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文化思潮,以其批判性、丰富性、复杂性等特点冲击着人类研究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新兴思潮,后现代主义的矛头直指现代主义的痼疾,其意义在于对现代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进行反思和重构。20世纪90年代后,后现代主义开始对比较教育领域发起冲击,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后现代主义对比较教育研究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近代西方盛行的社会文化思潮,对我国当代的思想文化产生很大的冲击,尤其对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具体应对策略,正确地引导青年大学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陈凯 《科教文汇》2011,(10):31-31,37
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想反对权威,反对逻各斯的中心主义,追求主体平等;反对同一,提倡多元。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相关特征,在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导下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主体意识和人本主义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大学生的发展规划应该注重其创造性、多样性和以人为本,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发展规划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付雯 《今日科苑》2008,(2):211-21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渗透于高校校园文化精神之中,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高校应积极应对后现代主义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冲击,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近代西方盛行的社会文化思潮,对我国当代的思想文化产生很大的冲击,尤其对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具体应对策略,正确地引导青年大学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社会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的兴起,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其总体特征是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解构现代主体性,反对同一性、整体性,崇尚差异性。后现代主义反对道德权威主义,主张道德对话;反对学科中心倾向,主张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时代背景、代表人物及理论特征等方面进行阐释性的述评,以期通过了解,为我们在研究方法创新、观察问题视角等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后现代思潮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流向,它的特征体现在服装设计中,是游离性、边缘性、多元化、复杂化等的综合表现,它代表着各种社会文化的认同,从后现代主义文化方面诠释了后现代主义的意义,是多种服装风格的综合体现,反映了后现代主义的多样性与广泛性.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生命力在于它对现代教育思想进行了有建设性意义的批判与反思。其中后现代主义师生观早已经在我国唐朝大教育家韩愈所著《师说》中有了鲜明体现,如主体间“我——你”关系,对话式关系,互惠武关系。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生命力在于它对现代教育思想进行了有建设性意义的批判与反思。其中后现代主义师生观早已经在我国唐朝大教育家韩愈所著《师说》中有了鲜明体现,如主体间"我——你"关系,对话式关系,互惠式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后现代主义思潮看我国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思想思潮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新文化思潮。它的特征是强调差异性,去中心与边界松散,以及重视大众教育。这一教育思潮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