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革文学与寻根文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具有不同的符号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讲,文革文学是一种现实符号,寻根文学是一种艺术符号.现实符号与现实意识相对应,艺术符号与审美意识相对应.现实符号具有自觉性和现实性,有确定的能指和所指;艺术符号是超越性符号,具有非自觉性和审美性.现实符号保障着人类生存发展、改造世界的一面,又有束缚自我的全面发展和创造自由的对象世界的一面.因此,人类不满足于现实符号,而要突破现实符号的束缚,创造出一种自由的艺术符号.只有这样,人类的精神才能得到解放,才能最终找到通向自由领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革文学与寻根文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具有不同的符号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讲,文革文学是一种现实符号,寻根文学是一种艺术符号。现实符号与现实意识相对应,艺术符号与审美意识相对应。现实符号具有自觉性和现实性,有确定的能指和所指;艺术符号是超越性符号,具有非自觉性和审美性。现实符号保障着人类生存发展、改造世界的一面,又有束缚自我的全面发展和创造自由的对象世界的一面。因此,人类不满足于现实符号,而要突破现实符号的束缚,创造出一种自由的艺术符号。只有这样,人类的精神才能得到解放,才能最终找到通向自由领域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京派同人拥有共同的文学理念,将汉语言母语文学的诗性本色视为己任,对母语文学进行了现代性创化或“新传统化”。散文是母语文学的正宗,也是现代文体中发展得最为从容和完备的一种。京派文学对母语文学现代性创化的重要表征是创作的“散文化”。京派文学“散文化”症候之一是小说,作家运用并发展了母语文学叙述语言的精练、含蓄和抒情功能。其中对情绪和炼句的考究、结构的片段性与叙述的空白化,都展示出其小说创作散文化的文本基色。症候之二是在理论性或批评性话语层面也呈现出散文化思维态势。京派批评家追求“寻美的批评”,以及文学批评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创造,在传承和开发母语文学资源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近似“美文”的、由感悟化思维所凝聚成的批评(理论)文体风范。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创造音乐形象,表现感情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而文学则是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美丑属性,表现作者审美意识的艺术。它们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同,表现方式不同,乍一看起来,好象两者是互不相干的。其实,就艺术的范畴而言,它们的生成、发展、艺术功能、社会属性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和相近之处,本文试就音乐与文学在艺术表现中的相互关系做一浅析,以飨知音。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希腊在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创造了辉煌成就,民主制度也发展到一定高度。在小民经济体制下,公民形成一种不可  相似文献   

6.
苏联著名作家А·Н·托尔斯泰说过:“一个接受艺术的人也和搞艺术的人一样,同是艺术的创造者。”在文学教学中,作为文学的交流与传播,教师与学生既是接受艺术的人,同时也是艺术的创造者。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处在文学交流的中间环节上,将自已的接受和创造传播给学生,这就使文学教学成为一门艺术,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过程,那情况有点类似音乐的演唱或演奏,其中蕴含着文学的再创作,同样具有艺术的魅力。文艺学家在研究文艺生活、文学的社会传递和文学的接受、影响中,已经形成了文艺研  相似文献   

7.
模糊思维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文学创造和艺术表现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大量的文学创造实践证明,模糊思维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收到更理想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山水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山水文学的优良传统 ,将自然山水情感化 ,人格化 ,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首创了山水文学中具有形象性、抒情性的议论方式 ,创造了一种精炼、优美、自然流畅、富有表现力、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语言 ,大大提高和丰富了山水文学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袁婷 《成才之路》2014,(32):31-31
正文学是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的艺术,作为艺术,首先要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体验、想象和创造,促进他们审美心理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文学活动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但实践中更多地是把它作为发展智力,进行品德教育与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的工具而重视对作品进行分析、概括、类比、迁移、带有明显的工具性,忽视以文学为对象的审美教育。我们要从美与情出发,让幼儿在以审美情感为核心的文学活动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形成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0.
一、符号学文艺论中的审美符号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审美性,其表现主体——文学形象,是通过能传达审美信息的特殊符号——审美符号来实现的。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勿宁说即是由创造文学语言的作者和具有审美知觉的读者所共同创造的审美符号的艺术。“审美符号”融汇了主观与客观的丰富内蕴,包容了再现说和表现说对文学本质的片面概括。符号学文学理论即是这样站在鸟瞰全局的高度,统各派之说,弃一家之言,将文学的本质囊括在由无数  相似文献   

11.
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的重要论题之一。用语言艺术创造的文学形象与用其他艺术种类创造的文学形象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对文学作品来说,在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所创造的文学形象也不同。本文简要论述作为艺术种类之一的文学中手各种文学形象所共有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幼儿童话剧活动是一项综合性、自然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包括音乐、文学、图案、建筑及舞蹈等艺术形式。推动幼儿童话剧活动的发展,不仅能够给儿童提供一种展现自我的平台,而且能够提高儿童创造和表现艺术的能力,充分发挥儿童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本文从幼儿童话剧活动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了推动幼儿童话剧活动发展的方法策略,突出了幼儿童话剧活动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但“高”在何处 ,至今并未完全明确解决。实际上 ,文学比生活“高”在三点 :一、文学中多了一层作家知、情、意统一的生活感受 ,更富感染力 ;二、文学中的情景比之生活、美丑更加分明 ,更富审美价值 ;三、文学多了一层美的艺术形式 ,更有美感性。上述三统一之后 ,实际使文学成为一种审美创造。这一创造是通过肯定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否定生活中的假恶丑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A5):176-177
<正>一、限制一些概念的定义艺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创造感性形象的表现活动或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点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艺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艺术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演变。美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创作视觉、触觉形象的造型表现活动,包括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本质上是人类追寻经典的历史,创造经典是文学发展的动力.而何谓经典并无定论.沈从文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他的现实主义品格、历史审美价值、世界人类意识三者相统一的独特经典观.重新认识沈从文的经典内涵,应对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缺失的原因和新世纪的经典创造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6.
也就是说,随着人的意识能力的加深,认识角度的变异,对文学作品或艺术形象的新的理解也会不断产生。而不同的读者都为每一本书或每一首诗带来了新的想象和创造。这使文学对我们来说成为了一种存在于内心的、特殊的东西,这也正是文学和其他所有艺术的区别,个人拥有、与作者共同创造的感受是文学作品集创造性阅读对我们独一无二的馈赠。  相似文献   

17.
从艺术分类的多种方法,探讨了摄影文学的基本特征,即摄影文学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是直觉艺术与幻觉艺术的统一,兼具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的特点。摄影文学的创作应力图捕捉“决定性瞬间”,使图像鲜明夺目;文字语言在时间的流动中,充分展现广阔的想象空间。摄影文学应以创造意境和塑造典型形象为任务。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说作家运用语言、文字创造出文学艺术,音乐大师运用音响材料创造出音乐艺术,画家用色彩、线条创造出绘画艺术,那么,教师则是运用教学语言创造出了教学艺术。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自然也就像文学、绘画、音乐、雕塑等所有的艺术一样,具有美感与审美价值。这种美感与审美价值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创造有声教学语言美有声教学语言在教学语言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包括口语及语调两个方面。一、创造口语美教学口语虽属日常口语,但又绝不同于“大白话”,它与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口语有着天渊之别。其中,既要有经过锤…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造属特殊的艺术生产活动,高雅的文学作品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至善结合。修辞艺术又是文学艺术之美学价值的重要栽体和反映。文学翻译是再现原作之美与创造译作之美的精细艺术过程。关于修辞,本文提出新的分类方法。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文学翻译要体现审美和造美的跨越,传义和传神的结合,以实现音美、形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把先秦的哲理寓言发展为社会讽刺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艺术效果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批生动的寓言形象,把我国古代的寓言文学推向了成熟阶段;柳宗元在寓言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源于作家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与其本人的文学主张和个人遭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