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开启了高校建设的新思路.构建和谐校园,可以充分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精髓.百"和"人为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和"是尊重学者个性、营造宽容环境的管理理念;是坚持真理,尊重差异的学术品质;是乐于共享,善于合作的工作态度;是因材施教、德术兼备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校园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大学和谐校园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要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初中是个人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阶段班主任对学生和班级的管理对其成长和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人为本"理念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开始逐渐应用于初中班级管理当中,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助于构建和谐发展的班集体.但实际上,"以人为本"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文章主要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管理中,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日趋得到认同,对"以人为本"的实际内涵和指向性指标却甚少探讨.本文认为,自由和尊重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基础.高校在教育管理中应通过加强教育学术管理机构建设和改进现行考核制度给予师生更大的学术自由和尊重,由此实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生长和根植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文化.校园文化比正规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甚至影响人的一生.构建校园文化要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领导,把握规律性,体现大学校园特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6.
张林学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5):105-106
"两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环节和重要内容.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宗旨,推进"两课"教学实践,需要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原则:在根本宗旨上,要处理好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在价值追求上,要处理好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关系;在活动取向上,要处理好课堂与实践拓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学术论文写作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并且有助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分为选题、研究、写作、修改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祖吉 《教育探索》2008,3(4):112-113
高等教育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培养建设生态化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借鉴生态文化理念,实现生态文化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交融。要改变教育观念,以生态文化的理念构建大学校园文化;要把创建校园生态文化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把校园生态文化列入大学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只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来讲是灵魂,然而,"大学校园文化"理念众说纷纭,通过对多种理念的展示与剖析,百家争鸣中分枝开流,廓立取向,借他人为镜,以便于高校对照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求取更大发展,并立于世界大学不败之林.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