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兴安岭要发展,旅游是机遇,要发展旅游业,人才是关键。随着大兴安岭旅游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兴安岭旅游人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鉴于此,在对大兴安岭旅游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大兴安岭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课文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讲刚进入这一原始森林的感受。第二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林海》的准备过程1.预习、自学课文 ,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①作者想象中大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②作者看到大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③通读课文 ,熟悉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搜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料。①看地图 ,明确大兴安岭所处位置。搜集介绍大兴安岭的文字和图片。②回忆以前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爬天都峰》等课文 ,搜集与大兴安岭能进行类比、对比的资料和旅游风光图片。③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 ,你最喜爱哪里 ,当时有什么感受?3.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第十册14课《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通过对大兴安岭“岭”、“林”、“草”的生动描绘与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而文中的“亲切、舒服”则内涵着这种真实强烈的思想感情。它对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应紧紧抓住这两个词语,使学生由此体味作者的真情实感。“亲切、舒服”在文中先后出现三次。文章的首段是总写,作者由来到大兴安岭所见的现实,便对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产生了“亲切、舒服”之感,初步流露出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文章接下去分三层对大兴安岭有代表性的景物(岭、林、草)进行了形象逼真的描绘,这部分虽无“亲切、舒服”的字样,却蕴含着作者对大兴安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极其“亲切、舒服”之感,更加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迷人景色的  相似文献   

5.
一、领略“岭”之温柔 1.找区别、解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根据第一句话“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找出大兴安岭的“岭”和秦岭的“岭”的不同之处。(大兴安岭的“岭”多而温柔,秦岭的“岭”是“云横秦岭、孤峰  相似文献   

6.
《林海》(“九义”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选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游记《内蒙风光》。这是一篇结构精巧、语言准确生动、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美丽的风光,并由景物展开联想,揭示了大兴安岭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抒发了自己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一、感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兴安岭私有林地面积缩小,一些地方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其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繁衍物种等生态功能大大削弱,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影响生产、生活的严重问题.为恢复大兴安岭林区退化了的生态系统,提高森林覆盖率,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使大兴安岭人工更新造林更上一个台阶.主要探讨一下大兴安岭私有化造林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古籍整理和研究,对大兴安岭东麓鄂伦春族的田野调查,结合满-通古斯语、鄂伦春语和达斡尔语、蒙古语语言学的比较研究,借鉴科技考古,DNA比对,最终推论出:早期拓跋鲜卑生活于大兴安岭东麓,使用通古斯语;鄂伦春人世居大兴安岭东麓,是属于留守的守山部族的结论.此研究对进一步探索鄂伦春族源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林海》做课文题目好吗?河南省夏邑县教研室杨继新《林海》(五年制·十册)这篇阅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描写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由此而产生的丰富联想,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挚爱大兴安岭森林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的忧思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学校李广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国有林区之一,经营面积占全国国有林区的11%,木材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这里的职业教育是在十一届王中全会后发展起来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前进中遇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鄙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位于祖国的最北边陲,她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境内重峦叠嶂、林莽苍苍。大兴安岭是我国北部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国有林区,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2.
《林海》一课是老舍的一篇写景抒情的名篇,是小语第十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写作者亲临大兴安岭,领略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作者的感想,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指导阅读这篇课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层次。而这篇课文是以“亲切舒服”为线索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教师要抓住这条线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一、初读全文,理清层次教师首先让学生带着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以其奇异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资源,已成为黑龙江省北部的重要风景名胜旅游区。本文系统分析了大兴安岭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发展大兴安岭旅游业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4.
阿里河森工公司(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施业区总经营面积45.2万公顷。几年来公司高度重视“创争”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实现了职工和企业“和谐双赢”。  相似文献   

15.
阿里河森工公司(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施业区总经营面积45.2万公顷。几年来公司高度重视“创争”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实现了职工和企业“和谐双赢”。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 3至 6自然段。二、教学重点 :教学第 2至 5自然段 ,欣赏大兴安岭的美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四、教学课时 :3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上节课 ,我们初读了课文 ,领略了大兴安岭美丽的风光 ,知道了作者进入大兴安岭以前 ,总以为它是高不可攀的。但当他进入林中…  相似文献   

17.
《林海》(第十一册)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大兴安岭的“岭”。这一段的教学可分如下几步进行: 一、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岭的特点 大兴安岭的岭给你什么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二、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过度放牧、不适当开垦、管理不当、草地使用、管理权限不明是大兴安岭山区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大兴安岭山区草地退化不但破坏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且衍生并加剧了其他自然灾害.大兴安岭山区退化草地修复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调节水因子修复;补植灌木;人工草地建设;耙松补播和浅耕翻补播.退化草地修复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十册和六年制十二册14课《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怀着对大兴安岭无比喜爱的思想感情,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赞颂了大兴安岭对人类的贡献。文中处处蕴含着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寻找文中所蕴藏的美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 初读课文,欣赏语言美  相似文献   

20.
《林海》一文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佳作之一。作者在文中,把对祖国大兴安岭的满腔热爱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文字酣畅流利,这与他驾驭语言文字的高超本领是分不开的。文中写到:“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这两句都是用“海”来比喻林木多而密,广而深的。它不但描绘出了大兴安岭森林无边无垠的雄伟壮观,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深刻印象和亲切感受,对“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一句,作了鲜明形象的补充。前句的“海”指的是整个大兴安岭的林木,到处都是绿色,树木非常多,是全景的长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