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志龙 《新闻窗》2009,(6):22-23
2008年11月3日,重庆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车实行集体停运,全城出租车业务中断,引起全国关注。6日上午10点,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出租车司机、市民代表座谈,以化解的哥的姐心中的“坚冰”,电视媒体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视直播,开国内电视媒体参与公共危机应对之先河。  相似文献   

2.
郑重声明     
《新闻传播》2005,(5):1-1
近日,生活报以“我们家乡我们爱,树立冰城新形象”为主题,连续刊发了&;lt;出租车司机的答卷不及格》、《市民细数部分的哥四大恶习》、《的哥,请擦亮冰城的窗口》等系列报道。报道说,出租车司机每天接待八方来客,不但承担着运送乘客的责任,还担负着树立和维护城市形象的使命,是城市最前沿的服务窗口,是开放的城市递出的第一张“名片”,记者通过暗访却发现哈市出租车司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3.
“这油价一涨,每天就得多花6块钱,一个月算下来就是200块”。欣程鑫出租汽车公司的董师傅告诉本刊记者。上一次涨价,他每个月的成本增加了300块,后来公司给了100块钱的油补。这次听说是要各个公司内部消化,是否给油补暂时还没有消息。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也就赚2000元,如果这次公司不给油补,每个月的收入就会下降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月八日上午,十九辆红旗牌出租车被河南鄢陵县的哥从杭州开回老家(另有两辆中途抛锚)。好多天之后,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些的哥能否最终通过这种“非常”方式逼公司再次妥协?杭州大众出租车汽车公司又将如何应对此事?事件的背后又隐含着出租司机和出租车公司之间的博弈困局和利益纠葛?  相似文献   

5.
记者这碗饭究竟怎么吃?记者应具备什么素质?新闻学上的闸述甚详,新闻圈里的议论亦颇多。笔者不揣浅陋,试以“全天候”统之。一日“不舍昼夜”。记者这职业,工作绝非每天8小时所能“了得”。“不舍昼夜”不但是新闻界应提倡的一种精神,也是记者这职业的性质本身所决定的一种工作方式。你说工作时间是8小时,下班路上碰到的新闻,8小时以外听到的新闻,要不要采,要不要写呢?当然要采,要写。  相似文献   

6.
8位男士对面分别坐着8位女士,他们单独交谈,但每隔8分钟,这8位男士就得坐到另一张桌前与另一位女士交谈……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8对异性都完成了“一轮”一对一的“谈话”。这种被称为“8分钟约会”的交友形式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等地流行。“8分钟约会”有  相似文献   

7.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20):14-14
“舒马赫在赛场上驾车飞驰就相当于印钞机在印制钞票。” 德国《图片报》报道说,F1世界冠军舒马赫每月收入410万欧元,这意味着他每天收入11.232万欧元,每小时468.04欧元,每分钟7.8欧元。(1欧元约等于9.43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于2001年10月 15日至21日在上海成功召开的第九届APE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系列会议,吸引了国内外3000多名记者,各路好手都希望在这场新闻大战中一显身手。但由于APEC按惯例是“关起门来开会”,会场除了允许摄影记者会前拍照几分钟外,一概谢绝记者听会和采访,加之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大会加强了安保措施,记者要接近与会领导人和其随从人员决非易事,因此,对3000名记者来说可谓遭遇“新闻真空”。如何在这种“新闻真空”里生存并力争超人一筹,确实给记者一个极大的挑战。 作者作为北京晨报记者…  相似文献   

9.
早上6点半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7点钟听上海台的新闻,是许许多多市民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反映了人们对天下事、国家事的关心。最近发现,在本声的新闻节目与报刊文选节目之间,常夹有几分钟的广告。而这种现象在中央台早新闻之后却从来没有发现过。新闻就是新闻,总共只有半小时的早新闻时间里夹点广告,至少是一种“揩油”行为,浪费了众人珍贵的“黄金时间”。这种“揩油”,短的一分钟,长的二三分钟不等。如果平均每天以2分钟计算,一年就有730分钟,就是使听众少听了12小时的新闻。在战争年代,部队里把伙食的节余叫做“伙食尾子”,而新闻不可能有“新闻尾子”。世界、全国、本市,每天发生的大事很多很多 正  相似文献   

10.
人才辈出、星光灿烂的“发光体”每天都被竞争激烈的新闻媒体所关注,近日有颗“神童星”和“影视星”就俨然成了记者“抢新闻”的追逐目标。所谓的“神童星”是只受过一个月的正规教育、14岁就考上北大研究生的王大可;“影视星”则是身患晚期肝癌刚刚做完了肝移植手术的著名演员傅彪。如果说新闻人物是拿来被“炒”的话,二位就分明是被“炒”得煳锅的“猎物”。据9月7日《城市快报》报道,当记者向刚刚结束体检的王大可表明身份、希望能跟他聊几句时,没有任何先兆,大可竟然撒腿就跑。记者穷追不舍经过多时守候,傍晚终于在大可的寝室见到了王大可和他的父亲。警惕性极高的大可一见有陌生人进来,就立刻躲进寝室内的卫生间。直到采访结束,大可始终不肯出来,并在洗手间里大声喊道:“我每天要学11个小时,很辛苦,你们不要再来找我了!”情绪很激动,其父也表示:“这是最后一次接受采访。”而此前的另一家媒体报道,也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当记者敲他的宿舍门时,他问:“谁呀?”然后打开一条门缝,经过交涉得到他的允许才能进入他的宿舍。王大可并非“呆子”还是个孩子,他有资本和能力“撒腿就跑”,但与其相比,病情暴发得异常突然的傅彪就“跑”不动了。据报道他的父母因年老体弱早于他...  相似文献   

11.
眼下,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各种大型相亲活动此起彼伏,相亲新招迭出,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对于商家来说,这层玫瑰色面纱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相亲经济”。万人相亲会:不仅是收门票前一阵,上海世纪公园,4000多名白领男女在一个谐音“我爱你”的日子里参加号称“浪漫盛典单身派对”的大型相亲会。早在长三角地区的南京、杭州乃至边陲的乌鲁木齐等城市盛行。虽然当事人都表示要找到称心如意的另一半可以说是大海捞针,但对于组织者来说,这却是一桩旱涝保收的理想买卖,每人10元的入门费,超强的人气就意味着数万元的收入。而上海“相亲会”推出的一…  相似文献   

12.
由文新集团发行中心主办,上海宝久广告公司承办的全市出租车行业“一车一报”工程,今年已启动,4万辆出租车内均安装报栏,放置当天文汇报及16K100页广告专刊。出租车每天载客160万人次。上海四万的士一车一报  相似文献   

13.
地方记者与一篇有影响的报道———《旧车换新车:是喜还是忧》采写体会尹平去年10月上旬,安阳市的自行车销售商店在不到一周时间内都打出了“旧车换新车、旧车顶150元”的标牌。据统计,换车数量最多时每天达到千余辆。“换车”在安阳市产生了强烈反响,一时间成了...  相似文献   

14.
上海每年都收到上千件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以上,惟独有一件为出租车司机减轻负担的提案,连续提了三年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上海市政协委员章继浩锲而不舍,近日在政协会议上第四次提交了提案。90%出租车行业不和谐章继浩指出,由于出租车行业的特殊性,推行承包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承包指标是否合理十分关键。现在使用的指标是10多年前制订的,当时车价贵(桑车20万元)、利率高(年息8%)、油价低(1.5元/升)、出租车少、生意旺。现在情况相反:车价低(仅10万多元)、年息低(仅3%)、油价贵(已近4元/升)、车多且路堵、生意难做,指标却没变,因此,为完成…  相似文献   

15.
有报道说 ,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 ,1998年邀请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 ,目的是让记者们宣传该市的改革开放成就 ,也就是市长的“政绩”。可一位香港记者对慕引导他们看的“成就”偏偏视而不见 ,却紧紧盯住了慕市长穿的一身“行头” ,衬衫、领带、西服、皮鞋……全是世界名牌 ,少说也值几万港元。一个月收入一千多元的市长 ,能穿得起?这位记者在香港一家报纸上报道了这件事 ,其潜台词不言而喻———沈阳市市长是个贪官。不久后 ,果然东窗事发。这篇报道赞扬了香港记者好敏锐的眼力。但笔者认为 ,关键不在于记者的眼力 ,更在于老总的魄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自从出租车实行承包制之后,司机每天开车在十小时以上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一天连续开车14-16小时。如此长时间超时开车,司机过度疲劳,往往导致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7.
作者原稿:香烟拆零卖“肥”了黑老板“瘦”了学生娃本报武汉讯近日,武汉市汉阳区十里铺汽配市场附近报是热闹,每天都有成群的周围学校的学生放学后到这里抽烟。一名向记者“借火”的学生说,“已抽一年了,不抽不行!”记者问:“在学校怎么办呢?”他说:“每天上学时书中都夹一支烟,有时间就躲在厕所抽,遇到老师,就丢进厕所里。”记者来到学校厕所里发现:地上到处都是烟头,大多是红塔山、红金龙、万宝路等名牌香烟。据了解,学校附近的商店对买烟的学生大多采取“零卖”的方式:10元以内的香烟,每支卖5-6角。日前,记者先后对武…  相似文献   

18.
从交通台的走红看新闻台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广播在逐渐走出低谷,根据央视索福瑞2003年度的调查表明,1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北京居民平均每天收听广播的时间在60分钟左右,广州居民在70分钟左右,而上海居民则达到85分钟,比前几年有了较大增幅。随着听众的不断增多和收听率的持续上升,各地电台的广告收入近年也都增长很  相似文献   

19.
正【今日微议#记者该拿多少工资#】编者按:《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2014》显示:九成以上新闻从业者月收入低于10000元,其中近一半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只有7%的人月收入在10001-15000元之间。理想在心中还是"饥寒交迫"的记者?#记者该拿多少工资?#微议一@媒体小喇叭:都说做新闻的是民工,可能如今有些民工又要"呻  相似文献   

20.
浙江黄岩10位退休老专家经过10年坚持,帮助1000多户果农10年户均增收8000元.这些果农个个成为当地的种植能手,他们生产的优质果率达到70%;仅以当地和闻名世界的黄岩蜜橘齐名的东魁杨梅为例,收入最高的一个果农仅东魁杨梅一项,年收入就达12万元之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