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2022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子单打决赛技术运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发球,都是反手网前为主反手平高为辅,都是以1号区为主5号区为辅;接发球,安赛龙以挑球主推球为辅,昆拉武特以搓放为主挑球为辅。(2)前场技术,使用最多的都是挑球;中场技术,都是档网为主;后场技术,安赛龙采用杀球为主,而昆拉武特采用吊球为主。(3)得分都是杀球为主,失分都是接杀球和高远球。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访谈等方法对林丹与谌龙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前场、中场、后场、主动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谌龙的发球技术较为单一;两人在前场网前主要运用搓放球与挑球技术;中场技术主要运用平抽平挡技术;后场技术主要运用正手吊球和杀球技术;双方主动得分方式是杀球技术;三局比赛中,林丹主动失分呈"V"型,谌龙主动失分呈逐渐上升趋势;整体上看,林丹发挥更稳定,全场比赛主动失分低于谌龙。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录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3年国内外重大羽毛球比赛中优秀男单选手“前场、中场、后场使用技术得分”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场得分技术主要以扑球和挑球技术为主;中场得分技术主要以杀球、挡球和抽球技术为主;后场得分技术主要以杀球为主。为中国羽毛球队备战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提供科学的训练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中国羽毛球队加强前场得分技术中场得分技术和后场得分技术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谌龙和李宗伟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的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双方比较善于运用发反手网前球的发球技术;在前场双方运用最多的技术是搓放球和挑球;中场技术使用方面,谌龙和李宗伟平抽挡技术使用较多;谌龙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和正手吊球技术,高远球技术运用较少;李宗伟使用较多的是杀球和头顶吊球,反手吊球使用率不高;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均为杀球技术;在主动得分方面,谌龙略高于李宗伟,而在失分方面,略低于李宗伟.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2014年羽毛球法国公开赛男单决赛中的发球、前场、中场、后场、主动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发反手网前球双方使用最多,周天成的发球技术较为单一;搓放球和挑球技术在前场使用较多;中场方面,王睁茗和周天成在中场主要运用平抽平挡和网前放小球技术;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正手吊球、高远球和头顶吊球技术,反手吊球使用率都较低;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是通过杀球和网前扑球技术.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38-642
总结分析陈雨菲的技战术特点,找出其技术的不足之处,以提高技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能力。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2019~2020年陈雨菲参加的7场公开赛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在处理前场球时挑球和搓放网是陈雨菲使用最多的是技术,主要得分技术是扑球;中场球以接杀挡放直线为主,突击杀球得分;在应对后场球时主要以高远球技术为主,辅以吊球技术,通过调动对手的跑动使自己占据主动,配合杀球技术动作实现得分。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访谈法等,对谌龙与李宗伟在2014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谌龙发球技术较为单一;搓放球和挑球技术是前场使用最多的技术;谌龙和李宗伟在中场主要运用平抽平挡和网前放小球两项技术;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正手吊球、高远球和头顶吊球技术,反手吊球使用率都比较低;双方主要得分方式是通过杀球和网前扑球技术;在本次男单世锦赛中,谌龙主动失分低于李宗伟。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陈雨菲和戴资颖在比赛中不同性质的得失分、不同拍数的得失分以及最后1拍得失分的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论:1)陈雨菲的主动直接得分、主动失误送分和非压迫性失误送分低于戴资颖,而压迫性失误送分显著高于戴资颖;2)主动直接得分率和失误失分率在1-2拍、3-4拍、5-10拍低于戴资颖,在11-20拍、20拍以上则高于戴资颖;3)陈雨菲在前场、中场技术得分多,杀球、推(挑)和抽、挡失误较多;戴资颖后场技术得分多,而杀球、推(挑)和搓(放)的失误较多。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20,(8):721-725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和制胜规律。分析不同性质的得失分,明确男双比赛主要得分技术、落点、线路等特征;并结合运动训练知识和项目特征对制胜规律进行分析。结论:在进攻方面杀球使用率最高;在全场技术使用率中,前场技术最高是推球和挑球技术,中场技术是平抽挡技术,后场技术是杀球技术;全场的得分技术运用分析得出:前场扑球得分率最高,中场抽球最高,后场杀球最高;世界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术变化趋势,主要以进攻下压为主。  相似文献   

10.
对林丹和斯里坎斯在2014年羽毛球中国公开赛男单决赛中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搓放球和挑球技术是前场使用最多的2项技术;中场技术使用方面,林丹网前放小球技术使用较多,斯里坎斯运用平抽平挡技术较多;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正手吊球、高远球和头顶吊球技术,反手吊球使用率都比较低;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是杀球和网前扑球技术;双方失误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世界前5名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运动员在2019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1/4决赛、半决赛及决赛中的发接发技战术运用进行数据分析,旨在为羽毛球运动员的多元化发展方向提供思路。方法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等。结果发球大部分以反手发网前场1号区为主,并以前场5号区、后场4号区及6号区为辅助进行技战术相结合的发球方式;接发球过程中,女子双打运动员如遇到对手反手发网前球,接发球方则以推压、扑球为主,其次是抢搓、拨及挑球,如遇到对手发反手后场球,接发球方则以杀球为主,其次高远球、吊球与之配合使用。结论运动员在加强训练的同时,也要研究其他国家优秀组合的打法,做到科学训练,让技术全面发展、娴熟多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统计分析法对2008年、2012年以及2016年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李宗伟的技战术进行观察分析,主要分析他在前、中、后场的技术运用特征.结果显示:李宗伟反手网前球使用上明显高于反手平高球,发球具有突变的特征;前场主要以搓放网前小球为主并配合一些勾对角和扑球来改变回球路线获得主动进攻得分机会;在中场技术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平抽平挡技术;后场主要通过杀球进攻的方式获得主动得分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一、技术训练 (一)练习内容: ①抓发球:以1、2号区发短低球为主,结合3号区平快球。②抓接发球:以抓扑球为主,推球为二,结合搓、勾球。③抓平球和平压球:前场以蹲式头顶平球为主,中场以立式近身和反拍的平球、平压球为主,结合蹲式、立式的正手平球、和平压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戴资颖和马林两名运动员在2018—2019年四场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进行分类统计和数据分析。结论显示:(1)从发球技术和发球区域上看,戴资颖会针对马林的打法特点,调整发球方式。而马林在比赛中主要就是以网前小球为主。(2)从接发球和前场技术上看,戴资颖接发球主要以防守为主,而马林主要以进攻为主。前场戴资颖主要是以搓放和勾对角技术来控制网前,而马林更多的是采用高质量的搓放使对手回球直接失误或挑高球从而发起下压进攻。(3)从中场技术上看,戴资颖与马林均以挡放网技术为主,但是各有不同的特点。(4)从后场技术上看,戴资颖更多的是控制落点,调动对手,找准机会下压进攻,而马林以杀球为主要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的技术手段,以2016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选手林丹和李宗伟为研究对象,对比赛进行得分技术、主动失分技术、前场中场后场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得分失分技术李宗伟较好,在不同技术使用次数上两人各有不同,本文指出双方技术特点及优势与不足,可为羽毛球运动员以后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22年尤伯杯羽毛球女团决赛陈雨菲与安洗莹的技术与战术应用状况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二人的发球、接发球、前场、中场、后场和得失分等作初步统计,通过统计分析的数据对比赛的胜负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归纳出陈雨菲与安洗莹在各种技术应用状况方面的差异特点与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从发球与接发球方面来看,陈雨菲与安洗莹在本次赛事中均为正手发高远球,并主要落在后场的区域,而接发球方面都主要以吊球和平高球为主。(2)从前场战术上看,陈雨菲的网前技术比较细腻,主要是通过挑来掌控网前,而安洗莹抢网比较多,搓放网技术也比较细腻。(3)从中场技术上看,陈雨菲和安洗莹都以挡放网技术为主,但是各有不同的特点。(4)从后场技术上看,陈雨菲和安洗莹的吊球、杀球和高远球技术都运用得很频繁,先有效地调动对手跑动,再在拉吊过程寻找合适的杀球进攻机会,但是从本场比赛来看,陈雨菲的整体实力要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录像观察、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马琳参加的20场国际大赛进行后场技术统计,对马琳后场正手区与头顶区技术使用情况、后场主动时与被动时技术使用效果、后场各项技术线路情况进行分析,通从而得出马琳后场击球的技术特点,为业余女单运动员顺应女子单打男性化的发展趋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①马琳后场正手区的进攻能力要强于头顶区。马琳在后场正手区杀球率高,下压意识强,进攻果断,而在头顶区使用的技术相对丰富,进攻时更谨慎。②马琳在后场主动时进攻效果好,主动时击球效果为较好的频率、直接得分率较高,后场杀球得分率较高,也比较稳定,后场主动时的失分主要来自高球、吊球。③马琳后场被动过渡能力强,被动时回击抽球的效果最好,被动抽球的直接得分率较高且失分较少,直接失分主要来自被动吊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羽毛球队混双组合王懿律黄东萍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组合在2020东京奥运会前三拍技战术运用特征,为该组合后续训练计划提供更多依据,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该组合在东京奥运会的共计6场比赛进行分析。结果:该组合发球区域以1区、5区为主,分别占比63%、15%,且发后场数量大幅度提高、发后场直接得分率高;接发球阶段处理以扑压、搓放以及抽杀球为主,分别占比46.10%、20.09%、15.98%;第三拍阶段处理以挡网、推挑球为主;前三拍阶段整体保持着强烈的下压意识。建议在前三拍保持下压姿态的同时,丰富前三拍出球技战术,为己方创造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