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通过数据比对,提出了精准识别扶贫主体,因地制宜,多维发展;通过数据动态监管,阻断返贫,实现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通过档案信息共享,实现多系统互联互通,精准统筹扶贫资源;通过档案信息挖掘,实现文化振兴;通过档案信息宣传教育,实现人才振兴等精准扶贫档案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国家精准扶贫评估理论体系及其实践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以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精准扶贫评估是提升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对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工作实际,探讨了乡村贫困化分异规律及其科学认知,梳理总结了国家精准扶贫评估理论、技术体系,深入分析了评估理论与技术在历年评估调查中的应用及其贡献。研究表明:(1)乡村贫困化的“孤岛效应”“边际递减效应”,以及政府“扶”与农户“贫”之间的供需结构,是实施精准扶贫成效评估的科学意义所在,客观要求深入开展考核评估,以评促改,有效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绩效;(2)乡村贫困化的理论认知与实践需求是确立评估目标、制定评估方案的重要依据,对于细化扶贫成效评估指标、探明指标内涵、制定评估工作方案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3)国家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技术体系是一个包括评估关键技术、评估支撑技术、成套设备支持系统和评估大数据平台的完整系统,持续支撑了2016—2020年国家精准扶贫成效评估,较好地发挥了“质检仪”“指挥棒”和“推进器”的作用,为全国脱贫攻坚考核与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杜国明  黎春  何仁伟 《资源科学》2020,42(4):649-660
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伟大实践促进了区域贫困治理思想的不断完善。本文在总结个体扶贫与区域扶贫的辩证关系、贫困区域与区域贫困治理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具体做法,系统梳理了贫困区域治理思想,旨在丰富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全球2030年减贫目标的国际行动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为:区域贫困治理思想包括贫困空间分异、贫困区域开发策略和贫困区域管理3个方面,与精准扶贫方略服务于精准扶贫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工具;依据贫困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差异和空间分异特征,以此划分出贫困县域类别、村域类别,并把脱贫难度大、贫困县集中的地区划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于资源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区域开发与发展理论,形成了以东西协作对口支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组成的区域贫困开发策略;依据贫困区域的鲜明层级体系,构建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扶贫对象体系和退出考核评估机制,以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组成的贫困区域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4.
结合河南工业大学及图书馆办学特色和优势资源,依照近几年河南工业大学在助力和帮扶“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具体创新举措,探讨了高校及图书馆在巩固精准扶贫成果、杜绝返贫等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2016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十三五”规划中,对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十三五”期间要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相似文献   

6.
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广泛的社会动员、精准的贫困识别,以及“第一书记”扶贫分别具有运动式治理、技术性治理与嵌入式治理的特点。运动式治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国家引导注意力分配,为政策执行“造势”;技术性治理通过目标管理和数字生产向基层让渡发展空间,政策执行借助精准识别中的数字化信息“乘势”而动;嵌入式治理以关系嵌入和价值嵌入整合正式制度与社会规约,政策执行“顺势”而为。政策执行是国家治理的实践场域,在治理实践的“组合”形态背后是国家角色的积极调整与主动回应,转型期的国家治理体系建构为国家角色的动态调适提供了弹性空间。国家角色调适的逻辑动因是宏观层面上国家与社会频繁地互动,中观层面上贫困治理的现实需求以及微观层面上政策的渐进执行。  相似文献   

7.
自2015年"精准扶贫"概念提出至今,扶贫开发已进入新阶段,数据和其背后所蕴含的信息是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重要的支撑。以往传统方式的建档立卡,存在数据不准、更新不及时的缺点,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需要,不能适应精准扶贫的新要求。自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互联网+"的扶贫行动以来,把握信息化步伐加快的大趋势、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互联网+"推动新的扶贫变革成为了全国各地扶贫工作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高效、便捷的信息系统和真实、有价值的数据才是扶贫工作的精髓,于是"青海省精准扶贫信息化服务平台"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后台、前台两个方面介绍该平台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扶贫开发经历了从区域扶贫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演变,并取得重大成就,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目前,我国减贫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全国各地以“精准扶贫”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各类减贫措施。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的治贫方式。  相似文献   

9.
档案中包含着一些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科技成果、经济数据等,所以在档案工作中,要对档案保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提供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的直接手段,它是兼承档案工作内外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一章第一条就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制定本法。”可见档案利用在档案工作中占有突出地位。但是,制定《档案法》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有效地保护档案”,《档案法》中提到的保护档案,应该包括维护档案实体的安全和保护档案信息的安全两个方面。后者主要是为了防止档案的失密泄密。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科技成果档案服务“三农”改善“民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农业高校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科研积累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科技档案成果。加强档案收集工作,丰富档案信息资源;从众多科研成果中精心筛选出一批项目服务“三农”;面向民众,创新科技档案服务方式。是农业高校档案工作服务“三农”,改善“民生”之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西藏作为连片特殊贫困区域,集"少、边、穷"于一体,治理当地贫困是当前当地政府和中央集中力量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西藏贫困治理的学者从主流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福利经济角度,结合西藏贫困的现状、类型、分布、特征和致贫因素,提出了治理西藏贫困的途径。笔者根据近些年来学者的相关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整理,从研究背景的特殊性、贫困治理对象的相对性、贫困治理的局限性方面,提出了西藏贫困治理研究的不足之处。得出西藏贫困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贫困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治理方面,后续研究更侧重于对精准扶贫满意度的评价,并结合民生问题对精准扶贫绩效进行客观度量。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改革所涉及的“供”和“需”,与精准扶贫的“扶”与“贫”在一定条件下是对应的,供给侧改革与精准扶贫有耦合之处。在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帮扶陕西省蒲城县情况的调研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高校参与精准扶贫中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在供给侧改革视阈下看高校精准扶贫,扶贫中存在着帮扶对象识别不精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和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的扶贫工作要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扶贫战略讨论及“十五”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七五”以来的扶贫开发实践,分析了当前有关中国扶贫战略讨论的代表性观点,指出将“开发式扶贫”战略曲解为“区域发展战略”是不适合的。“八五”后期的扶贫效果下降,是由于贴息贷款政策本身缺陷再加上内上在环境恶化造成扶贫贴息贷款出所致。“开放式扶贫”战略对缓解西部地区贫困仍有决定作用,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缓解贫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强化档案编研工作对于档案馆贴近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切实履行开发档案信息、提供利用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作用。较全面地阐述了档案馆在进一步强化档案编研工作过程中应当树立的“全面服务”“科学发展”的两个基本工作理念。意在引起同行的关注与思考,以更加有效地促进档案编研工作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健康、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雪 《华夏星火》2016,(8):38-52
7月17日,“中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研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培训宣传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农经》杂志社联合主办,大北农集团特别支持.来自中央和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农业企业家齐聚一堂,讨论农业产业扶贫政策、交流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研讨各方在产业精准扶贫方面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基础上,亟须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文章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治理与科技扶贫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石漠化治理及其成效,总结了将生态治理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形成的“环境移民-易地扶贫-生态衍生产业培育-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科技扶贫体系,剖析了当前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建议:统筹区域整体性治理,推进植被景观恢复,发展可持续生态衍生产业,提升生态治理与社区融合发展的协同性;建立重要生态空间分区、分类管控政策,以实现科技扶贫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融合;提升区域“造血”功能,服务于脱贫地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7.
刘易  辰钟宇 《华夏星火》2020,(1):114-116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发展旅游产业在各地减贫事业中正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旅游产业对于精准扶贫的促进有其独到的作用,促进“旅游+扶贫”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各地建设旅游产业时所聚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吕朝辉  程子恒 《情报杂志》2021,(1):150-156,164
[目的/意义]遵循网络舆情演化规律开展高质量的信息治理,是有效化解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事件的必然选择,也是对重大疫情防控精准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检验。[方法/过程]基于弹簧运动的受力原理,借助系统动力学及营力系统理论建构一种“弹簧”动力模型,用以描述信息压力、信息支持力、信息驱动力、信息阻滞力等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力在网络舆情蓄力生成、反弹加速、异化驱动、减速终结等四个动态演进阶段的各自表征。[结果/结论]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的信息治理策略应从前置端口环节守住信息传播“关口”,从中间过程环节打造数字治理格局,从后置反馈环节强化网络舆情监管。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资中县科技局“三精准”推动实用技术培训。一是认真筹备,精准培训方案。围绕脱贫攻坚和科技培训召开专题会议3次,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及农村信息化培训工程”2项省科技扶贫项目,结合资中扶贫攻坚的现实需要,以2016年脱贫的28个贫困村为重点,制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方案二是摸准需求,精准培训内容。坚持问题导向,征集到28个贫困村的培训需求,涉及川中黑山羊养殖、大耳白兔养殖、塔罗科血橙种植等11余类种养殖技术,按照需求,邀请资  相似文献   

20.
围绕英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竞争情报案例,从政府决策、政府职能转变、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业务外包、公共治理等公共管理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对于产业、技术的扶持,给政策、给资金、给土地,更应该给信息”、“具有战略高度的预见内容,应该是情报的一种重要方向”等看法,同时指出国家竞争情报系统应服务于决策,服务于国家利益,服务于产业与企业,我国应在政府层面有效推进并积极整合情报工作,以提升国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