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有引力定律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习题类型较多,各种关系复杂,是复习的难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为帮助同学们归类总结,本文就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与应用举例分析,引导同学们理清题材信息,构建物理模型,寻找向心力的来源,熟练运用相应规律解决问题,提高解题速度.一、一条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  相似文献   

2.
<正>提到引力,就要提到砸中牛顿的那个苹果,和那棵果树。牛顿因为那颗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事实上要让你失望了,牛顿从没有在作品里,提到过那颗苹果。故事都是骗人的,但万有引力是真的,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有互相吸引的力,它也是物体重量的来源。人和人之间也有引力,只是相比人和地球之间的引力,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实话告诉你,我拉动了地球1687年,牛顿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在书里写,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物理的知识体系中,大家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是物体和地球之间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当忽略地球的自转效应时,物体所受重力应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但是,在计算处在地球中心的物体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时,常常会出现对万有引力定律的错误理解.例如,有人认为地球对处在地球中心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应该为无穷大,因为地球质量中心(地心)和处在地球中心的物体间的距离r→0,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F=GMmr2,则F→∞.产生上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学物理教材中所表述的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没…  相似文献   

4.
1 地心处的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能用公式F=Gm1m2/r2计算吗? 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适用条件是两个质点之间的万有引力计算.当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寸时,公式也可近似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这篇短文,概括一下自己对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些粗浅认识,以供研讨: 一、万有引力定律的来源与适用条件:在中学现行物理课本中对万有引力定律作如下叙述“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公式为:  相似文献   

6.
我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首先说明万有引力是在两物体之间。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力,尤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开普勒定律的基础上首光发现的。牛顿还确定了质量为m_1和M_2、相互距离为r的两质点间相互吸引力的大小为:F=G·(m_1·m_2)/(r~2),称为万有引力定律。其文字叙述为:“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若两物体间的距离r→0,F会无穷大吗? 答:不会的,F=G(m1m2)/r2计算物体间的引力时,有适用条件:计算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此时r为质点的距离),或计算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此时r为两球心间距离),只有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万有引力定律才适用,当r→0,不能用万有引力定律去计算万有  相似文献   

8.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物体问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为了深刻理解定律本质,灵活运用定律解  相似文献   

9.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并且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与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我们知道,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差别很小,在一般  相似文献   

10.
一、重力就是万有引力吗?为什么不同纬度的重力加速度不同? 在地面上所有静止的物体都随地球绕地轴转动,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1所示,万有引力F按力的作用效果可分解为两部分:提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F1和物体的重力F2.重力与万有引力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1.
1684-1687年期间,牛顿形成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人们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看作西方科学中一个最重要变革的顶峰.伯纳德·科恩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指出:"科学革命的亮点是牛顿所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在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它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牛顿用一个数学定律就囊括了观测到的宇宙中的物理现象,表明地球上的物理学与天体之间的物理学是相同的、一致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说:"这是人类思想中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归纳."  相似文献   

12.
万有引力定律是人类在长期观察天体运动的基础总结出来的,并用它来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理解万有引力定律.一、万有引力的普遍性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物体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13.
牛顿从开普勒定律出发,研究了许多不同物体间遵循同样规律的引力之后,进一步把这个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于1687年正式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F_引=G(Mm/)r~2①这里的两个物体指的是质点。万有引力定律只给出了两个质点间的引力。而对于一般不能看成质点的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需将物体分成许多小部分,使每一部分都可视为质点,根据①式求出物体1各小部分与物体2各小部分之间的引力,每个物体所受的引力就等于其各部分所受引力的矢量和。  相似文献   

14.
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主干知识.牛顿对物理学所做的伟大贡献在于他让人类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正是我们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笔者认为正是牛顿对引力问题的研究,促使他理清了牛顿运动定律等相关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让人类对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它对人类认识世界不仅在过去和现在,甚至在遥远的将来仍将发挥作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刻理解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15.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是国防科技的重点项目,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更是高考的必考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涉及.笔者对近几年高考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几个特殊考法进行归纳例析.1 赤道与两极处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思想方法如图1,赤道上物体A受到的万有引力F万可分解为重力mg及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F向。  相似文献   

16.
这个命题源于60年前,当我开始学物理时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说到了牛顿三大定律而没有第四呢?我因为万有引力定律作为普遍存在的真理而未被称为第四定律而感到困惑.很多著作在谈及万有引力时总习惯说:“也许,这是牛顿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可以通过验证万有引力所计算关于月球运动规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被世人称为经典力学的四大定律.高中物理动力学问题以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核心,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对物体运动性质的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融合,使之达到完美的境界.牛顿运动定律贯穿  相似文献   

18.
哥德巴赫问:“1+1为什么等于2?”爱迪生问:“为什么鸡可以孵蛋,人不可以?”“一条毛虫为什么会成为美丽的蝴蝶?”……对,到底是为什么?难道人生就是个问号? 我问物理老师:“老师,什么叫力?它是怎样产生的?”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由于物体客观存在而相互产生的。”问:“万有引力如何产生?”答:“牛顿发现的伟大定理。”问:“为什么要叫‘万有引力’而不能叫别的? ‘万有引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1.知识地位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 (选修 )第三章“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第二节内容 .在这一章中 ,教材的安排是先复习必修课中已讲述过的有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部分知识 ,介绍了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ω、T)及其计算式 ;然后讲述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有关匀速圆周运动中动力学方向的知识及应用 ,重点说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这部分知识可以看作是上一章曲线运动的扩展 ;最后课本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 ,并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的知…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就是地球的引力,因而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才等于重力.那么重力G与万有引力F的大小和方向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