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结合四川省实际,对立法规范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如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对残疾未成年人,弃儿、孤儿、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2.
2010年9月1日,《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开始实施。条例明确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指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并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校园安全、隐私保护、心理健康等,一一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3.
2014年3月1日,新修改颁布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国内第一个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城市,早在1987年上海就颁布了我国首部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这也是上海继1997年、2004年之后再次对条例进行修订,而此次修订的焦点聚焦在了未成年人安全上。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新问题,细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既有规定,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成熟经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应运而生。在立法理念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与儿童保护的国际条约相衔接,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指引下,突出社会共治,强调发展与保护并重,注重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衔接协调。在逻辑结构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通过打造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平台责任共同体,汇聚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与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合力,在明确头部平台特殊责任、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保护、提倡全民共治理念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5.
杨涛 《教育》2009,(2):16-17
新修订的《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于2009年1月11日正式实施,《条例》特别突出家庭保护和人性化关怀,如规定监护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夜不归宿、不得让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学校设施配置应当照顾女学生的生理特点等。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制定既是我国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举措,又是未成年人保护实践持续探索的成果。该条例从现行网络治理的基本制度出发,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全面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制度体系。在顶层设计上,该条例构建党委领导下的社会多元共治机制,将国家网信部门明确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统筹协调部门;在治理方式上,条例强化网络平台数字守门人制度,要求平台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上承担主体责任;在内容规范上,条例既载有倡导性条款,又包含禁止性事项,持续推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在个人信息保护上,条例完善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单独同意的明示授权制度,展现出保护主义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
孙瑞灼 《教育》2009,(2):5-5
新修订的《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特别突出了家庭保护和人性化关怀,其中规定监护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夜不归宿,否则将构成违法受到处罚。(2008年12月28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8.
今后在重庆,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私自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短信等个人信息……日前,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条例》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作出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违背法律规定,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  相似文献   

9.
《青年教师》2009,(10):2-3
近日,黑龙江省人大通过了《黑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该条例将制止早恋行为列入家庭保护内容,规定父母或者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早恋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制止和矫正。该法规的出台引发了关于“早恋”的新一轮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亿万家庭幸福安宁。2023年10月16日,国家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共7章60条,内容涉及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例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规定:学校应当将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合理使用并指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保护软件、智能终端产品等,  相似文献   

11.
备受瞩目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2004年11月25日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全票通过,并将于200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记者当日从市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获悉,这是上海着眼于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上海根据当前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对实施多年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废旧立新。  相似文献   

12.
雷泓霈 《师道》2008,(11):16-16
媒体报道,某省人大有关部门就本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展开立法调研,该征求意见稿将“不见网友、不迷网游”作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条例中的自律行为加以规范,同时拟定了多项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嘴博客     
《小学生时空》2009,(11):1-1
大嘴播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近日审议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下称《条例》)。《条例》中对生产销售未成年人食品、用品的行为及校园周边娱乐设施的设置、学校“减负”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该《条例》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撑起了“保护伞”。  相似文献   

14.
季明 《教育文汇》2005,(2):13-15
正在审议中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规定:“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此次是《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二审,极有可能在下次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三审后交付表决。  相似文献   

15.
《安徽教育》2010,(12):23-23
<正>本刊讯近日,由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知识竞赛落下帷幕。大赛分为书面竞赛和现场比赛。经过评选,现场比赛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1名;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9,(4)
杨涛2008年12月29日在《新民晚报》撰文:新修订的《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特别突出家庭保护和人性化关怀,如规定监护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夜不归宿、不得让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学校设施配置应当照顾女学生的生理特点等。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外在力量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主要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种类型(内在力量的保护是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和测试中,只要有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教师总会设计一些试题,尤其是选择题来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类型的理解和区分。在多年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内容的教学经历中,笔者发现,一旦试题情境设置不同,学生就很容易对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三类保护产生误解和混淆。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未成年人有害网络内容治理的规定过于原则性,难于解决运动式治理存在的分散化、外部化问题,需要抓紧制定配套法规来加以落实。建议国家适应网络内容生产和传播的特点,树立集约化、内涵化治理理念,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及相关配套规章制度时,构建集约化行政监管和社会共同治理体制,建立监管技术人才培养、未成年人保护技术嵌入和举报人奖励保护等内涵化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25日,《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经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三审后,获得全票通过,并最终取代了1987年通过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上海市这两次有关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专门立法,在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从法理的角度谈些认识,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华章》2004,(2)
《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简称《条例》)日前通过,全市275与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将再次获得法律给予的保护。该条例为新时期北京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立下了严格规范,其中呈现六点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