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瑕之光]应作“之(云)瑕(霞)失光”。《汉将王陵变》:“陵母遂乃自刎身终。其时天地失假之光,而为转说。其时风云皆惨切,百鸟见之而泣血”(《敦煌变文集》45页。以下只标页码)。按:此处文字学者多疑有误。校理如下:“瑕”,“霞”之音借字。《文选·甘泉赋》:“吸青云之流假兮,饮若木之露英”。《弘明集》卷二九《统归篇》梁·萧子云《玄圃园讲赋》:“藻玉相白,丹瑕流赤”。瑕、霞,同为平声麻韵匣母字,故得通借。P2976号写卷《进士刘假温泉赋)},P5037号卷子题作《刘霞述驾行温汤赋》,《开天传信记》三卷引作“刘朝…  相似文献   

2.
<正>《说文》七篇下宀“部:“家,居也,从宀瑕省声.”对许慎的说解,自元代以来异说纷坛.周伯琦认为“家”乃“豕居“,最先与许氏左论.其后翟云升以“家”为“从豕,豕亦声“;钮树玉以“家”为“从彖省声’,逞私见而修改许说.龚橙则认为“家”本为“(?)下坐犬”,批评许氏”误说从宀瑕田省声”.叶启勋则洁责许氏:“以造字之先后论,家当在先,瑕当在后.岂有先造之字从后造之字得声之理?“即以崇许宗许名世的《说文》大家段玉裁也不无遗憾地认为:“此字(即“字”——引者)为一大疑案.瑕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豕而已.从表豕之字多矣,安见其为瑕省耶?何以不言瑕声而迂回至此耶?窃谓此纂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居,字义之转移多如此……且曲为之说,是千虑之一失也.“诟议甚多,兹不悉引.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的名词直接充当句中的补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不宜当作介词省略或别的什么用法来看待。(1)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齐桓公伐楚)(2)吾既已言之王矣。(墨子·公输)(3)死马且买之五百金。(战国策·燕策)(4)太宰乃言之王。(史记·黥布列传)(5)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而共处之。(左传·昭公十六年)(6)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7)弃疾曰:“君三泣臣矣。(8)令尹子瑕聘于秦,拜夫人也。(左传·昭公十九年)(9)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史记·项羽本纪…  相似文献   

4.
讲古代汉语,双宾语句式总是要提到的。遍阅近人著述所及,或失之简略,或失之疏陋,无法尽释古文中丰富多彩的双宾语事实。笔者就教学中涉及的一些例子,归纳出几科双宾语句式,稍加阐释,希望于初学者有益。第一种:归(馈)孔子豚这是标准的双宾语句式。同样的例句还有:  相似文献   

5.
本篇疑点主要有二:一是指瑕的内容是否妥当,其内容可分为三:一者,内容之暇,包括思想感情与用事;二者,体制之瑕,包括体裁与格调;三者,语言之瑕,包括用词与表达。二是"赏际奇至"和"抚叩酬即"八个字的内涵,刘勰用以代指当时文坛用语之弊——远离本义而"依希其旨"。  相似文献   

6.
本篇疑点主要有二:一是指瑕的内容是否妥当,其内容可分为三:一者,内容之暇,包括思想感情与用事;二者,体制之瑕,包括体裁与格调;三者,语言之瑕,包括用词与表达。二是"赏际奇至"和"抚叩酬即"八个字的内涵,刘勰用以代指当时文坛用语之弊——远离本义而"依希其旨"。  相似文献   

7.
"玉之瑕终瑕,瑜终瑜,人则不然,学则瑕者瑜,不学则瑜者瑕"。近日抄见一文,南宋陆飞渊之作,为《象山先生集》所藏,看后深感学习之重要,叹不学之可悲。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夫,流  相似文献   

8.
据《新唐诗·文艺传》记载:(王勃)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指其失。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相似文献   

9.
读本刊2004年第9期《指瑕》后,对文中所提英语之“瑕”有不同见解。从为所谓“瑕”并非瑕,而是英语用法习惯、灵活的展示。以下观点、论例均来自英语论著的考证。一、《指瑕》认为“Thenhesloweddownasthewindbecomestrongerandstrongerandthewaveshigher.”译为时间从句不妥,as从句应为“因果关系”。我认为此处译为原因从句不妥。英语译文不但要据语法,更要依照语言习惯和情景与感情色彩。as在此句为时间状语从句的连词,相当于when的弱语气;除此外as与when的用法区别是:when只表示特定的同一时间主句与从句同时发…  相似文献   

10.
狗喻     
陈盈 《现代语文》2005,(7):11-11
卫灵公怒弥子瑕,扶笞(ch)出之。瑕惧,三日不敢入朝。公谓祝(tuó)曰:“瑕也怼(du)乎?”子鱼对曰:“无之。”公曰:“何谓无之?”子鱼曰:“君不见夫狗乎?夫狗依人食者也。主人怒而扶之,嗥而逝,及其欲食也,葸(xǐ)葸然复来,忘其扶矣。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一朝不得于君,则一日之食旷焉。其何敢怼乎?”公曰:“然也!”(明/刘基)īì锦囊小语译文:卫国的国王灵公对弥子瑕恼怒,鞭打他并将他赶了出去。瑕害怕,三天不敢上朝。灵公对祝说:“瑕是不是有怨恨啊?”子鱼祝回答说:“没有的事。”灵公说:“怎么不会呢?”子鱼说:“国王您没见狗吗?狗…  相似文献   

11.
论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可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两大类。所谓被动句,就是说它的主语是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古代汉语中的被动表示法远比现代汉语复杂,可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有标志的和无标志的,这是第一种分法;一般的和特殊的,这是第二种分法;简单的和复杂的,这是第三种分法。有标志的被动句,如《韩非子·说难》“弥子瑕见宠于卫君”,“见”和“于”就是一种标志。无标志的被动句,如《战国策·齐策》“今婴子逐,盼子必用”,“逐”是“被逐”。一般的被动句,可拿意义或被动标志为依据去识别,如前举有标志的和无标志的二例。特殊的被动句,如《公羊传·庄公28年》:“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伐者为客”——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伐者  相似文献   

12.
名字解诂     
古人有名有字,而名与字却绝非随意而命,二者在语义或语音上存着一定之联系。本人于阅读古书时,略有辑录、此呈与读者。公子瑕,字子适,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瑕与假声符相同,因此可以通假。昭公十九年有驷乞,昭公十七年有阳皆字子瑕,瑕通假,假,借也,与乞,(丐)意相近。是瑕、假通假之证。假又与格古音通假。见《辞源》。格,至,来。《尚书·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理与假通,假又与格通,故瑕亦可通格。此处瑕即当格讲。适:往也,与格都跟行走有关,只是方向相反。公孙归父,字子家,见《左传·宜公十年》。父…  相似文献   

13.
含参量瑕积分在数学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应用于很多场合.基于此,本文首先给出二元函数的一致极限概念.从二元函数的一致极限的角度出发,给出含参量瑕积分性质的简单证明,从而把含参量广义积分与含参量瑕积分必质统一起来.通过研究表明,引入二元函数一致极限的概念,可以大大降低含量瑕积分性质证明的复杂性,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含参量瑕积分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一、坡空翅: 1.《康熙字典》是按部首列字的,它的部首共有 个。 2.反切法是古代重要的注音方法。“苦瓜切”的 读音是_。 3.从“六书”t说,“止”是个字. 4·从“六书卜L说,“锦”是个_字. 5.《周易·系辞下》:“尺镬之屈,以求信也.”其 中的通假字是_。 6.《左传·庄公八年》:  相似文献   

15.
报刊或学生作业中不时出现“瑕不掩玉”,如某报的一篇文章中说,上海图书节的“读者中也出现了几位不光彩的‘窃书贼’。不过,相信瑕不掩玉,本次图书节终将以它的盛况载入上海的文化史册”。这“瑕不掩玉”,其实是“瑕不掩瑜”之误。瑕,从玉,瑕jiǎ声穴因声求义,凡瑕声多有赤色雪。本义为“带红色的玉”,引申为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毛病或过失。如:璧有瑕、白璧无瑕。瑜,从玉,俞声。本义为“美玉”,引申为玉的光彩,比喻优点、美德。如,瑕不掩瑜、瑕瑜互见。瑕不掩瑜,意思是玉石的斑点掩不住玉石的光彩,现多用来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  相似文献   

16.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句话"璧有瑕,请指示王。"完美元瑕是至高境界,然清朝洪升《〈坚瓠补集〉序》中有言:"其立言著书,大约以名心客气中之,故奋其笔舌,指瑕索瘢,甚至古先贤亦在所不免。"笔者执教苏教版高中语文多年,常感叹于贤者文章言辞的瑰丽和思想的光辉,经常阅读之,受益匪浅,但也发现.了一些小瑕疵,在此写下,与读者共思,也算是与贤者的靠近。在平时的教学和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了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中在遣词造句方面的三处瑕疵,具体如下:1.必修三第三专题中庞朴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第三段最后一句  相似文献   

17.
字、词释义的精确,例证的相符、无误,是一部词典编写的基本准则。陈复华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有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关于其释义、例证中的错讹、欠当等,笔者已撰写《陈复华主编〈古代汉语词典〉指瑕》一文进行了质疑。文章就新近发现的其释义、例证中的可供商榷之处,再次提出拙见,以期对《古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有些许益处。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判断句有哪些特点 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不用 判断词“是”的。表判断的句 子,有其固有的格式。常见的形 式有四种。1、……也;2、……者……也;3、……者……;4、……。(无“者”、“也”)第一种谓语后边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如:“张骞,汉中人也。”译为“张骞是汉中人。”第二种,主语后边加“者”复指、提顿,引出谓语。这种形式的判断最为明显。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第三种是主语后边有“者”复指、提顿,引出谓语,但谓语后无“也”字。如“是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它的判断意味没有前两种强。第四种,既无“者”复指,提顿,也无“也”帮助判断。如“荀卿,赵人。”判断的意味更弱些了,是一种解释性句子,仍是判断句。 表示否定的判断就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否定副词“非”。这里要注意,“非”是对整个谓语判断的否定,而不能看作是仅对其一部分的否定。如“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非”不只是对“士”的否定,而是对“士之怒”的否定。  相似文献   

19.
本对《古代汉语》选的几个注释提出了异议,认为《晋灵公不君》“莫之继”中“之”应释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们”;《齐姜劝公勿怀安》中“岁”的本义当为“肢解(人或牛作祭牲)”;《齐姜劝新华通讯社勿怀安》“瞽史之纪”中“瞽史”应释之“偏义复词,义偏史”。  相似文献   

20.
针对瑕积分与定积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结合具体例子,指出瑕积分与定积分在性质、算法等方面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