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囚徒困境及解脱途径指出,在当前劳资双方经济力量失衡的格局下,企业和员工双方均不会(或不能)主动去改变非合作博弈的现状,我们必须借助政府强制推动合作的企业劳动关系。而强制性合作博弈途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决定于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只有基于法治力量的推动,强制性合作的企业劳动关系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司法在上市公司中引入了累积投票制度,实务中对其相关知识便产生了需求。累积投票制度因具备一个完整的博弈构成要件而具有博弈性,其博弈性的特点是:累积投票主要是非合作博弈,也可能是合作博弈,是静态博弈、有限策略博弈与非零和博弈。为了减少累积投票的博弈效果,鼓励合作博弈,可以采取立法手段、分类董事会、缩小董事会规模和购买表决权无效原则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博弈理论分析教师轮岗政策的学校间博弈,指出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致使学校容易陷入"囚徒困境"。从三个方面可以破解这种困境:一是通过奖励改变博弈的收益矩阵,引导学校走向合作博弈;二是通过明确的制度安排,促使学校通过多次博弈走向合作;三是通过惩罚机制将"囚徒困境"转为协调博弈,并通过一定的制度措施使协调博弈向多方获益的均衡转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博弈论的师生冲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教师和学生构成学校系统中两个重要的利益主体,他们通过教育活动在学校场域中进行利益博弈。师生博弈可分为师生关系和谐的合作博弈与师生冲突的非合作博弈,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冲突的本质是非合作博弈的结果与表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消解师生冲突,最终实现师生合作双赢的稳定局面,关键在于重建均衡的师生博弈模型,改变当前师生博弈的规则与格局,赋予学生充分实现其主体性的权利;引导教师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师权威;宣扬爱的教育,达成师生间的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5.
高校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行政系统内、学术系统内,以及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之间的利益博弈。行政系统内的利益博弈主要表现为学校与学院纵向利益博弈、行政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学术系统内的利益博弈主要表现为基于学术量化绩效激励、基于大学社区激励、基于政治晋升激励的学院横向之间利益博弈。行政系统与学术系统间的利益博弈,呈现出合作—合作、合作—干预、干预—合作、干预—干预等四种不同方式。利益博弈主体发育的非均衡性、利益博弈主体组织地位和权威关系的非均衡性、利益博弈主体所占据的资源与信息的非均衡性,导致我国高校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利益主体博弈呈现鲜明的非均衡性特征,这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战略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课堂赏罚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指向学生的具有赏罚功能的行为。奖赏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对符合其期待的学生行为所给予的肯定或表扬;而惩罚则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对于不符合其期待的学生行为给予的否定或批评。课堂赏罚与平时所说的赏罚(如获得“三好生”称号、开除学籍等)不同,课堂赏罚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情境性。对于课堂赏罚的主题与结果,赏罚方式,施动者与受动者,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以及伴随赏罚过程的情绪特征等等要素的分析通过课堂观察能够实现,这些也可以说是赏罚过程的外显要素,但是,除却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外…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非合作博弈功率控制模型,为了改进非合作博弈中终端的不公平性,将合作博弈引入到功率控制中来,使得系统中所有终端都工作在最佳的等信干比下,并推导出一个分布式基于合作博弈的功率控制算法.仿真表明,该算法明显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系统中终端具有相对较高的效用和较低的发射功率,还使得无线网络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和公平,同时算法拥有较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运用微观经济学、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探讨体育商品供应商在经营活动中的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活动,旨在发现体育商品供应商之间的博弈活动对体育商品供给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国内旅游博弈论研究进展迅速,几乎涉及全部旅游研究范围,方法涵盖了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容易发生利益相关者冲突的旅游合作、乡村旅游等方面,研究成果集中度高。许多文献将合作博弈混同于合作行动或态度、对参与人的支付判断不科学、用一般博弈模型解释旅游特殊问题,约束旅游的一些重要因素没充分进入函数模型中,结果构建的博弈分析模型与现实差距较大。要提高博弈论研究旅游的科学性,必需解决好约束旅游的重要变量进入博弈支付函数这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沿带沿路各国的区域间物资交流剧增,伴随着物流运作的全球化趋势,能够共同完成跨时空物流作业过程的各类物流服务供应链组织快速涌现。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重要成员主要是物流服务提供商和物流服务集成商,他们之间存在着博弈关系,合作博弈比非合作博弈更能提高物流服务的最终需求量。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博弈过程,政府、学校和企业构成了校企合作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三者合作博弈过程中的不同策略选择,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帕累托最优"现象、"一头热"现象、"搭便车"现象和"囚徒困境"现象。为此,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建立一种基于"不完全契约"关系下的明确契约关系和弹性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机制;政府与学校之间应建立一种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机制;政府与企业之间应建立一种基于"智猪博弈"逻辑下的纳什均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作为自我约束的诚信制度,是在非合作博弈框架下,参与人自我优化选择的结果。诚信形成需要以下条件:(1)主体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唯有如此,双方才有机会和动力去信任对方并相信对方能为自己带来长期和最大的利益。(2)诚信关系的建立需要主体双方互动。没有人会选择诚信,反映了个体的理性行为产生的集体的不合理性行为,体现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构建信息完全的诚信重复博弈模型和引入约束条件与事后惩罚成本是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理论超越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将“文化”纳入到其解释范式之中,通过网络、结构、规范等范畴展开对人际行为的研究。社会资本理论在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信息共享以及互惠利他行为三个方面提供了走出非合作博弈困境的可能。合作博弈机制的形成依赖于社区文化、历史传统等社会资本要素的长期积累;合作博弈水平与社会资本积累程度成正比,高水平的合作将按路径依赖理论而呈加速度生成趋势,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具有鲜明的博弈特征。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分析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博弈基础,并对如何建立高效的产学合作联盟以达到校企双赢,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必须从根本的层面上反思其所持有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方式。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必须从人性之善恶假设转移到人性之"利益"事实上来。因为作为人性的经验衍化的道德是一种利益调解的方式,是一项社会规则系统,道德教育必须尊重这一人性事实。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在为己利他的利益主体的培植之上,只有这样的主体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的要求。当然,道德教育所指向的,是一种合作博弈惯习的养成,因为道德本身具有合作博弈倾向。  相似文献   

16.
家长与子女是构成家庭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的利益主体,他们很多时候通过家庭教育进行利益博弈.家长与子女的博弈可分为关系和谐的合作博弈与发生冲突的非合作博弈.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与子女的冲突本质是非合作博弈的结果和表现.构建父母与子女和谐的关系,最终实现师生合作双赢的稳定局面,关键是发扬家庭民主,家长要赋予子女实现其主体性的权利;引导家长合理有效地运用家长权威;家长与子女应加强沟通和理解,达到价值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育服务联盟可以实现不受地理位置和主体限制的服务功能.使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各方利益主体突破传统环境下的层级关系,形成纵向的层次协同关系和横向的合作协同关系.本文在分析信息化教育服务联盟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和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信息化教育服务联盟的主体之间存在一种复杂博弈的特征,可采用帕累托改进、合作博弈和多主体的共赢博弈实现协作式竞争,构建教育信息生态,促进区域教育的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产学合作动力匮乏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产学合作模式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高等教育产学合作动力严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高校、企业、社会以及教师和学生等利益主体之间复杂的博弈结果。以博弈论为工具,针对政府、高校与企业,建立博弈模型,对高等教育产学合作深入分析,探寻产学合作动力不足的内在机理,有望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移民安置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利用博弈论可以分析各主体在移民安置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由此决定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在博弈分析中,一定场合中的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都策略地、有目的地行事,并考虑其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行为对他的可能影响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博弈者在最大化自身偏好的同时需要相互合作,而在合作过程中又必然存在冲突。因此,为了实现合作的潜在利益和有效解决合作中的冲突问题,就需要建立起新制度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赏罚是社会力量就一些特定行为对行为者做出的奖赏或惩罚。其成立前提是人有可控性。用于道德目的的社会赏罚的基本方式是:让遵从道德者得到他们渴望得到的东西,令违反道德者失去他们不愿失去的东西。社会赏罚可分为两类六种,其运行机制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的配置与配合状况决定社会赏罚机制的效率。社会赏罚用于道德建设具有非常明显的有效性,但也并不是万能的。了解这一点,可给我们的道德建设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