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大量的管道建设扰动地表,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尤其在西部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困难,因此研究和探讨西部管道工程建设的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模式,对保护和维护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部长输管道经过的天山地区山地亚区,河西走廊地区平原亚区,河西走廊地区荒漠戈壁亚区,河西走廊及黄土高原干草原区域等四个区域作为生态恢复典型区域,提出其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20年遥感影像分析西部干旱区植被演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该文利用1992年1km×1km的FVC指数结合数字地面高程DEM得出比较符合该地区的分类方案,将该分类方案统一地应用于1982年--2000年连续19a的8km×8km分辨率的FVC影像中,得到该地区每年植被分布图。在GIS支持下,计算了1982年--1988年、1989年--1994年、1995年--2000年间的众值图像,利用众值图像之间递减或递增或震荡的数值关系得出近20年植被变化的图像及数据。主要结论:(1)西部干旱区植被总体成增长趋势,不同的垂直地带的增长幅度不同;(2)平原区以植被的增长斑块为主,主要为以绿洲为核心的绿洲增长斑块,植被主要由荒漠植被、荒漠草地转移为绿洲、草甸;(3)平原区退化斑块主要在塔里木河下游和车尔臣河流域以及内蒙古境内的季节性河流东河、西河,在准噶尔盆地周边也有斑块分布,另外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南部与甘肃张掖、山丹交界处也有较大的退化斑块;(4)高山带植被演变有区域分异特征,改善单元多零星分布在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而退化单元则呈带状或斑块状较集中的分布在昆仑山北坡、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坡,退化类型多位荒漠草原向荒漠植被变化,荒漠植被向稀疏荒漠植被变化。由于高山带地区人类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它的演变的存在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应给与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3.
长期生态学研究揭示了干旱沙区土壤水循环的植被调控机理,解决了降水小于200 mm沙区植被建设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生态恢复的技术体系及其应用模式;引领了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探明了人工植被稳定性维持的机理,拓展了荒漠系统生态恢复的生态水文学理论基础,推动了干旱逆境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风沙危害治理和沙区生态重建与恢复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资源特征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选取了黄土高原 4 1个站点 1 96 1年~ 1 990年的月降水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年内各个季节的降水分配比例、年降水变率和离差系数等分布特征 ,同时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光热水资源的耦合特征和土壤水分在雨季恢复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森林地带分布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立地条件好的山地 ;荒漠草原带分布在水热资源缺乏的西北部 ;森林草原过渡带和典型草原带分布在森林带和荒漠草原带之间 ,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植被地带。最后 ,给出了林草适宜分布区域及其受限区域 ,可为当前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是温带内陆干旱区的典型区域,周围高大山地形成径流,流入盆地后造就了绿洲。绿洲和荒漠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绿洲需要通过排水带走自然富集的盐分,而排水给其外围荒漠植被提供水分与养分,外围荒漠植被反过来为绿洲提供了生态屏障。随着绿洲土地开发规模不断加大,节水措施大范围应用,绿洲排水急剧减少。这一方面导致盐分外泄不畅,绿洲积盐;另一方面致使地下水位剧烈下降,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的植被受到威胁——绿洲-荒漠共生关系面临根本性的危机。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建成了“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平台”,该平台由绿洲土壤盐分累积与荒漠地下水位模拟子平台、地下水位与荒漠植被关系子平台、沙漠内部降水与荒漠植被关系子平台3个子平台构成,形成了完整的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体系。该平台能够满足绿洲区不同灌溉情景下水盐动态长期变化、绿洲边缘荒漠植被变化与地下水位关系、沙漠内部自然植被与降水变化关系的研究需求,为回答绿洲和荒漠生态系统共生关系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支撑。  相似文献   

6.
荒漠地区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会引起局部微气候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结构。为了解光伏板建设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和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文章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光伏板内外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变化,阐明光伏板对荒漠植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伏板内外共发现15科29属32种植物。(2)光伏板内植被总盖度极显著高于光伏板外(P <0.001),光伏板内植物平均高度亦极显著高于光伏板外(P <0.001)。(3)光伏板内植物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光伏板外(P <0.001)。(4)光伏板内的植物功能离散度指数FDiv和Rao Q均低于光伏板外,光伏板内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高于光伏板外,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光伏板的架设可以为荒漠地区提供良好的植被条件、提高草地植被多样性,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光伏电站植被恢复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律与机理,第二次青藏科考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其环境效应专题科考分队于2020年8月9日至25日组织科考人员赴拉萨市周边、日喀则市和阿里地区沿线区域开展"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变化对植被环境影响"的综合科学考察,考察内容包括典型类型植被环境、优势物种和土地利用等。文章主要对青藏高原中西部植被类型及其优势物种进行分类和总结,发现青藏高原中西部的植被类型主要为高寒草甸和荒漠草原,优势物种为豆科类和禾本科类的植被。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NDVI对水热条件年内变化的响应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翀  任志远  袁鑫 《资源科学》2011,33(12):2356-2361
利用西北地区1982年-2006年日均温与降水数据和GIMMS—NDVI数据,以时滞互相关法为基础,通过生态区划和植被类型两个层面分析了水热条件的季向变化同半月NDVI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植被覆盖较好且海拔较低的山地区以及河流沿线的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响应也较快,而盆地以及海拔较高的高原或山地区的相关程度相对较低且响应时间较长,初步判定是水热条件好的区域相关程度高且响应迅速,相反水热条件差的区域相关程度低且响应迟缓。进一步以西北地区生态地理区划分析西北地区水热状况对NDVI变化的影响,得出≥10℃积温和降水量大的地区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程度较大且响应快,相反则相关程度较小且响应慢,并且在半月均温和半月平均降水的共同作用下影响半月NDVI平均值的变化;②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植被NDVI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针叶林、灌丛和草原、草甸和草本沼泽、阔叶林与荒漠植被,即由东、西分别向荒漠植被,相关性逐渐减小。某一类型的植被的生长对气温的要求高,则这类植被与气温的相关程度高且响应快,相反植被的生长对气温的要求低,则这类植被与气温的相关程度则低且响应慢,对于降水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青藏公路与铁路沿途1981年~2001年植被覆盖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青藏公路与铁路沿途区域,利用1981年至2001年的8km分辨率PathfinderNOAA/NDVI数据,基于每个象元变化的年植被峰值计算进行了像元水平的线性趋势分析,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研究了区域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主要结论:①在研究区内,反映植被覆盖的NDVI值在空间上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态势,依次是农作区和森林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②20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程度变化总体趋于稳定,覆盖程度呈减少趋势的区域明显高于增加的区域,植被覆盖程度增减因区域而异;植被覆盖程度增加和显著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农作区和高寒草甸区,轻微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③植被覆盖变化程度在拉萨河谷地、湟水谷地和黄河流域等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增减趋势比较明显;而在可可西里地区等人类活动比较少的区域变化轻微.  相似文献   

10.
南北穿越浑善达克沙地的白日乌拉至乌兰察布二级公路(以下简称白乌穿沙公路)建成通车以来由于线外植物防护工程成效显著,沿线植被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恢复,不但没有发生公路沙阻、风蚀等沙区灾害,而且使沿线植物沙障工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