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孟浩然三首诗的分析,阐明孟浩然诗歌的重要艺术特征:看似表达人所常有的生活体验,其实是诗人独特的思想感情;看似明白易懂,其实暗用典故而不着痕迹,技巧高明。  相似文献   

2.
从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诗人评语的文本解读出发,选取他对盛唐诗人高适的评语并结合其所选高适的部分诗歌作品,分析评语的具体意义。总体把握评语中"胸臆语"、"风骨"范畴的内涵,研究高适诗歌的风格特征并将其还原到诗人具体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以期对殷璠的品评做出更为细致和较为合理的文本阐释。  相似文献   

3.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孟浩然. 生:湖北襄阳人,诗与王维齐名.他有《孟浩然集》,他的诗情感飘逸,语言隽永.他是山水田园诗人. 师:此前我们学过他的两首著名诗歌. (学生齐背《春晓》和《过故人庄》.) 师:他的朋友李白是如何评价孟浩然的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几句.(PPT展示,学生诵读.)  相似文献   

4.
明代诗人李梦阳曾在宋末元初人刘辰翁评点孟浩然诗歌的基础上重新评点过孟浩然诗集,现有凌濛初刻《孟浩然诗集》二卷本。李梦阳的孟诗评点具有独特视角与一定的特色,可惜大陆学界对此不够关注。本文将对李评孟诗文本的生成、流传及其对孟浩然诗的阐释学价值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在中国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古典诗歌。这首诗的英译如何传达原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非易事。文章分析了《春晓》英译的技巧,其翻译体现了信、达、雅的特点,传达了原诗的神韵之美。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诗人,在孟浩然笔下,可以领略到襄阳的自然山水之美、历史人文之美、人情之美与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7.
《黄鹤楼送别》一课属于“文包诗”。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本篇课文,应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知道诗人的创作经历,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欣赏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文佳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孟浩然诗歌的色彩由青白黄红黑五大色系构成,一共使用了20个颜色词,计131次.其中,以青绿色为主.颜色词外,他还利用物象的色彩,通过描写具象,引起人的视觉想象,以表现自己的心象色彩.为了突出色彩表现,又使语句工整优美,诗人将邻近色或对比色进行搭配.搭配的方式丰富,常用的是借助词的附加意义进行来设计.孟浩然诗歌的整体色调是中和,但稍微偏点清冷,清冷中又有清寂、清幽、清宁、清旷的区别,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清淡艺术风格,表现了孟浩然多元的审美情趣与道家风度.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一生作诗有19首。他不是专业诗人,但具有诗人的秉赋和才华。他的诗多写于青年时期,艺术地再现了他的思想成长的历程。他以诗歌为武器,抒情写志,进行战斗,同时亦展现出很高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0.
作为法国象征派先驱之一的诗人魏尔伦早已享誉世界诗坛,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然而大多数普通读者对这位法国诗人王子的了解却并不多。因此,本文作者愿通过他的几首小诗来管中窥豹,介绍他的诗歌主张及其主要诗歌特点,并简要回顾一下他在中国80多年来的译介之旅。  相似文献   

11.
本列举了鲍照多首诗歌以及其他诗人对他的评价,说明了鲍照对中国古代乐府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文论述了孟浩然诗歌的词汇、造句、修辞和语言的艺术特色与创造。认为孟浩然诗的语言风格是平淡而新奇,大巧若拙,善于运用词性的搭配和句式变化,使诗的语言随思想情感的跌宕起伏而出现舒缓紧凑平和激烈的变化。孟浩然诗的语言是以自己时代的诗的语言为基础,吸收唐代的口语和唐以前的优美语言为特色,抒情语言中带有鲜明的叙述性,将平淡型的语言与豪放型和婉约型等多种类型的语言相结合,达到了自然高妙的境界。孟浩然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是盛唐前期诗人,对唐诗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作为一位大半生都过着隐逸的山水田园生活的诗人,他的诗却并没有隐没在深山之中。到现在,我们对他的诗也是耳熟能详。文章旨在孟浩然的人际关系方面探讨其诗歌的传播途径,也揭示了人际传播对增加文学作品影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华兹华斯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湖畔诗人"的美称。他一生创作了《抒情歌谣集》(1798、1800,与柯勒律治合作)、《序曲》(1805)等优秀的诗集,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在他的诗歌中,诗人把歌颂大自然作为核心,大自然与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埃兹拉·庞德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新诗运动中最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英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神州集》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收录了《诗经·小雅·采薇》《汉乐府·陌上桑》等十九首中国古诗的英译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这十九首诗歌里有十二首都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不仅想象力丰富,用典也极为巧妙。这些典故涉及中国的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但由于中西历史文化的巨大隔阂,不可译性非常强,是古诗英译中的一大难点。本文从《神州集》中选取一些李白创作的包含典故的诗歌,对庞德译诗关于这些典故的翻译方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得失。  相似文献   

16.
有必要加大孟浩然诗歌的翻译力度,力求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提高;有必要对现存孟浩然诗歌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改善孟浩然诗歌翻译现存的误译、漏译、错译等弊病。通过对孟浩然诗歌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开启孟浩然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思路,更好的传播中国古典诗歌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欣赏弗洛斯特的两首诗歌来研究其象征主义艺术的特色。正如诗人其他的诗歌一样,富有新英格兰地方特色的民族诗人在运用象征主义表达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时,他的语言是那么浅显朴实,而哲理又是那么深刻,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能给人无尽的回味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探究,是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目的所在.闻一多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抒情和韵律两个方面,他以此为出发点,勾画出了唐诗发展的大体轮廓,并对孟浩然、贾岛等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独到的分析.闻一多的唐诗研究,其最终指向是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营养,他认为抒情和韵律正是使新诗保有中国特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探究,是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目的所在。闻一多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抒情和韵律两个方面,他以此为出发点,勾画出了唐诗发展的大体轮廓,并对孟浩然、贾岛等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独到的分析。闻一多的唐诗研究,其最终指向是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营养,他认为抒情和韵律正是使新诗保有中国特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叉是韩孟诗派中一名重要的诗人。相对于韩孟诗派的领军人物韩愈、孟郊的诗歌研究来说,对刘叉的诗歌特色研究就薄弱的多。这不仅是因为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27首,更因为刘叉自云"生涩有百篇",他的诗歌以追求险怪为主,有时候甚至刻意去追求这种特点,导致其诗歌晦涩难懂。尽管流传下来的诗歌的数量少而且晦涩难懂,但是他的诗歌依然在中唐诗坛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