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改荣 《快乐阅读》2011,(13):14-15
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锦绣山河如诗如画的美。可以说,自然美在语文教材中无处不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提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地理风物,表现了祖国锦绣河山的雄奇壮美.多姿多彩,新美如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笔财富,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提高学生认识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借助教材中的自然美,陶冶、锻造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  相似文献   

3.
初中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美育教材,但每一科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各种形态的美,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就蕴含着自然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恰当引领学生欣赏自然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与自然物的“比德”中获得教育,这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美育。  相似文献   

4.
初中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美育教材,但每一科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各种形态的美,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就蕴含着自然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恰当引领学生欣赏自然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与自然物的"比德"中获得教育,这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美育。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具备美育的特殊条件。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本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和文章精华,熔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于一炉,给语文美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去欣赏美,感知美,领略美,识别美。一、欣赏自然美自然美就是社会生活中自然物的美。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层出不穷,千姿百态。日月星辰、山川草…  相似文献   

6.
董筱波 《科学课》2013,(6):52-53
一、挖掘教材中的自然美科学课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自然美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振兴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热情。  相似文献   

7.
宋设 《考试周刊》2012,(48):180-180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用语言、文字等表达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从中不难看出,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第一场雪》描绘了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第一场雪的自然美,以及作者由这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的情感美,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理想教材。一、突出词语教学,图文结合,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 (一) 教学开始,我就让学生思考:下雪时的情景怎样?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1—5节。读完后我用投影仪放映出“瑞雪图”.让学生图文结合观察想象。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湖南教育》2004,(16):19-19
一、欣赏自然美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千姿百态。地球就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美的世界:有幽深的亚马逊原始森林、曲折的挪威峡湾,有被誉为“大自然宫殿”的阿尔卑斯山、“贝多芬交响曲”的维多利亚大瀑布、“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这些美景无不令我们深深陶醉。我们的祖国,可以说是一个“美的大观园”。滚滚长江,从雪山奔流而下,气势雄伟壮观;滔滔黄河,从高原之巅奔向渤海之滨,一泻千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祖国的山山水水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新教材提供的精美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欣赏与实地欣赏自然风光不同,它是以课文为中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审美想象性质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帮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审美联想,获得自然美的审美愉悦,进而体味课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之下,小学语文学科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阶段的教材都是由作者用自己想法以及优美的语言锤炼出来的,这些内容充分地展示了自然美以及社会美,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发现这种美,并且锻炼他们欣赏这种美丽的能力,主要讲述的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育中的美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涵盖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形成一种具有综合特征的历史美。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美育渗透中掌握几种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而且能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感、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必须分辨诗作所创造的美质,运用适当的方法,从适当的角度去欣赏,方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古代诗歌所创造的美大致可分意境美、精神美、自然美、丑美四大类...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小学语文也是紧密联系存一起的。从某种角度上讲,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过程,语文教材除了所具有的艺术美外,形式美、自然美和社会美都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5.
美学告诉我们: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探究美和欣赏美的过程,是使学生深切地审美体验的过程,是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是为学生铺设理解自然美、生活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一条通道。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挖掘资源——感知美入选小语教材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质兼美,蕴含着众多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1.自然美自然美是自然景物和生物的美,如日月星云、江河湖海、森林大地、巨石闲草、花鸟虫鱼的美。教材中包含自然美的文章很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中国古代诗歌教学中的美学因素与审美教育,分析了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过程中,对学生培养审美素质,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翻阅中学语文课本,我们发现,其中有不少文章文质兼美,读来令人陶醉。这类文章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诸如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细细品读,慢慢欣赏,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审美因素灵活开展教学,那么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下面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很多篇自然美的课文内容,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类加工了的自然美,如《颐和园》《趵突泉》《家乡可爱的杨梅》……另一类是纯自然美,如《海上日出》、《桂林山水》、《火烧云》……当然不止这些,飞禽走兽,草木鱼虫,都是自然美教学的内容。进行自然美教学,要根据课文充分展开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入画,生情,悟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进文本,领略自然美;理解文本,体验社会美;拓展文本,欣赏艺术美;利用习作,创造表现美。通过美育教育,让学生走进文本,领略自然美;理解文本,体验社会美;拓展文本,欣赏艺术美;利用习作,创造表现美;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