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阿巴嘎黑马的历史渊源,对阿巴嘎黑马生物学外形特征和阿巴嘎黑马产区特征、分布及数量作了调查研究,分析了阿巴嘎黑马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提出要加强对阿巴嘎黑马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地理标志保护原则是法律制度选择的首要问题。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优化国内法律资源,有效保护我国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品牌功效,切实确保地理标志商品品质“特征”,维护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共有性,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地理标志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展中的企业邻近与集聚辨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产业集群”风靡我国的时候,两种倾向尤为显著:一是将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发展,二是在城市或区域内打造和拉伸产业链。这引发了两个基本的问题,其一,企业的地理邻近是否一定有利于企业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其二,产业链是否一定要在本区域中打造?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分析了我国的实例后提出,为提高区域和城市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不仅要重视企业的地理邻近,更重要的是促进产业联系的形成和增强.既包括近距离的联系,也包括关系邻近而地理距离遥远的产业联系。那种简单地把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混淆,以及把产业集群发展看成本地产业链的打造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4.
地理标志是块金字招牌,擦亮地理标志金字招牌需要完善的地理标志保护规则。本文研究介绍了地理标志保护现状,分析了目前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特点和不足,并以《广东省地理标志条例》为视角对地理标志专门法保护模式进行了研究。地理标志专门法保护模式能够规范地理标志保护规则,有利于提升地理标志保护水平。通过专门法对地理标志实施保护既符合发展需要又具有现实基础,对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粤港澳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粤港澳区域由于三地间地理、文化、制度等存在差异,同时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劣势,增加了该区域创意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运用系统思考方法,针对粤港澳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构建粤港澳区域创意产业发展“成长上限”、粤港澳区域创意人才“成长与投资不足”、粤港澳区域创意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成长与投资不足”三个系统基模,分析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此给出了粤港澳区域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地理邻近性与创新:区域知识流动与集体学习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地理学已死”的认识相反,由于知识的特性和创新的背景依赖,在区域创新的研究中地理邻近得到重视。本文尝试从知识流动和集体学爿视角,对一直被视为“黑箱”的地理邻近性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地理邻近是“距离产生美”,太多或太少的地理邻近对集体学习和区域创新都是不利的。同时地理邻近性既不是区域创新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它和其它类型的邻近相互促进,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7.
地理标志是现代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梅州市地理标志保护与运用现状为例,以量与质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区域内地理标志数量、种类、权利人类型、专用标志使用情况、品牌发展现状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索提出符合区域特点的地理标志品牌建设路径,支撑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迎萱 《百科知识》2023,(12):33-35
<正>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之间的纠纷不断,权益分配扑朔迷离。“崇明岛”大米并不来自崇明,“金华”火腿也未必产于金华。我国虽对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冲突进行了一定的协调,但未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2021年发生的“崇明岛”大米商标与“崇明大米”地理标志权利之争可谓沸沸扬扬,截至2022年11月,此案仍没有一个定局。此案引发了公众广泛讨论,牵动了权利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这起案件是关于地名商标权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权利冲突的典型案件。本文以此为引,深入分析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的冲突问题及冲突原因,探讨地理标志与地名商标冲突问题的化解途径。  相似文献   

9.
石勇 《华夏星火》2011,(2):40-41
我国目前申请和注册的地理标志总数合计超过2300个,其中参加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的地理标志数量是1949个,产值超过8300亿元,已形成一个大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知识产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以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为例,分析产业专利、商标和地理标志现状;探讨知识产权支撑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提出利用专利制度引导产业技术创新,以商标和地理标志制度构建产业品牌,进而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6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在“湘莲”商标争议案中认定“湘莲”为使用在莲子商品上的地理标志,亚依据《商标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撤销了福建省某莲业食品有限公司在莲子等商品上注册的“湘莲及图”商标。这是商标评审委员会首次在商标争议案件中对一件未注册地理标志作出认定。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的保护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建军 《西藏科技》2006,(10):13-15
地理标志是TRIPs协议中所规定的重要一项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对地理标志保护的常规方式,同时分析了地理标志保护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由于多个部门同时在对地理标志进行管理,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并增加了社会成本,并比较了现有几种管理方式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性地提出了我国对地理标志保护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杰 《中国科技信息》2005,(17A):205-205
德国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有两套保护体系:一是允许将地理标志注册为商标进行保护;二是对地理标志进行专门的规定,两个体系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我国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也有与其相似的两套体系,但我国的两套体系地理标志却存在的一些矛盾和不足,从而引发了实践中的冲突。本文拟采用比较的方法,对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地理标志法律体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针对目前宜昌市柑橘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销售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提出了关于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策略以及加强建立区域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建议。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柑橘营销模式,着实提高果农的收入,使柑橘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促进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从而带动区域特色农产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R&D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区域创新体系中地理媒介知识溢出,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等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依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框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高等院校R&D知识溢出的空间范围和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等院校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是正向的、显著的,但溢出程度较低;相邻区域之间的高技术创新具有空间依存性,一个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知识生产不仅增加自身区域的知识存量,而且会溢出到邻近区域,引起邻近区域知识存量的增加。依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强化知识生产与溢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更全面了解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状况及区域差异,从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规模6个维度构建我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13—2020年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别从三大经济带、七大地理区域、三大经济圈的地理划分维度,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和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1)按照2013—2020年的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均值,广东、北京、江苏、天津、上海、浙江分居前六,甘肃、宁夏、青海提升进步快速,其中一级指标指数整体呈现“规模>创新>开放>绿色>共享>协调”;(2)按照地理分区的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变化趋势,东部处于领先地位,华南、华东、西北地区和泛长三角经济圈的均值均大于全样本均值水平,2020年呈现“华东>华南>西北>全样本均值>华北>华中>西南>东北”,其中规模因素均为各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键障碍因子;(3)2013—2020年样本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  相似文献   

17.
处州白莲是丽水市莲都区的拳头产品,凭其独特品质获得了众多的殊荣,为了加快产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笔者立足当地实际,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意义及处州白莲的优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具有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此为载体,规范处州白莲的产业发展,推动处州白莲的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8.
借鉴“产业生态”观,提出了区域产业生态的概念及分析框架,讨论了区域产业生态的外部影响因素,产业生态的发展动力和区域产业贡献,为全面了解和评价区域产业状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中部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三农”的发展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实际情况是,中部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状况与其农业的支柱地位并不相称。总结中部地区在此项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并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乃是本文之宗旨。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理距离和人口流动权重矩阵下,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估计了房价对区域创新的抑制效应,并对空间效应进行多维度分解,识别出房价对创新抑制效应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不仅显著拖累了本地创新,还通过空间溢出机制拖累地理邻近地区和人口流量联系紧密地区的创新,且这种创新拖累效应在地理距离联系紧密地区表现更明显。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房价上涨对创新抑制效应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梯度分异”特征,在以德州、洛阳、长沙和苏州为四个端点的“钻石型”区域内,区域房价上涨对我国整体区域创新的拖累最大。在人口流动权重矩阵下,房价上涨对创新抑制效应呈现“分散式”“层级化”特征,占据“流量”枢纽地位的广州、北京、深圳、上海、成都、东莞、苏州、重庆、郑州、佛山、西安、杭州等地房价上涨对我国整体区域创新的拖累将更大,未来针对“流量枢纽”城市的房价规制政策将更能有效促进全国整体创新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