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俊 《军事记者》2005,(4):59-60
去年是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当美、德、英、法、俄等国领导人踏上那片盟军曾经浴血奋战的滩地时,全世界都沸腾了。国内的媒体也纷纷开辟专版,以各种形式来缅怀那些为人类和平、自由、解放作出贡献的英烈们。可你知道吗?早在60年前,国内媒体就曾对“诺曼底登陆”进行了全面报道。  相似文献   

2.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鲁格海德2月14日宣布,今夏美国将有4艘航空母舰在太平洋地区进行3场海上军事演习。这几场演习可能是“10多年来,甚至是越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之一”。此言一出,迅速引起了亚洲特别是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和军事专家的高度关注。有媒体立即称,演习是针对中国来的,但更多的分析认为,美军这场演习的目的要复杂得多:美国更像是在广阔的太平洋上搞一次大表演,让这一地区的所有国家都看清它那身“武士的肌肉”,并让他们选择对美国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3.
站对位置     
二战时期,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指挥盟军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奠定了盟军反败为胜的契机,随后,又将德军驱逐出法、比、荷境内,并直捣德国腹地。第三帝国陆、海、空各部队全部投降。成了笼中困兽的希特勒只好选择引火自焚,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4.
以真假难辨的军事行动,不断干扰敌人、真真假假,诱敌上当.是战争中常用的谋略攻心术:在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利用空降假牵兵,不断对德军袭扰,最终使德军心理处于麻痹状态,确保了盟军空降行动的一举成功.  相似文献   

5.
闪电登陆诺曼底之兄弟连 1944年6月6日.美国军队第1步兵师参加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这次登陆发生在法国诺曼底开阔的礁岩海岸上.一个名为奥马哈的海滩。 阿道夫·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垒”必将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波兰和法国的强大兵力面前粉碎。希特勒的纳粹帝国在此战一年之后崩溃,被西方盟国和斯  相似文献   

6.
最长的一天     
对军迷来说,6月6日是颇具纪念意义的“最长的一天”,七十年前的这天,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对影迷来说,6月6日则是科幻动作大片《明日边缘》公映的日子,七十年后的这一天,汤姆·克鲁斯开始在大银幕上一路冲杀,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口碑。  相似文献   

7.
环球新闻界     
据英国杜兰兹新闻剪报集团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统计,一个月来,英国各大报刊对有关戴妃的各类报道占其总报道量的百分之三十五。而本世纪最惊心动魄、牵扯最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伦敦大轰炸、英军敦克尔克大撤退、诺曼底登陆、纳粹德国最后投降的「欧洲胜利日」等等,也不过占到当时英国报刊总报道量的百分之二十六至百分之二十七。这家媒体报告中  相似文献   

8.
“伏波”号舰艇原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巡逻舰.是英国赠送给国民党政府的第一艘军舰。它曾存二战中参加过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护航作战.还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1946年12月,“伏波”号驶抵南京。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04,(7):25-26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他们用500人牵制了德军90个师,100多万人。利用不足两天的好天气,把数十万军队送过英吉利海峡.出其不意地突破了德军的防守。使纳粹德国腹背受敌.进一步陷入被动境地,反法西斯战争的时间因而大大缩短:这一天,作家海明威称之为最漫长的一天;盟国称之为最辉煌的一天:纳粹德国称之为最致命的一天。这场战役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成了二战史上的一个传奇:回望60年前.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十多万将士在这里同心协力,浴血奋战,然而有谁知道.在这十多万人的队伍里.竟然闪现着20多名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丑闻,经媒体曝光后,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一切正义善良的人们.包括美英国内的广大人民群众,都对美军这一恶劣行径表示极大愤慨.广大阿拉伯世界更是群情激愤,纷纷声讨美军士兵的罪行。  相似文献   

11.
良才 《航空档案》2005,(8):82-83
朝鲜战争已经过去50多年。然而,许多事情至尽令人回味。其中,1950年9月15日的仁川大型登陆战是朝鲜战争开始后一大转折,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亚洲军事史上有名的一次偷袭性的登陆战役。美国和日本媒体载文披露了美军当年仁川登陆战的内幕,它们包括登陆战的计划出笼、美军高级官员的强烈反对和中国早就看出了麦克阿瑟的阴谋等。  相似文献   

12.
魏庆 《航空档案》2005,(10):63-64
目前,伊拉克反美武装的路边炸弹让美军吃尽了苦头,伤透了脑筋。为了对付伊拉克反美武装手段不断翻新的路边炸弹和其他袭击,据美国媒体日前披露,美军从国内征调了数百只军犬和美军共同作战。  相似文献   

13.
二、战时宣传战:战战必胜 战争爆发后,一如军事态势,美军在心战方面同样处于战略优势。其心战的范围十分广阔,计划极其周详,手段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诸如制造假情报、散发新闻照片、散布谣言,通过广播向伊拉克播送反政府节目,散发录音和录像制品,把大量可接收美军广播的小型收音机偷运进敌占区等等。 1990年10月初,美军公布了士兵进行城市巷战演习的照片,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将执行夺回科威特城的使命。 美国公布以“独立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战斗群进入狭窄的波斯湾水域,1.3万名海军陆战队举行抢滩演习的新闻照片。 这些照片的适时公布,都是出于宣传的目的,显示美军力量,对伊军进行有效的心理威慑。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美国军方传出“不幸”消息:在2005年11月南亚空中联合演习中,F-16战-斗机首次与印度空军苏-30战斗机空战败北。这是美国空军第二次败给苏-30战斗机了。2004年初,美国空军F—15战斗机首次与印度空军苏-30战斗机演习,曾“大失所望”地“惨败”。众所周知,F—15和F—16均为美军现役主力战机,久经战场考验,从未被对手战斗机击落。那么,它们怎么会被俄罗斯出口印度的苏-30战斗机屡屡击败呢?对此,美国媒体披露了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媒体对于这次地震的客观、积极的报道,得到了包括以灾难报道见长的西方新闻界的赞誉。从媒体介入后,对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推动作用来看,中国媒体对灾难报道的模式得到了肯定,“总体上看,这场灾难依然是政府信息公开史、传媒灾难报道史、公民慈善凝聚史上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岁末突发的印度洋“海啸”灾难过去已经半年多了。回顾和总结前段时间世界各地媒体的报道,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国众多媒体全方位地报道了这次罕见的“海啸”。本仅以中央电视台的海啸报道为案例,进行分析。的确,在这场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及其后,中央电视台以极大的同情心跟踪报道了海啸带来的巨大灾难。在报道海啸的过程中,央视始终把“人”和“生命”作为关注的重点,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友好邻邦遭遇灾难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7.
据英国媒体报道,追寻名人行踪、披露名人隐私、渲染名人喜怒哀乐、依靠名人支撑内容、被读者戏称为“八卦杂志”的那些杂志,由于各种传统和现代媒体的激烈竞争,在出版物市场上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  相似文献   

18.
曲桂华 《记者摇篮》2004,(10):54-54
随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报走向市场已是指日可待。企业报要想在竞争中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于强手如云的报林之中。必须从坚持“三贴近”,增强报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上人手。曾经因拍摄《倒下的士兵》、《诺曼底登陆》等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照片的著名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这是他成  相似文献   

19.
1944年6月,盟军发动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后,德军全线溃败。当时,盟军每天以2500名的速度用船将被俘的德军战俘从法国运往英吉利海峡的对岸,押送到伦敦郊外的德维兹和马前德等几处战俘营。不久,这些战俘营就收容了10万德国战俘。俘虏营的记录表明,那段时期的越狱者已达到400人之多。当年11月20日清晨,靠近威尔特郡德维兹的第23号战俘营在作例行性点名时,发现有10名战俘失踪了。据目击者说,他们都是趁着夜幕偷越铁丝网逃走的。经过几天拉网式的搜捕,这几名越狱的德国战俘终于又一一落网,无一逃脱。按审问战俘的惯例,  相似文献   

20.
候涛 《兰台内外》2014,(5):19-19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尽管表面上二战已经结束,但由于担心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在穷途末路之际杀害盟军战俘,美军曾秘密通过海军和空降部队营救战俘。美国媒体近日披露了二战结束时,美军对日本采取的"预防性"军事行动。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之后,日军中很多死硬分子仍然企图继续战争。8月17日,天皇的叔叔东久迩宫稔彦王出任首相,历史学家称,日本皇室在紧要关头推出东久迩宫稔彦王旨在预先阻止任何政变或暗杀图谋。然而,在多个战场,日军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