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的差异很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源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屡屡被拿来当范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6.
写作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一些水平较高的作文。稍加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的良好写作习惯,赖于他们平时的多看、多思。多看,才能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才能下笔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良好的写作习惯是作文的基石。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学生作文水平差异明显,在他们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习作让老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那么应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一、多观察,多体验有的同学为什么编假话,害怕写作文,其中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发现,学生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能让教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有神,一挥而就。作文水平差的学生,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学生,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奥地利著名小…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们作文水平差异很大,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一些同学的作文脱颖而出,让老师都啧啧称赞。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那么如何引导没有良好写作习惯的同学培养这种习惯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作者提出了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当你问起学生爱不爱作文的时候,他们会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是的,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大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拍手称赞。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作文水平差异明显,然而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工作,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学生就会不待老师督促而自觉地去“历练”,因此,养成作文习惯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从兴趣入手,有序、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要养成的写作习惯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从点滴做起——勤人的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行为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要  相似文献   

13.
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作文水平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拍案叫绝。稍做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那么,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作文习惯呢?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1.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学生的习作中,普遍存在着虚假现象,写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记得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真情》的作文,先是布置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  相似文献   

15.
胡晓明 《现代语文》2005,(5):122-122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16.
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的差异很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三项提出,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在“阶段目标”中,又分别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不仅如此,在“评价建议”部分,再从教师的角度把语文学习习惯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要求对阅读的“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对写作则要求教师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上述事实足以表明《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了。  相似文献   

20.
苏晨晖 《现代语文》2010,(8):112-112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一切教育都归纳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写作也不例外,在整个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写作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人写作的起步阶段,而且影响到他一生的写作。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反之,则会阻碍写作才华的发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写作习惯的培养。所谓写作习惯的培养,就是把正确的写作指导思想和写作规范化要求贯穿到写作的全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写作态度和写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