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培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指由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的一个基本概念。社区在早期是社会学的核心问题,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理论曾一度被确定为社会学的基石。社区建设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基层社会结构面临重组,社区的地位、作用显得十分重要,社区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发展社区成人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意义的社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一定地域内居民生活的共同体。社区是社会管理和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所以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教育的基础。一、社区成人教育新的崛起随着社区建设的篷勃发展,社区教育正...  相似文献   

3.
作为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社区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建设和谐社区也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上海在社区网格化管理方面的探索无疑为全国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一定的路径思考;同时,其中凸显的问题,也将是今后社区建设所要努力克服和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社区""共同体"和社会组织等概念是当今社会改革与治理中的重要议题,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建设、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塑造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本文在研究呼和浩特城市和社区特征的基础上,提倡呼和浩特城市社区建设面对"城市'部落'"的新关系,应有效利用传统民族文化资源,重点培育和塑造居民的"共同体"意识,鼓励、扶持和引进...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区教育领域中重要学习样态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因其草根性、群众性、普及性、广泛性等特点,具有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基础。社区学习共同体参与社区治理,也是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性和治理客体广泛性的需要。当前,社区学习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在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特别是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城市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旨在为共同体的居民提供社区物业、社区医疗、社区服务等的基层组织。社区终身学习平台旨在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和文化修养教育,传承社区优良传统和良好风尚等。而今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形式和创新方面有很多短板,通过引进人才、创新形式和强化社区建设等来推进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和提高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社区建设既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但也存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多元参与不够、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融入社区治理程度不够等问题。在总结郑州市学习型社区建设经验基础上,从社区治理的视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型社区建设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督导评估,开展学习共同体创建,培育终身学习文化、提升信息化学习水平,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的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8.
《成人教育》2020,(1):24-29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与内在动力,也是众多草根式学习组织蓬勃兴起的时代诉求。瑞典"学习圈"与我国社区学习共同体均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虽然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在非正规成人教育领域与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载体作用。通过两者共通性、差异性分析,深入剖析它们的普遍联系与独特差异,有助于进一步厘清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本质特征,提升对社区学习共同体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的信心,并在完善政策建构等方面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社区”的概念属于社会学范畴,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建设作为区域社会发展策略与模式已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运作。我国对社区建设的认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作为一项新的建设工作,社区建设是新世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强调:“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  相似文献   

10.
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学习社区的出现使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它提供的是一种网络学习环境,为了增强社区中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就需要在社区中建立学习共同体。本文主要论述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功能、构成要素,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建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区矫正平台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的功能就是指社区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一个相对完整的社区应当具备生活保障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和社会参与功能。社区作为社区矫正的载体和平台,其功能的完备与否直接决定社区矫正效果的发挥。理论上对于功能与效果的探讨可以引导社区建设,服务于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12.
社区文化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论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区文化就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社区文化则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途径与方法,其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整合、导向、传承、规范、娱乐、教育、沟通、发展等功能。为此,必须把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多方面来繁荣与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是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离不开社会工作,因此,社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社会建设的战略选择。社区服务是社会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社会工作的福利属性决定了社区服务的福利属性,社区服务应该坚持福利发展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把“社区服务业”改成“社区服务工作”,是对社区服务产业化发展方向的矫正,是向社区服务的社会工作性质、社会福利性质和公共服务性质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14.
不是理想中的、西方的、中国将来的社区,而是生活中的、中国的、现在的社区,亟需特殊的制度性建设。这种建设包括伦理、法治、社会工作三个方位。生活中的社区伦理、法治与社会工作尚处于模糊性和准制度性状态,尚处于有动力源而动力源不足的状态。社区制度性建设,需要社会工作统合的社区伦理、法治和社区工作的三向合作,需要国家统摄的政府推进和整合、社会支持和培育、社区学习和锻炼的三源合一。  相似文献   

15.
社区建设中参与主体角色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灵魂。社区参与的主体除作为自然人的社区居民外,还包括社区内的三类法人: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社区居民在社区建设中起到基础作用,三类法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分别扮演着主导者、支持者、中介者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影响和作用。各参与主体之间既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彼此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区体育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区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社会的发展是以社区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作为社区文化主体之一的社会体育无疑在社区发展中起到突出的作用.本文在确定社区和社区体育的内涵后,分析了我国社区体育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8个趋势,为我国的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是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构建一个完善而有效的保障机制是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基础。常州电大(常州社区大学)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工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在制度、经费、人力资源等保障机制建设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18.
社区发展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发展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行的一项社会工作方法,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则是社区发展高级阶段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现,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发展实践的一种新形式,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城乡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内容包括宏观上的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教育建设、社区服务建设,中观上的社区道德建设,微观上的文明家庭建设和文明村组建设等方面。为此,必须把社区发展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多方面来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区公共空间,作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场所,与居民的道德建设密切相关。当前,随着社区公共空间的价值、结构和功能异化,居民社区生活的权利感、场所感和归属感弱化甚至消失。要提升社区居民的道德水平,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社区公共空间再造”:一是开展社区公共空间的赋权行动;二是开展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行动;三是实现社区公共空间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社会心理学为研究视角,分别从社会表征理论和话语分析两个层面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心理机制。具体而言,在社会表征理论层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表征,是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条件下、以锚定和物化为两种基本的社会认知机制,具有社会共享性和行为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行为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等特征;在话语分析层面,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解构、话语转变和构建话语体系三个方面分析,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区分"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使用情境差异,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具象化,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要兼顾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统一。从社会心理视角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有助于从"心"出发,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