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堂狼汉洗洗,原是我国古代人盥洗用的器皿,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仪礼·士冠礼》郑玄注洗:“洗,承盥洗者弃水器也。”洗内往往铸有铭文、鱼、鸟、兽等  相似文献   

2.
及笄和冠礼     
在古代,女子满14岁要行及笄之礼,男子满20岁要行冠礼,这是通过发式的改变来标示一个成熟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刘小杰 《科教文汇》2016,(4):148-150
广东中东部江门所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市,地里概念上被称为五邑,其丧礼习俗经过了一段漫长时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特色。五邑区域的丧礼文化在中国岭南地区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对于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强化封建秩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社会的转型,五邑区域的丧礼文化也因之在丧期、程序、下葬形式等领域而变革。今天,对社会主义礼制文化建设、社会秩序建设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礼”源自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当它随着儒家学说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非凡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胜飞 《科教文汇》2009,(31):73-73
礼源于古代文化,也是一种礼仪文化。在“礼仪之邦”的中国,礼文化一直备受重视,在当前发展的中国“礼”依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社会功能。“礼”在现在的教育中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在当代小学教育中,“礼”能加强小学生自身修养,对素质教育而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成人这个问题,并习惯通过一套完整的礼仪活动,实现对成人身份的确认,这就是成年礼,古时称为冠礼. 上溯历史我们会发现,冠礼的历史非常早,而且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也较为丰富.先秦礼仪文献《仪礼》中就有《士冠礼》篇,对冠礼的程序进行了明确记载;同时,另外一部礼仪文献《礼记》中还有专门的《冠义》篇,阐明了冠礼的文化内涵,足见当时社会对冠礼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7.
华夏民族自古就极重丧俗,孔子曾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亚圣孟子则更强调送终丧礼的重要性,他认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故而在古人看来,不论生前富贵与否,其死后的丧礼一定要办得体面风光。可如此排场的丧葬用度,对于那些身无立锥之地的贫民,如何能够承担?  相似文献   

8.
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军 《内江科技》2007,28(3):22-22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本文主要从语言、餐饮、服饰等方面谈论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进而探讨中西礼仅文化合理有效的融合,创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话说礼俗     
邵凤丽 《百科知识》2014,(18):45-46
正礼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概括,是寓礼于俗、以礼节俗的生活文化模式。"礼俗"一词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并历代传承,它的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涵括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何谓礼俗礼俗既可以析解为"礼"与"俗"两个名词,同时也可以用作一个专有名词。从文字学角度看,《说文解字》中记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字表示向神灵祈福的实践活动。王国维在《释礼》篇中提出"礼"字像是把两块玉盛在器皿中去祭祀,表达对先祖的敬意。从这个意义上看,最初的"礼"字代表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日本企业界,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里的恒常德目(五常):“仁、义、礼、知、信”借鉴过去,用进了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对其员工进行基础的思想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是当时美国的四倍。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学者,通过对日本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进行了大量研究之后,发现其秘诀就在于企业文化。于是提出了企业文化这个东西,并带回美国,用于企业,之后,结出了,丰硕成果。所以,有专家说:企业文化开花在日本,结果在美国,而其根,却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分析在新的国际形势和时代条件下,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受到来自各国的文化侵袭下,企业如何积极加入到世界优秀文化的平台,向世界展示我们卓越的企业文化,并以此促进我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具体措施包括改革和创新文化体制,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加强品牌建设以实现文化和品牌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旅游业的灵魂。目前,大众旅游在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旅游资源造成了很大影响,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该文从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入手,从广义的文化安全角度来探讨目前不同类型人文旅游资源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地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公民文化权利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国萍 《情报杂志》2008,27(6):120-122
从公民的文化权利入手,分析了造成我国文化权利不公平的原因,提出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是政府的职责,实现公民文化权利是图书馆的责任,并从五个层面阐述了图书馆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化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书文 《软科学》2004,18(2):28-30
文化产业导致民族文化边界形态的重大变化,必须思考文化产业的战略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本国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市场走向,而且关系到本民族未来的文化空间和文化生存。为此必须特别重视通过文化产业化过程,造就和提高民族文化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群众的普遍要求,也是乡镇文化站的首要工作。文中先简单介绍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变化和开展文化活动的意义,然后分析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乡镇文化站的核心作用和完善方法进行重点剖析,重点强调人为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张文谷 《科教文汇》2014,(4):220-221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群众的普遍要求,也是乡镇文化站的首要工作。文中先简单介绍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变化和开展文化活动的意义,然后分析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乡镇文化站的核心作用和完善方法进行重点剖析,重点强调人为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在高校文化育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以"文化自觉"理论作为研究点,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下高校文化育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以"文化自觉"引领和推动大学文化育人:完善大学物质文化,拓展物质文化的育人熏陶作用;凝练特色大学精神,突出精神文化的育人主导作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引导作用;打造大学行为文化,突出行为文化的育人示范作用。旨在唤醒文化自觉意识,更好地发挥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曹艺凡  童锋 《未来与发展》2011,(10):102-106
纵观全球著名跨国传媒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遭遇了文化冲突的困扰.这些冲突表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迪士尼公司的文化整合中心任务是解决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不仅提高了组织的局部效率,而且在根本上改变了组织的构造和运作方式,提高了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贾冬霞 《大众科技》2021,23(7):148-151
广西隆林苗族是一个支系众多的民族,其独特的地域、社会、历史等形态形成其独树一帜的隆林苗族服饰艺术.其保留原始风貌的服饰文化,蕴含着苗族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逐渐演变成隆林苗族的民族文化符号,彰显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文章基于文化视域的角度,研究隆林苗族服饰艺术发展历程,结合对当地地域特征及苗族服饰文化的知识,浅析隆林苗族服饰艺术在文化视域下的图案、工艺、语言、色彩特征,分析其蕴含的民俗、地域、历史、教育价值和影响.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发掘隆林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内涵、以馆员和读者为主体,以"人性化"管理行为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特色文化。图书馆和谐文化的提出与构建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产物、工作的客观要求和读者服务工作的战略手段,并对图书馆各项工作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