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玉 《收藏》2014,(10):91-93
笔者有几件家传玉器,时常摩挲把玩,爱不释手;可谓玉石之美,深植于心。就此曾请教于多位玉器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均对其工艺和纹饰加以赞赏,称其颇值得重视和探究。几何纹扳指(图1),外径3.8厘米,内径2.6厘米。造型似小玉琮,形制特殊。  相似文献   

2.
王新军 《收藏》2008,(6):167-167
初春三月,本是玉器销售行业淡季,新疆本土的玉器商圈却是火热一团,大家争相目睹,议论纷纷的焦点是一块质地品相上好的和田仔玉。这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和田羊脂玉红皮仔料,长14厘米,宽8.5厘米,厚2.4厘米,相当于成人手掌大小,重量445克。玉质温润洁白,  相似文献   

3.
丁哲 《收藏界》2010,(12):41-42
"拉丝工"是古代玉器制作中一种以软性线具为主要工具进行拉切透雕或切割的技法之俗称。这种"以柔克刚"的技法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制作中就已有之,其发展绵延于商周两汉,直至明清两朝达到鼎盛。只不过各时期制作的具体步骤和工具有所不同,但原理几乎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6,(21)
正杭州博物馆藏有一批精美的古代玉器,本文拟以馆藏春季意蕴玉器为对象,选其精要,通过对宋、元、明、清各时期此类玉器的梳理,探讨其所表现出的时令自然物候,分析玉器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清爆竹辞岁白玉佩(图1)白玉,圆角长方形,双面雕。长5.7厘米。额首琢双夔龙纹,器身四周留有方形边框。正面开光内浅浮雕三童子于庭院游戏玩乐的温馨场面:一童点引爆竹,一童折梅围观,一女童掩耳  相似文献   

5.
2007年玉器市场最大特点:一是和田玉拍品的数量创历史新高,二是玉器拍卖从原来的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出现了众多所谓的玉器专场及和田玉专场,有的专场玉器总量甚至近一吨。其他古董  相似文献   

6.
杨海青  常军 《收藏界》2014,(12):20-25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收藏者所看重,而周代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玉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这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这里仅就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十件龙形玉佩饰做一介绍,以飨读者。人龙合雕佩(图1)长4.6厘米,宽3.7厘米,厚0.5厘米。→出土于M2001墓主人虢季的颈部。青玉。全部受沁呈灰白色。正面上鼓,背面略凹,中部有一圆形穿孔。  相似文献   

7.
这件玉器长11.5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它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有人能够真正认识它。后来经过专家认证,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羊脂玉,因为从它身上完全体现了羊脂玉的三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丁子荃 《收藏界》2012,(9):22-28
自古以来,玉在所有艺术品中的地位几乎无与伦比,而近日发生的玉器真伪的论争更是所有古今艺术品无法比拟的:一件"金缕玉衣"使几位文物界的泰斗中枪倒下,一把"汉代玉凳"揭出了玉器造假洗钱的黑幕,而最近的真假玉器之争又将"齐家玉器"推到了风口浪尖——孔圣人说的"君子"玉,正在遭遇愈来愈多的"伪君子"玉的挑战。本期"藏界视点"择录了几位玉器专家和收藏者的不同观点,并配发了来自不同圈子收藏的齐家玉器的藏品,供大家"‘齐玉’共欣赏,‘真假’相与析"。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1,(4)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承办单位:北京文博艺苑收藏家俱乐部北京文博艺苑文物鉴定中心有限公司中华玉器网常年开设翠玉鉴定师、翠玉评估师培训班并开设艺术品鉴定师培训班上中华玉器网免费鉴定玉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玉器用途甚多,大体可分为工具、仪仗、礼器、佩饰、实用以及葬玉等几大类。其中所谓葬玉,从广义上说,凡是埋入墓中的玉器都可称为葬玉,而这里所说的"葬玉",指的是那些专门为死去的人制作的陪葬玉器,而不是指所有埋在墓中的玉器。如古人专门为死者制作的玉覆面,以及玉衣、玉枕、玉琀、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7,(2):95-95
清朝乾隆时期垢玉器制作水平和规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玉器大件不胜枚举。如“大禹治水”“秋山行旅”“南山积翠”等玉山子,还有“九龙翁”“乐寿堂玉海”双樱观鱼玉海”等,都是国之重宝,是乾隆时期玉器的巅峰之作;所耗费人力、物力不计其数,是乾隆盛世的标志性玉器。  相似文献   

12.
杨海青  常军 《收藏》2014,(21):80-83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爱好者所看重。三门峡虢国墓地作为西周晚期墓葬的代表,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尤其是龙形玉佩饰,其造型、刻工和纹样等具有时代风格,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人龙合纹佩(图1)出土于墓主人虢季(虢国国君)的颈部。通长4.6厘米,宽3.7厘米,厚0.5厘米。青玉质,全部受沁呈灰白色。正面上鼓,背面略凹,中部有一圆形穿孔。正面饰连体双首龙纹,龙首分别朝向两端,其中一端龙纹有弯曲桃形耳,椭圆形眼,长鼻高扬,獠牙末端饰一人首形;另一端的龙首长角上卷,椭圆形眼,长卷鼻。人龙合纹佩(图2)出土时位于墓主人梁姬(国君夫人)的右肩  相似文献   

13.
圆佩饰牌为四朵枝叶串连的小梅花围绕一朵大梅花,有一只喜鹊穿梭其间,活灵活现。玉器雕琢题材总是要有一定意义的,几千年文化积累和筛选,精炼出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传说、脍炙人口的典故、各种各样的精美图案,为玉器雕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二、玉装饰品大洋洲出土玉器,除了一定数量的礼仪器外,数量最多的还是各类装饰品,诸如手饰镯、头饰笄形器、颈饰项链、服饰腰带、佩饰柄形器、戈饰(?)等等。下面择其主要者作简要介绍: 1.玉镯(图23),高2.6厘米,直径7.9厘米,壁厚0.7厘米。磷铝石质,青灰色,有黄褐色斑点,玻璃光泽,不透明。器体制作规整,矮简体,两端平齐,器壁较薄。外壁中  相似文献   

15.
《收藏界》2007,(9)
现代精品玉器,主要分为玉质精品玉器和艺术精品玉器两种类型。由于自然界产出的高档玉材十分稀少,能用其制作成体量大的玉器更是稀少,即便其艺术性不太突出,其价格也非常昂贵(图1)。大多数玉器,由于玉质、工艺和艺术价值一般或较差,收藏的价值不大。极少数造型讲究和气韵生动的艺术精品玉器,尽管其玉质档次不够高,由于艺术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具有无限的增值性,是收藏追求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玉刚卯、严卯,又称玉双卯、双印,是汉代特有的用于辟邪护身用的小件佩带玉器。器呈长方柱体,一般长约2厘米,上下大小一致,边长约为1厘米,中有小圆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辟邪趋吉语句,意为乞求神灵保佑,辟除不祥。因大多制作于正月卯日(据说只有在此日制作,才具有避祸趋吉之效能),且有"强刘"之意(刚与强同义),故称刚卯。玉双卯与翁仲、司南佩一起,为汉代辟邪玉器三件宝。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2,(15):169
随着2012年中国上海玉石雕"神工奖"评选工作逐步展开,组委会目前正式发布消息称,将在筹办"神工奖"评选期间首次评选"玉雕艺术评论家"与"玉雕艺术特约研究员",从而进一步改善中国玉雕界长期缺失的市场环节。据介绍,虽然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发展,完成了从"神玉"到"王玉",再到"民玉"的演变过程,但是由于新中国建立后,玉器长期仅局限于工艺美术行业之内,加之当代玉器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未能形成面向社会公众的玉雕评论机制。近几年来,当代玉器市场越来越热,成交价格不断创下新高,大师玉器成为收藏新宠,但种种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如当代玉器的文化及学术研究不足,批评体系缺失、不能有效引导创作和审美等,这些市场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市场环  相似文献   

18.
王长启 《收藏界》2012,(6):108-109
上世纪70年代有两位陕北人到我工作的单位上交玉器,即玉刀(图1)。长17.7厘米,宽4.5厘米;片状呈梯形,两侧短边略斜,边长有刃;背面较短,整体很薄,刃部两面磨成;近刀背处有三孔,间距相等,孔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马蹄状。  相似文献   

19.
王晓海 《垂钓》2010,(4):86-86
几年前,东北藏家来甬给我带来一件远古时代的紫红色哲罗鱼玉器,造型很美,实属少见。 这条哲罗鱼长31厘米,宽12厘米,背翅上有一孔,嘴尖,眼大,线条丰满圆润,前两腹鳍较宽,着地稳定,同翘起的鱼尾角度相持平,造型生动。  相似文献   

20.
刘岳 《收藏》2011,(5):106-106
多年前,我收藏过一枚奇石——"红楼梦影"。 此石为天然玛瑙原石,长5.5厘米,宽4厘米,厚3厘米。主体为白色半透明状,强光照射下呈粉红色。在其一侧,天然形成一片人形深红色斑状突起结构,上部边缘高于周围表面约1毫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