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是一位退休八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一位校长的办公室里偶尔见到《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封面上有一行十分醒目的标题:《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出于专业的缘故,我打开了这篇文章,原来是一篇"编者按"!我十分惊讶!为什么"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值得中国最权威的教育杂志,用洋洋洒洒5个版面一万余字来表示"关注"呢?那么"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真的值得如此高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有一种"淡化文体"的倾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看待文体问题?能否简单地说"淡化文体"?如果不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又应该怎样体现文体意识?下面这一组文章在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希望对老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有一种"淡化文体"的倾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看待文体问题?能否简单地说"淡化文体"?如果不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又应该怎样体现文体意识?下面这一组文章在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希望对老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有一种"淡化文体"的倾向,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看待文体问题?能否简单地说"淡化文体"?如果不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又应该怎样体现文体意识?下面这一组文章在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希望对老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火热的七月,我有幸成为厦门市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来到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这几天,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让我有很深的触动,尤其是刘永和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老师最大的悲剧是一辈子重复一个错误。"这句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是否也一直在重复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呢?我们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犯的错误,是否及时进行反思并改正了呢?  相似文献   

6.
金颖 《学周刊C版》2019,(9):44-44
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学教育的主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文本意识,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本文针对不同文体在教学中的渗透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不同文体在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23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撰写的《呼唤本色语文》,我认真拜读,反复琢磨,并深为教授痛心疾首的“呼唤”精神而难于静心!4年前我在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时曾聆听过杨教授的讲座《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课程标准》,那时他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是总结:讲的太多、问的过碎、统的太死、管的太紧;历时4年的课程改革,今天,杨教授再次总结语文教学的问题时,概括为:一虚、二闹、三杂、四偏,概而言之,语文教学失去了本色。语文教学为何失去了本色?原因何在?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主要问题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相似文献   

8.
早就有"数学教学清清爽爽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的说法,这道出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迷茫,语文到底要怎样教?如何使语文教学的脉络清晰起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通过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海西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观摩名师成功的课堂教学,我对语文怎么教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其实,语文教学也可以追求"清清楚楚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已经是今日语文教学的一种共识,因为只有把"教什么"的问题解决好,"怎么教"的问题才有讨论价值。王尚文先生在《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一文中写道:"对提高语文教育的效果而言,这个语文意识一日不可或缺。它就是语文的缰绳。缺少这个意识,语文课就难以上成语文课,就要‘跑野马’[1]。"这里的"语文意识"其实就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三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真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和教师培训活动,也有幸成为这次活动的评委。整个活动全程紧凑,在赛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华山论剑,在下水文、粉笔字、朗诵三项语文基本功比赛上,各放异彩。在这里让我心生震撼的是本次"真语文"教师培训活动请来的各位名家,为大家倾情奉献的示范课和精彩讲座,让我这个在语文教学上摸索前行的年轻教师,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11.
正神话故事是幻想文学中的一种。作为一种文学文体,它有着怎样的文体特征?进入小学语文教材,成为高年级语文教学文本,它又有哪些教学价值?课文的教学价值,与其文体特征紧密相联。叶圣陶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阅读教学要关注"这篇文章属于哪一类,和哪篇性质相似或互异?这类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同式样",其中提到的关注"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同式样"即关注文体特征,目的在于发掘文本的教学核心价值。把握神话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让语文课在有用的基础上好玩、好听、好看呢?多做一些拓展,转换一下角度,是"好"的思路,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一、学点戏剧,把文体的范围往大扩小学教戏剧,恐怕不仅是教师要有"唱戏"这个金刚钻的问题,还涉及到大语文教学观实践创新的问题。多少年来小学语文教材里很少有戏剧(剧本),小学生生活中接触到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人们指出的误区很多,但就笔者有限的视野,还没见到有哪个人提出"大语文的误区"。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大概与"大语文"的无所不包、无所遗漏有关。较早提出"大语文教育"这个概念并以此设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叶老逝世后,在报上看到许多纪念叶老的文章。我们怎样纪念叶老?最好的纪念办法是继承叶老的遗志,尽我们的能力,将叶老念念不忘的事情做下去。我想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语文教育,叶老一生都在做这个事情,他先做中学教员,后做编辑。语文教育包括中、小学,也包括成人教育,象我们过去办的语文学习讲座。但我要特别强调中、小学语文教育,叶老在这方面有许多想法并做了许多工作。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应继承叶老的遗志,多做些工作。中、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要明白"文体""教学文体""文体意识""文体能力""文体素养"几个概念的含义与关系,正确理解"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以明晰自己的"文体"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文体素养"的培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要思考如何判断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文体",如何把握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文体"的使用度,怎样通过不同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等。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文体特征、增强文体意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到底教什么?这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不认为这是个问题。而实际上,正是这个人们不认为是问题的问题,暗地里将中学文言文教学引入重重困境,以致使人们质疑:中学到底该不该学文言文?中学学文言文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学不学文言文,而在学文言文的什么。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陷入了误区。本期刊发这两篇文章,说的是一个道理:文言文不是作为"语料"而是作为"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学文言文,不是学"语料",而是学"作品"。董承理老师的文章,细细分剥,层层推究,尤能给人启发。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③语感教学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8.
语文究竟要讲什么,当然这里的讲不是单纯意义的讲,也包括教、学、习。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一直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语文人。我在此讲这个问题,并不代表我已经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也只是根据教育前辈和专家学者的观点,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求我们的老师能够深入地思考——语文究竟要教什么?因为,我们只有搞清了这个问题,语文教学才会变得有意义,语文教学才会越来越简单,语文学习才会越来越明白,师生才会因有语文而感到海阔天空。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文体不同,其表达的方式、写作的语言都有所不同。教学时,我们要有文体意识,要教会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的方法。正如特级教师刘仁增讲座中所说:"什么样的文本还他什么样的味道"。结合此次参加的"智慧、互动、成长"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并围绕专题——"基于学段、关注文体、落实语用"及聆听的九节观摩课和三场讲座中,粗浅地谈谈个人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要变在哪里?实际教学中有两种倾向:一是新的"飘"起来。不顾及语文教学规律,一味追求"新手段""新方法",制定玄而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非驴非马",语文能力培养"隔靴搔痒",教学落不到实处;二是新的"乱"起来。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程序乱,不同文体教学基本方法被改头换面,各种教学处理无所适从。究其原因是对语文教学规律认识不清,教材处理方式不对,我认为在进行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实""新"与"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