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提高教学质量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体育教师把控课堂的基本能力之一。一、对运动负荷的认识运动负荷是指人在运动中所完成的客观的工作量,一般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其中,运动量是指完成运动的距离、时间、练习的次数等;运动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  相似文献   

2.
体育专业大学生Wingate测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8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Wingate测试,提出体育专业大学生Wingate测试的平均水平,男生最大功率11 56±1 83W/kg体重;平均功率8 33±0 67W/kg体重。女生最大功率8 11±1 32W/kg体重;平均功率6 44±0 75W/kg体重。同时对国内外的Wingate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造成结果矛盾的主要原因,初步提出造成一些测试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功率自行车的负荷不统一,并比较了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及其他指标与100m跑运动成绩的关系,也提出了今后开展无氧功测试研究面临的问题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递增强度骑车机械效率与骑车经济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递增强度运动骑车机械效率与骑车经济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6名男子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一次递增负荷自行车测试,计算受试者每级负荷的骑车机械效率和骑车经济性。结果:50%V。O2m ax以下强度运动时,骑车机械效率和骑车经济性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不断增加;50%V。O2m ax以上强度运动时,骑车经济性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仍小幅度增加,但骑车机械效率并不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80%V。O2m ax以下强度运动时,骑车机械效率和骑车经济性存在高度正相关。结论:骑车经济性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骑车机械效率在进入中等强度后即趋于稳定,可以采用50%~80%V。O2m ax强度运动的机械效率来评价机体的运动效率。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中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训练密度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是构成运动训练量的要素。其中运动强度是最重要的训练要素。运动强度可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的输出功率。竞技体育比赛实际比的是运动员能否在单位时间内产生与运动项目特征吻合的最大输出功率。因此,在专项训练时必须强调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5.
此文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按照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原理,运用慢跑运动手段解决大学生的抑郁心理问题;运用功率自行车运动手段解决焦虑心理问题;运用太极拳运动解决强迫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症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用体育运动手段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所谓运动量,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或训练中,学生做练习能承受的生理负担量,所以也称为运动强度。合理地安排课的运动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短跑能量代谢的某些特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的能量消耗不大,但功率却极高。优秀百米跑选手的功率可达200千焦尔·分~(-1),相当于马拉松运动平均功率的2.5倍。优秀短跑运动员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维持极高的功率,是与其骨骼肌中高比例的Ⅱ型纤维及能量代谢特点密切相关的。短跑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一、必要的最小运动量必要的最小运动量是研究如何把由于身体活动而带来的能量消耗,维持在保证正常生理机能所需要的一定程度的问题。换言之,就是为了使血管不致老化,使心脏功能保持正常所需要的运动量;它与为强化肌肉或骨骼的想法是不同的。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量;通常用运动的生理强度与进行时间之积来表示。运动的生理强度可用测定每一分钟的能量代谢率同基础代谢进行比较。也就是因运动而特别需要的能量消耗对于安静状态下的能量消耗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在运动训练中,怎样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以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这是体育界一直所关注的问题。当前训练负荷发展的总趋势是越来越重视训练强度。加拿大学者博南曾明确指出:“在负荷诸因素中,训练强度为其首,训练次数为其次,训练时间或训练总量为其末。”由此看来,训练强度是运动训练的关键。我国田径运动中,400米跑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训练方法不佳。400米跑是速度耐力项目,运动强度过大过小都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而以往训练中,可能只强调了运动量而对选择适宜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别建立室内功率自行车踏频递增骑行和一次力竭骑行2种运动模式,探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3个轴向上的加速度计数变化评价自行车运动员不同强度骑行状态下下肢骑行稳定性的有效性。方法:青年男性自行车运动员等分入优秀组(EG)和普通组(NG)。2组运动员在1周内分别进行Wattbike功率自行车递增运动负荷骑行测试(GXT)和模拟1 km计时骑行测试(1 kmTT),2次测试间隔72 h。测试中分别在运动员的右腿腓骨头下缘和外踝上缘固定1个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计,测量膝、踝关节在矢状轴(SA)、冠状轴(CA)和垂直轴(VA)方向上的加速度计数。结果:(1)GXT中,2组运动员膝、踝关节3个轴向的加速度计数均表现为VA>SA>CA,并随着骑行频率的提高而有所增加;2组运动员膝、踝关节VA轴向加速度计数均与骑行功率显著相关(r>0.9),仅NG组膝关节CA计数与功率存在中度相关关系(0.70.8,P<0.01),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膝、踝关节的CA加速度计数变化可有效评价下肢运动环节的骑行稳定性,CA计数增加提示下肢稳定性降低。膝关节SA加速度计数是反映运动员踏蹬过程中是否有主动抬腿上提、促进踏蹬圆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新体育》2005,(9):55-55
7月15日俄罗斯选手塔季扬娜&#183;李森科在莫斯科的一项比赛中,以77米06的成绩把罗马尼亚选手米哈埃拉&#183;梅林特在1999年创造的76米07的原女子链球世界纪录提高了近1米。7月19日捷克自行车选手翁德热&#183;索森卡在莫斯科克雷拉茨科耶自行车竞技场以49.7公里的优异成绩打破了英国车手博德曼2000年10月27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创造的49.442公里的自行车一小时赛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2.
储开晴 《体育与科学》1993,(6):42-42,28
1 问题的提出 自行车运动,就下肢动作而言,是一种非匀速,逆时针进行,两足处以相对立方向的圆周运动。 踏蹬动作是整个下肢动作的关键,合理的踏蹬技术动作可使运动员以最小的能量消耗祈取最佳的工作效率,达到高速度行进。 合理的踏蹬动作是指下肢肌肉协调的交替收缩  相似文献   

13.
检测高水平耐力运动员血浆儿茶酚胺阈、乳酸阈(T_(LA))通气阈(T_(E))之间的关系。6名自行车和6名越野跑运动员于两种测诚装置(跑台、功率自行车)执行渐增负荷运动测试。自行车运动员跑台和踏车运动时O_2max分别为64.6±1.0,63.5±0.4ml.kg。min~(-1),不存在明显差异。但跑台运动时T_(LA)和TE的运动负荷(%O_2max)较低。越野跑运动员测试结果相反,踏车运动时T_(LA)和T_(E)的运动负荷较低,踏车和跑台运动中T_(LA)和T_(E)的运动负荷分别为60.0±1.7和75.0土4.0%O_2max。测试中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与T_(LA)变化趋势一致(r=0.974±0.0007)而与训练形式或训练状态无关。T_(E)与T_(LA)变化较高相关(r=0.86)但不如T_(LA)与血浆儿茶酚胺明显,推测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浆儿茶酚胺变化与T_(LA)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此研究是为了寻找在运动强度范围内,V^&;#183;O2与跑速的关系。在乳酸阈(Tlac)之上恒定负荷的自行车运动中,V^&;#183;O2在3分钟内还未达到稳定状态,而是持续升高,延迟出现一个较高的稳定状态或力竭。由于运动耗氩量的大部分(V^&;#183;O2慢成分)仅被证明在Tlac之上的一定运动强度出现,设想在渐增负荷测试中各阶段持续足够长的时间,V^&;#183;O2慢成分将与Tlac同时出现。方法:5名男子做为受试者(平均值&;#177;SD,年龄31&;#177;2岁,V^&;#183;O2peak60.1&;#177;5.8ml&;#183;kg^-1&;#183;min^-1)在8天内进行4次相同的跑台测试.包括完成各持续2分钟的6个阶段,跑速逐级增加0.5km&;#183;h^-1,在第一次测试的每个阶段未采手指末梢血以确定Tlac在所有测试中,呼吸气体用Douglas袋采集.分别在每个阶段的3.0~3.75分和6.0~6,75分采集以确定在各阶段中V^&;#183;O2的增加(△V^&;#183;O2)。结果:每名受试者四次测试各阶段V^&;#183;O2平均值被确定出来,方差分析发现△V^&;#183;O2有明显增加是在Tlac跑速之上,而不是其下。结论:此研究结果证实,V^&;#183;O2慢成分和酸中毒的发生有紧密联系,并证明了在渐增负荷跑台运动中,Tlac之上的强度时,V^&;#183;O2与运动强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相对运动强度和绝对运动强度对血清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实验方法受试者为急性心肌梗塞康复病人(PMIP)和正常人(HS) ,实验前后测定了他们血清乳酸脱氢酶(L 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 DH- 1)、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亚单位MB(CK- MB)活性。结果两组受试者运动前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 .0 5 ) ;实验中,PMIP与HS的相对强度分别为最大心率的85 .1%、86 .0 % (P>0 .0 5 ) ,绝对强度分别为跑台等级的5 .3与6 .3(P<0 .0 5 ) ,PMIP与HS运动后即刻酶活性与运动前相比均有显著上升(P<0 .0 5 ) ,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 .0 5 ) ,2 4 h后HS组的酶活性基本恢复到运动前水平,但PMIP组仍高于运动前水平。结论运动后酶活性上升的幅度与运动所达到的相对强度有关;强度达85 % HRmax的运动能引起血清酶活性的升高,但此时L DH- 1/L DH和CK- MB/CK的比值与运动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如果PMIP的康复运动量等同于测试中的运动量,他们第2天似应停止活动以便能够得到充分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接九期)‘,,‘~呻,.~~~~-~‘.自行车男子1000米计时赛何塞·莫雷诺西班牙1分3秒342男子争先赛宴·菲德勒澳大利亚男子个人积分赛隆巴迪意大利男子4000米个人追逐赛克·博德曼英国男子400。米团体追逐赛德国队男子194公里个人公路赛卡萨尔泰利意大利4小时35分2飞秒男子100公里团体计时赛德国队2小时l分39秒女子个人争先赛埃·萨卢玛爱沙尼亚女子个人3000米追逐赛佩·勒斯纳德国女子公路个人赛瓦特澳大利亚2小时洲分42秒马术团体3日赛澳大利亚个人3日赛马修·瑞安澳大利亚盛装舞步团体德国队5224分盛装舞步个人尼·尤普霍失德国1626分障碍跳…  相似文献   

17.
运动的能量代谢是说明运动量大小和衡量运动强度的依据和尺度。跑是各项运动中具有一般性特点的基本动作,通过其能量测定,按热量单位的数值掌握跑的量和强度,对体育的教学、训练和运动处方都有一定实用价值。关于不同速度跑的能量代谢或需氧量的测定,早已载入运动生理学教材。Sargent于本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女子举重队58、63、69 kg级运动员共 10名,均为运动健将。取冬训某周的 1次大运动量训练课进行监测,练习形式包括抓举、挺举和深蹲等,运动强度达 95%~100%,运动时间共 2 h。练完后用日本产尿十样仪测定尿蛋白(PRO),用德国产REFIOFRON全血分析仪测定血液肌酸激酶(CK)和血尿素(UREA)。 通过运动后15 min,2 h,次日晨尿液变化,发现PRO与运动量关系密切,运动后15 min最少者为  相似文献   

19.
对递增负荷运动中普通中学男生的心功能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心动图法研究普通中学男生在安静状态下和连续运动过程中的心功能变化情况。研究对象为普通中学男生 2 7名 ,平均年龄 13 7岁 ,平均身高 1 5 9± 0 0 7m ,平均体重 4 5 2± 5 9kg ,平均体表面积 1 4 0± 0 16m2 。应用国产CTS - 16型超声诊断仪测定被试者在连续运动过程中的M型超声心动图。应用ECM -Ⅲ型踏式心功量计加运动负荷。受试者平卧位 ,运动时间约 9min。第一个 2min功率为 12 0 0kg·m/min ;第二个 2min功率为 4 0 0kg·m/min ;第三个 2kg·m/min功率为 90 0kg·m/min ;第四个 2min功率为 12 0 0kg·m/min ,速度均为 6 0转 /min ;最后 1min以功率为 12 0 0kg·m/min做最大速度蹬车运动至力竭。运动过程中 ,探头固定于Ⅱb区同一点 ,连续探查 ,间隔约半分钟做一次记录。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中 ,被试者安静状态下和运动过程中的心功能均低于成年人 ,但高于同龄女生。在运动过程中 ,采用左室舒末内径 (Dd) ,左室缩末内径 (Ds) ,左室舒末容积 (EDV) ,左室缩末容积 (ESV) ,心搏量 (SV) ,心输出量 (CO) ,射血分数 (EF) ,短轴缩短率 (FS)等指标评价被试者的心功能。除CO外 ,在心率 (HR)超过180次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超最大强度训练后,恢复期内,身体训练对血乳酸清除率的影响。血乳酸的清除率,在六周的身体训练前后,通过11名女性,4名男性受试者测定。在超最大强度训练后恢复期30分钟内,分别采集消极性恢复和积极性恢复者的血样。实经前,积极性恢复采用25%的最大吸氧量(VO_2max),实验后,积极性恢复采用与实验前相同的相对运动强度和相同的绝对运动强度(%Vo_2max)8名受试者为实经组,进行每周四天共六周的功率自行车高强度间歇训练,7名受试者为对照组,实验组通过训练,最大吸氧量增加6.7ml/kg·min(15%),功率自行车工作时间增加2.8分钟(27%),身体训练后的消极恢复期或积极恢复期采用相同的绝对强度练习,血乳酸清除率未显统计学意义(P>0.5),在积极性恢复期采用相同的相对强度练习,血乳酸清除率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血乳酸清除率的增加被认为是恢复运动中完成较高的绝对强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