.
新闻分布论     
郭五林 《新闻界》2004,(6):72-73
中央提出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这是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三贴近”提出以后,各地媒体相继喊出“把目光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把镜头对准普通人”、“新闻报道平民化”等口号,新闻媒体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明显增加。但笔者通过对多个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长期观察,发现新闻媒体在落实“三贴近”时,尽管作出了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离“三贴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电视平民化"现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以草根为旗帜标向的电视平民化浪潮以强劲的势头席卷电视荧屏。充满草根气息,关注民众生态,推崇百姓路线的电视平民化趋向已成为当今中国电视发展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也成为传媒学界亟待深入研究探讨的一大课题。本文对电视平民化现象产生的动因、表现形态及其文化内涵进行初探,以期抛砖引玉,促进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闻知识》2007,(12):98-104
略论公共突发事件中媒体舆情引导作用杨俊利(11-8)我所理解的“第三条道路”——对深圳商报定位与发展的思考张学虎(11-10)大众传媒社会效益的基本内涵邓年生余欢欢(11-13)中国公民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兼论大众传媒在其中的构建作用杨雨丹(12-3)法治精神:我国媒体社会责任的价值向度滕丽(12-6)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学习十七宣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陕西日报着力抓好十七大精神宣传报道孙巍王海涛(12-9)专题.两会报道平民化的影像力量——试论2007年央视两会报道的“平民化”特点周敏(4-17)从《小丫跑两会》看“两会”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陈…  相似文献   

19.
赵永刚 《青年记者》2010,(18):68-69
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更加草根,更加平民化,这就要求网络媒体更应该以人为本,反映网民的心声,传递他们的诉求,更要放低姿态,放下媒体的架子,真正把根扎到网民中间,扎到草根中去。  相似文献   

20.
周莉 《新闻前哨》2004,(7):12-13
当代中国媒体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价值取向:平民化与精英化。这两种取向影响着媒体实践、决定着媒体的最终面貌。 媒体的平民化浪潮 平民化浪潮在当代中国媒体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媒体经历一场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报道角度到内容题材、从表征形式到内在特征的巨大革命。从媒体的内容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