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明代词选论     
明代词选的编纂与《草堂诗余》《花间集》关系密切,以此为线索观照明代词选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到明代词选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明前期的"草"色凋零、明中期的一"草"独秀、明后期的"草""花"逞艳、明末的"草""花"突围。词学家用编纂、刊刻词选的方法参与明代各个时期词学观念的论争;词选的编纂、刊刻与不同时期词学热点的生发呈现出热烈的互动关系,研读明代各个时期的词选,即可把握明代词学理论的发展规律与论争热点。  相似文献   

2.
龙榆生是现代词学大家,他在词学研究上的成绩与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就选词批评而言,也颇具开拓意义.他曾撰有<选词标准论>,对选词批评的若干重要问题作了系统的探讨,编选了<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深受读者的喜爱.<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编选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无论编纂体例,还是编选思路,与以往清词选本均有不同,既有学植深厚的传统词学之功底,又具现代学术之眼光,具有较强的开拓意识与创新意识,体现了新颖的选词学观念.因此,对<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民国时期的清代词学研究以及民国词学思想、选词观念的嬗变.另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通过对三百年词坛创作的遴选,名家名篇的选择,从而有助于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再加上<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在传播与影响上的强势,也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读者对于清词的接受,从而具有较强的文学经典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惠言批点《山中白云词》,是在《词选》刊刻之后,批语主要分为编年、品评、探意三类,与《词选》的批评思路相一致。手批本更好地证明了董士锡论词时对于张炎的表彰和董毅在《续词选》中对于张炎的偏爱,这与张惠言的词学观念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晚清民国时期的唐宋词选本中,“名家词选”的编纂体例较为盛行,选者各矜手眼,注重于凸显各自不同的词学主张和观念,故而名家词地位的高下成为选者甚至词坛风尚的反映。经过历代词选的遴选和积淀,在晚清民国时期,唐宋词逐步完成了接受史意义上的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唐圭璋先生一生在词选方面着力甚多,除笺注《宋词三百首》外,他还参与编选多部词选。其词选观表现出宏观视野和整体意识的特点,选词注重艺术与审美相结合,贯彻从“重拙大”到“雅婉厚亮”的词学观念。作为词学文献学家,唐圭璋先生用选本批评、编选实践、指导编选实践等多种方式证明了词选的历史意义,并以对选本文献价值、理论价值、传播功能等的充分挖掘丰富了词选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从明清两个时期《花庵词选》的流传与接受过程中探究其词学批评价值。分析《花庵词选》在明代的流传与接受,梳理清代词学名家在选词文本的思想性、词题和选词风格的不同观点,阐明黄昇在词选本中的评点和不拘一格选词的词学批评观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钱仲联先生研究词学 ,取得多方面的成果 :①笺注词籍、编写词人年谱 ;②理论批评 (高度评价清词 ,推崇豪放风格而又兼收婉约的词学审美观 ) ;③自出手眼的词选 ;④融贯其理论观念的词作。钱先生从理论到创作 ,知行合一 ,自成一家 ,其清词研究 ,尤有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明代词选数量众多,与明代中后期刻书业的发达密切相关.明代书坊商业化运作模式在促进词选传播的同时也带来因袭等弊病;<草堂诗余>在明中后期被不断改编,其编选体例出现创新、选源选域逐渐扩大、审美趣味也趋向多元,这些新变反映出明人词学观念和审美趣味的演进;明代词选出现大量的评点内容,"主情"与"尚丽"成为流行的批评观念.  相似文献   

9.
清词选本作为词总集中一个独特的类别,对清词的传播和中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清词选本的编选过程中,通过序、跋以及词作数量多少的安排,编选者得以表达自己的词学主张和创作实绩。词选往往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个标志,同时词选的编纂也为编纂者赢得了名声,所以在词的选本中编者的词作通常明显多于其他的词人。更为重要的是,词选的刊刻折射出了词学发展的演变史,通过对词选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词学名家的接受程度,以及词学风气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词选是编选者据一定选词观念,选录部分词人词作,或加评注,或加校勘,或间而有之,并按一定顺序汇编成帙的词集.它与词总集、丛刻、词话、词谱等相关词学术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词选属于词总集范畴,但词总集不一定就是词选.某些具有一定取舍原则的词丛刻,看似具有"选"的性质,但不能视为词选.载有词作的词话、词谱,同样不能视为词选.  相似文献   

11.
论宋濂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明初宋濂诗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文章认为作为浙东文派的代表人物与明初的朝廷重臣,重视宗经原道与政治教化是宋濂的一贯主张,并形成了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歌创作观念.但他也强调诗歌技巧格律的训练、诗人个体情感的抒发与诗歌审美特征的追求,显示出他诗学思想的复杂丰富内涵.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形成其诗学观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姜夔由泛阅而师黄而无所学的诗学历程与中兴诸家有别,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从孝宗朝到光宁朝的诗坛趋势。大量南宋文献显示,中兴诸家之后的诗坛,江西诗学较长时间处于领军地位,与它交叠的则是晚唐诗学的流行,当时诗坛正呈现出多向度发展的态势和复杂的生态。  相似文献   

13.
宋歌妓词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存的二十多首宋歌妓词 ,大多抒写了当时歌妓们的不幸人生境遇和深深失落的情感体验 ,抒情浓烈奔放 ,语言浅白直率 ,风格别具一格 ,是宋代歌妓词作繁荣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高适入仕前长期流寓宋州,怀才不遇,发而为诗,多愤世之作,风格苍凉悲壮.流寓宋州时期是高适一生中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初诗坛名家,宋琬其实是被深深误解的一位。他由个人际遇引发的“怨怒”、“哀歌”远非后人所界定的“和平中正”、“整齐雅炼”,其诗心的辨认对于清初诗界的整体认知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簪花戴花是宋代的一种宫廷礼仪,也是宋诗众多意象之一,有着丰富的意蕴象征。它不仅具有礼仪、喜庆之基本意蕴,而且蕴含着傲岸独立、达观和乐的人生境界。簪花、戴花意象使宋诗充满了活泼的生活气氛,表现出宋人典雅悠闲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17.
夏竦"出入荣华四十余年",虽"为人无足取",但博文好学,在文学方面颇有一定的成就。他诗词文皆擅,作为后期西昆派诗人,其文论较为丰富,已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夏竦的文学思想对前期昆派有承有变,充分反映了后期西昆派诗人在诗风转换期的发展变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颇有自己的个性。夏竦诗与其他昆体诗人的诗歌多缺少主观情感,思想内容单调、贫乏相比,他还具有托意委婉之作,微语中藏有讽刺,或寄予寓意,富有哲理。其诗风具有多面性,既有西昆浓艳之风,也有清丽、气势开阔之作。总言之,对夏竦诗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后期西昆派的性质、作用,更为清晰地描绘北宋诗坛由"唐音"向"宋调"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作为江湖诗派前期大家,戴复古诗歌由四灵窥入,出入晚唐,又时参江西诗法.他既有取于四灵的风神韵味,又济以江西气格.在创作思想上,他更明确倡导以诗歌抒发忧国伤时的江湖廊庙之思.戴复古立论持中,主张永嘉、江西互益互补,并以自出机杼为诗学目标.这种主张扭转了南宋后期的诗坛风习,促进了江湖诗派与江西诗风的最终合流,并进而影响了遗民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在欣赏古代诗词中 ,不同内容的诗词各有其表现的境界与美感。宋词中有许多篇章是写“愁”的 ,本文认为词里有两种境界最能体现“愁”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赵宋一代,共有包括理学诗派在内的11个诗派。由于北宋与南宋表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使致这两个时期诗派诞生与形成的原因也就各有所别。北宋立国之初,由于其典章制度、文化学术等方面均与李唐关系密切,因而"宗唐"的文学史现实,即催生了活跃于这一时期的诸诗派。而南宋诸诗派,因"靖康耻"等时局的重要变化而形成。介入两宋之间的理学诗派,则是因传统儒学一变而为"道家"的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