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良好的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选取了2016-2020年自创区内各地市级区域统计数据,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群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看,自创区的科技创新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看,各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时间趋势看,自创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从空间格局看,耦合协调度在各地市间有所差距,厦门耦合协调度略高于福州,而泉州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创新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联性最强,福州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的关联性最高。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针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社宾模型研究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员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探讨金融发展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 表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创新人员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正向直接效应,但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抑制作用;金融发展能够正向调节创新人员集聚、创新资本集聚与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创新要素集聚和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无明显调节作用;劳动力供给、城镇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均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正处于服务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服务贸易是贸易强国建设的关键与核心。伴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陕西省的服务贸易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文章从陕西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区域经济差异以及出口市场3个角度对陕西省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相对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和出口市场相对狭小3个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提出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推动区域特色发展,激发各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进服务贸易开放合作,建立全方位的开放合作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取代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主题。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方面构建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基于2004—2018年中国281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各维度及其综合指标,同时采用SARAR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中开放维度和共享维度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较大,并且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各维度均处于波动上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结构红利,即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形关系;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中存在着动态均衡效应,即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会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和开放维度影响相对较大。通过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各维度的测度以及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推动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晰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及效应差异,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绿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结构优化、要素效益、品质品牌、速度效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八个维度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30个省级层面样本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节能减排视角下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效应及机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9年间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在不同的区域间差异性较大,“东高西低”的特征较为明显。(2)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节能效应、减排效应和价值链提升效应是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3)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忠杰  许宏宇 《软科学》2023,(4):129-135+144
基于黄河经济带沿线75个城市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黄河经济带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差异分析,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进行效应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1)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表现为由下游主导,依次向中、上游递进的发展趋势,城市之间高质量发展呈现空间正相关;(2)经济实力、对外开放、人口密度和公共设施的提升均对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环境规制对于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则表现出一定的消极影响。空间滞后项系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规制和公共设施在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区域之间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实力和公共设施建设在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表现为一定的“虹吸效应”,环境规制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虹吸潜质”。  相似文献   

7.
国家高新区是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主要阵地,是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借鉴国家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2013—2018年中国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使用收敛模型分析影响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13—2018年中国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存在波动。第二,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区域间的差异和区域内部差异,中部地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及其内部差异都高于东、西部地区。第三,国家高新区等级越高,其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内部差异越小。第四,全国与东、中、西部地区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存在σ收敛。第五,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β绝对收敛与β条件收敛;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不存在β绝对收敛;分园区等级来看,不同等级的国家高新区都存在β绝对收敛与β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8.
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出发,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进行研究。基于2010—2020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研究发现,在此期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呈平稳上升且保持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创新驱动水平低于绿色发展水平;长三角26个城市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依然属于濒临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区域内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上的正相关性和显著的β收敛趋势。研究发现推动了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对增强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互动、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艺璇  程钰  刘娜 《资源科学》2021,43(1):82-93
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0—2017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通过空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①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在时间上整体呈上升态势,平均值从2000年的0.18上升至2017年的0.44,在空间上大致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递减;②从整体回归结果看,科技创新各要素(专利授权数、R&D经费占GDP比重、R&D人员全时当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较强,控制变量中的城镇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存在正向的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③从四大地区的回归结果看,不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受科技创新各要素的驱动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受专利授权数、R&D经费占GDP比重的驱动作用较强,专利授权数、R&D经费占GDP比重、R&D人员全时当量均对西部地区有正向驱动作用,而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只受专利授权数和R&D人员全时当量的驱动影响。本文可为国家和地区提高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格局特征、演变趋势以及障碍因子,为推动中国工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参考。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包含绿色总量、绿色效率、绿色创新、绿色治理和绿色保障五大维度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TOPSIS模型测度其水平值,运用Dagum分解法、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及演变趋势,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诊断其关键障碍。结果表明:30个省份整体及各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水平偏低;空间分异明显,表现出“东—中—西”递减格局;空间关联性增强,形成以环渤海湾和长江三角洲为主的“高高”集聚区和以东北、西南和西北为主的“低低”集聚区;总体空间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发展水平类型的空间转移与邻域水平关系密切,邻域水平越高,向上转移概率越大,但低等级区在短时间向上转移的概率较小;绿色创新、绿色保障和绿色总量是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短板,其中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创新潜力、治理强度和制度保障是关键障碍因子。最后针对研究发现,分别从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突破障碍等方面因地制宜提出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探究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格局特征、演变趋势以及障碍因子,为推动工业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参考。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包含绿色总量、绿色效率、绿色创新、绿色治理和绿色保障五大维度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TOPSIS模型测度其水平值,运用Dagum分解法、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等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趋势,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诊断其关键障碍。结果表明:30个省份整体及各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整体水平偏低;空间分异明显,表现出“东-中-西”递减格局;空间关联性增强,形成以环渤海湾和长江三角洲为主的“高高”集聚区和以东北、西南和西北为主的“低低”集聚区;总体空间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发展水平类型的空间转移与邻域水平关系密切,邻域水平越高,向上转移概率越大,但低等级区短时间向上转移的概率较小;绿色创新、绿色保障和绿色总量是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短板,其中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创新潜力、治理强度和制度保障是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最后针对研究发现,分别从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突破障碍等方面因地制宜提出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2006—2019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以制造业创新链作为中介渠道,分析人工智能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造业创新链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人工智能对东部地区的创新链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与2013年以及之后相比,人工智能的单位变化在2013年以及之前的时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人工智能主要通过制造业创新链的投入和产出环节,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市场应用环节的中介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演变,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4—2020年我国30个省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协调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各省份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不同年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表现为“高低阶段省份少、中间阶段省份多”的模式,且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基于此,提出推动区域合作互动、鼓励制造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打造数字创新路径,强化区域间联系,为促进我国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熵权法对2008-2017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和对比4个城市近10年来经济发展质量的演变趋势,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各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发现,相对而言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在4个城市中始终保持最高,广州市经济发展质量较低;2017年,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达到较高水平,其他3个城市均达到中等水平;人均GDP、消费占GDP比重、RD经费投入强度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对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较大。基于影响各城市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究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从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及对外开放5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对2010—2019年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发展态势良好,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北低、中高、南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湖北的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且成为唯一良好协调型地区;山西的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一直处于过渡阶段;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南的耦合协调类型逐渐演变为中级协调。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加科技创新要素投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等促进中部地区提升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城乡互动发展的内涵和作用机理构建了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省域1995—2004年的城乡互动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锡尔指数法对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近十年来,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特征明显,地区间的差异仍是中国城乡互动发展水平差异的突出问题;地区内部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辉  师诺  武玲玲  张大伟 《资源科学》2020,42(1):115-126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必要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大方面,包含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5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但差距逐年变小;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8—2010年基本保持平稳,2011—2017年持续增长,且在2016年增速明显;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2008—2010年小幅波动,2011年起上升明显;10年间5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据此,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给出了具体建议:①借助政策红利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扩大黄河流域整体对外开放水平。②西部各省区在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要素禀赋,发展特色产业。③山东省和河南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山西省和甘肃省民生改善工作亟待加强;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主动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发展水平及发展方向,对中国战略层面的研发布局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未构建相对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为此,基于对相关测度方式方法的探析,通过构建包含创新支撑、技术成果、成果应用和创新实践4个维度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中国30个省份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各省份在各维度以及综合测度的结果。结果表明:(1)各省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高低不一,与其经济体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总体而言具有区域不平衡、“东高西低”等特征;(2)创新实践维度对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贡献作用明显要高于其他3个维度,而创新支撑次之;(3)广东、北京、江浙、上海等东部沿海省份在4个维度的测度结果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征,而宁夏、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的人工智能发展较为滞后。据此,鉴于中国各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现状,提出应因地制宜地探索不同省份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差异化投入机制,同时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研发激励力度。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8—2017年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和前置一年的高校科技创新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模型实证考察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提升,但提升的程度存在分化;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5个计划单列市的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重视高校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差异化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8~2017年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和前置一年的高校科技创新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模型实证考察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提升,但提升的程度存在分化;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5个计划单列市的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重视高校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差异化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