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专利技术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做好专利权保护和维护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方面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世界上实行专利制度最成功的日本建立专利技术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基本做法和特点,提出借鉴日本经验尽快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利技术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相关做法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立侵害配偶权损害赔偿制度既是婚姻关系中的法定义务的要求,又是婚姻关系民法属性的直接反映,这是保护离婚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侵害配偶权民事责任构成以后,即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侵害配偶权损害赔偿,主要是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3.
毛牧然 《科学学研究》2012,30(6):841-847
 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可以将专利侵权分为轻过错专利侵权和重过错专利侵权。如果将专利侵权过错分类制度移植入我国的《专利法》,就可以依据专利侵权的过错类型改进我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政策,再依据专利侵权的损害赔偿政策改进我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通过专利制度价值分析后发现,新政策与制度较之当前的政策与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专利制度的正义价值、效率价值和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4.
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在我国法学界到底是属于物质损害赔偿还是属于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无论是对现实的司法实践,还是对我国未来的侵权法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概念、由来、性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未来的侵权法律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统一标准,重视精神损害赔偿的现实意义,以为将来民法典的制定垫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5.
朱玛 《科技管理研究》2016,(12):146-150
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在立法秉承了"慎用"的精神,但在司法实践中却被广泛适用,甚至出现了滥用的趋势。鉴于法定赔偿本质上只是一种补充性的损害赔偿计算方法,应对法定赔偿的实践异化进行纠偏,规范法定赔偿的使用。一方面,要借鉴外国经验,完善立法和综合各种考量因素,避免适用法定赔偿的随意性;另一方面,要善用证据规则,优先采取其他损害赔偿计算方式,真正回归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本源。  相似文献   

6.
在著作仅侵权纠纷案件的审理中,有关损害赔偿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日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对206著作权侵权案件(一审案件162件,二审44件)进行调研,发现人民法院判决损害赔偿呈现以下8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中首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一规定填补了以往婚姻法在离婚救济制度上的空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这一制度认识的逐步深化,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出现了举证难、法不得用的尴尬境遇,违背了这一制度的立法本意。笔者从法律实务的角度,提出几点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航空不同于水运和陆运,它是一项高危险的方式。世界上很多国家在航空侵权损害赔偿中采用了责任限额制度,航空侵权损害赔偿中责任限额制度的使用是控制航空运输业风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受害人权利的救济。本文主要探讨现代航空侵权损害赔偿中的责任限额制度。  相似文献   

9.
欺诈性抚养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或离婚以后,受欺诈的配偶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之非婚生子女所承担的抚养义务。欺诈性抚养的被欺诈人基于侵权有权向抚养义务人请求损害赔偿,婚姻家庭法中应当对此作出规定,并注意解决好处理损害赔偿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何平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8):142-143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要话题。在研究精神损害赔偿概念的基础上,指出精神损害赔偿内在的法理基础,并认为法人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探讨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人格权、财产权、违约行为、刑事案件及国家赔偿案件等范围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较为完善,但成文中并不存在法定赔偿,主要按照利润损失法与合理使用费法来计算,但这两种方法经常是同时适用的,其并用的原理基于市场占有率法。我国也可借鉴这一并用的市场占有率法,这将有助于降低法定赔偿的适用比例。  相似文献   

12.
由于知识产权客体的特殊性,其损害事实、后果的不易确定性,与一般民事侵权相比较,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额的确定难度也就更大。在发生侵权纠纷时,如何合理地计算损害赔偿额,给双方当事人一个公平的“说法”,一直是知识产权审判中的一个难题。因为只有合理的赔偿数额,才能弥补权利人因他人侵权而遭受的损失,也才能给侵权人以恰如其分的打击,防止处罚不足或过度。  相似文献   

13.
由于知识财产本身的无形性、可传播性与可复制性特征,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形式不同于传统物权、人身权侵权。最常适用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形式为停止侵权、损害赔偿以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上述三种责任形式的适用条件亦存在其特殊性。在我国现有立法与实践基础上,我们对知识产权侵权责任形式提出进一步完善之建议。  相似文献   

14.
韩睿 《科教文汇》2008,(3):115-115
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导致了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也越来越多。文章拟通过对传统“直接利害关系当事人”理论的扩大性解释和对诉讼代表人制度的充分运用,来解决审判实践中,对海洋生态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原告主体资格的质疑,保护其当事人合法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历来是专利侵权诉讼中的焦点问题。2009年4月15日,正泰诉施耐德专利侵权案尘埃落定,双方在二审过程中达成和解,被控侵权人天津施耐德向专利权人正泰支付1.575亿元赔偿金,该数额大约是一审判决^1赔偿数额约3.35亿元的一半。该案的巨额赔偿引发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贺宁馨  袁晓东 《科研管理》2012,33(4):124-130
以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2家法院判决、调解的专利侵权案件为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t检验法,对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是否有效地保护了专利,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请求赔偿额、专利类型、地区、年份变量对实际赔偿额的影响显著;《专利法》修改、国籍变量对实际赔偿额的影响不显著;法定赔偿额与调解赔偿额趋于一致。研究结果纠正了美国"332调查"中的不客观结论,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无论是对现实的司法实践,还是对我国未来的民事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精神损害的产生、现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功能和赔偿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未来的民事侵权法律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统一标准,重视精神损害赔偿的现实意义,以为将来民法典的制定垫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洪文涛 《金秋科苑》2009,(10):184-184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无论是对现实的司法实践,还是对我国未来的民事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精神损害的产生、现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功能和赔偿标准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未来的民事侵权法律应当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统一标准,重视精神损害赔偿的现实意义,以为将来民法典的制定垫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精神损害赔偿是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立法较晚,法律规定不全面,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角度进行初探,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婚姻的法律内涵入手,从法理上对重婚规范的行为对象范围进行了探讨,阐明了对重婚行为的理解及认定。论证了现行规范的合理性进而提出了在实践中可适用的标准,并试图通过过错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一个侵权救济体系。并通过深入的剖析及认识重婚的社会危害性,提出了有效预防和惩治重婚,维护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