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易》中的“象”思维模式,是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方式的代表,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都是深远和重大。这种“象”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人体运动方式,影响着健身气功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健身气功的“象”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和谐性、全息性、模糊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传统文化回归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对长期氤氲于道教文化下的武当武术文化遗产展开述评,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研究指出,对武当武术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3大模块,其一,武当武术文化遗产"挖掘与整理"研究;其二,武当武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其三,武当武术文化资源"转化与开发"研究。以上这些分类梳理旨在厘清武当武术的现实发展概况,阐述其蕴含的内在价值意义,从而进一步促进武当武术文化发展,彰显国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张震 《武当》2013,(7):I0004-I0004
5月20日,由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主办的"武当文化高校行"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在西安交通大学落下帷幕。武当文化底蕴深厚,涵盖古建筑艺术、美学、武术、太极、养生、道家思想等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武当武术是中国两大武术流派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文化交流的主阵地,文化强国的希望。武当文化走进高校,对加强文化与人才的对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武当山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武当文化进高校"活动推向全国,在全国各大高校掀起"武当风",让莘莘学子了解武当文化,使武当文化走向全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9,(7):600-603
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结合"两创"方针,对大量文献资料整理分析,认为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以四大视域为切入点:其一,"文化"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根";其二,"教育"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本";其三,"非遗"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魂";其四,"国际化"传播是武当武术传承与发展之"径"。基于此,以传统文化发展为背景,以开拓创新为动力,找寻武当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罗明福 《武当》2008,(1):4-6
武当武术又称武当拳、武当内家拳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具有内外兼修、以柔克刚的独特风格。武当武术博大精深,是传统武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有关部门不懈努力下,现已挖整出武当派功法达29个门派280多个功法套路,其主体内容涵盖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其中尤以太极拳为秀。目前,太极拳已风靡世界,习练者以亿数计。练太极拳不仅成为一种特殊的健身方式,它还附加有许多政治、经济、文化内涵,还成了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说武当武术不仅是武当山的、湖北的,她更是中国的、世界的。新时代;弘扬武当武术,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剑与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而武当剑作为武当派中武当拳械的极具代表性剑法,也是我国优秀传统器械武功,其文化在武当武术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武当武术[1]是武当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湖北省颚西生态文化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洪流下,在极度强调高端文化策划和文化营销对颚西文化维护与建设下,武当剑...  相似文献   

7.
探讨<周易>与太极拳的内在联系,追溯太极拳理论和实践方法形成的哲学基础,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及其文化内涵.太极生两仪的宇宙生成论为气在太极拳中的运用,以及太极拳地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物物有一太极"的宇宙本体论是太极拳本体论的哲学基础;"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为太极拳提供了构建方式;"天人合一"思想为太极拳的思维方式提供了范型.此外,太极拳还蕴涵着<周易>"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标准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8.
武当武术起源于部落间的军事战争,成长于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之中,特别是道家"清静无为"思想对武当武术的产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伴随着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我们却见证了一直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瑰宝——中华传统武术群体正渐次走向边缘。本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梳理武当武术文化的保护思路,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质性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制约武当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提出:对武当武术的保护应建立在"存在是前提、传承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的条件之上,建议:第一,武当武术的保护应该是基于传承概念下的保护;第二,武当武术的发展应该是基于保护、传承前提下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力求在保护中求传承、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得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健康中国"步伐的日渐加深,中国武术中所蕴含的健康价值和魅力已经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坚实力量。其表现为:"健康中国"的构建与武术健康价值功效的相得益彰;"健康中国"大背景下中国武术健康价值的彰显;"健康危机"诱发人们对武术健康价值功效的渴望;武术健康价值的推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0.
桂知秋 《武当》2023,(8):40-41
<正>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输出中扮演着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也是响应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号召的一个良好典范。日前,笔者对话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蒋喜年,就当下武术在海外的传播和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形意拳动作"发劲"的特点,从物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虽然太极拳以转动为主,而形意拳以直线运动(平动)为主,这仅是表像区别,但其内在本质是相同的。两者打击力量的获得,绝对不是依靠肢体部分进攻的运动,而是身体整体部分的参与。因此,不论是武术套路的形成,还是武术套路的训练等无不受传统文化整体思维观的影响。当下借助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进一步认识武术、指导武术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和实践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传统武术仍然具有深刻的民间性;传统武术保护、传承的各项工作都应当从其民间性这个角度出发,才能梳理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路,更好地发展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它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论述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三要素,即技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武当山武术活动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认为:武当山先民为武术的产生储备了先决条件;原始战争是武当山武术产生的动因,“干戚舞”是武当山武术诞生的标志;巴人“巴渝舞”是武当山武术活动的一大亮点;楚人“武当”,促使了武当山武术技击体系初步形成;从武术活动的群体、功能上来看,武当山武术活动主要有:军事武术、民间武术和道教武术等活动。  相似文献   

15.
李龙 《体育与科学》2012,33(1):35-39
本文在深度考察传统武术的当代历史语境基础上,探究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研究认为,全球化时代和中国社会转型的新历史语境给传统武术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域,破解这些问题域,需要为传统武术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本研究依据传统武术在当代语境中的问题域,提出了"一体三翼"的传统武术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从武术的本质特点看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策略0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技击是中华武术的本质特征,尽管进入近代以后,武术的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技击应该始终是武术发展的价值前提。中国传统武术也应该在体现和保留武术的本质特点的基础上,寻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喻快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3):302-304
唐豪先生作为中国武术史研究的拓荒者,他将自己的思想牢牢地扎根于武术这片大地上.他重实战斥花假的观点对于民国时期的武术在技击实战上的不断探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们今天探讨中国传统武术的本质仍然有着积极地意义和重要的价值;他敢于向旧有的学术观点质疑,注重实地考证,力求去伪存真的科学研究精神对中国武术史研究的科学化发...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受到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是孔子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建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哲学的辨证思维方式主要包括两点,即整体观和对待观,这两种思维方式对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整体观是推动整个武术发展的基本思维模式,而对待观使得中华武术文化形态体现出鲜明的辩证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瑰宝,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继承和传播武术文化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高校是武术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武术修为,从而影响武术文化和运动的继承、传播和发展,因此提高高校武术课教学效果,对于武术运动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多年教学体验,从体育教学体制、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影响武术选项课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武术的哲学思想及其价值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的渊源可追溯到儒家、道家、易经和太极哲学等,通过武术活动来教育个人积极向上、互助、守法、公正等人格特质,使个人生活和行为合乎伦理规范。现代社会中,若能发扬武术中尊师重道、有恒、轻利态度的优点,并改变封闭、保守、只重个人技艺、法的规范等不足,相信能使武术融入现代运动竞技中,让武术文化成为现代人精神修养的内涵,使社会达到有礼、有序的境界,推动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