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良好的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当前的家庭教育问题颇多:有的家长言传身教负能量,孩子看在眼里;有些家长要么不管孩子,要么经常打骂孩子;有些家长貌似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可孩子的学习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家长听天由命,认为孩子不会读书就算再管也无济于事;也有部分家长觉得管不住孩子,孩子出现了种种问题;还有一些家长以孩子的名义忙着为孩子"赚钱",却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也开始有逆反心理,孩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应该丰富家校沟通的方式,加强家校有效沟通合作,试着改变家长朋友的观念,努力让家校教育同步,共创家校教育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学校与家长沟通主要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家访等形成.单纯进行这种"事后型"的传统家校沟通方式显然令家校双方感到力不从心.班主任要管理数十名学生,时间、精力都有限,很难做到适时与几十名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家长想要真正接触到孩子在校园里的成长"脉搏",只能在晚上给老师打电话,但是家长也考虑到老师不是只教自己一个孩子,而且也有自己的生活,所以认为电话打多了也不合适,双方常处在一种信息严重不通畅的矛盾境地.这学期,我校在全校推广使用了"家校沟通反馈表",这一举措给班主任工作搭设了很好的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待事物的态度、教育子女的方法,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从教育子女这个角度讲,家长同学校一样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单纯依靠学校或单纯依靠家长,是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因此,只有开展家校合作,发挥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此,我们在"家校合作教育"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偏颇比比皆是,过分强调孩子的名次、阻止孩子玩耍、指责孩子的失败等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和思想健康.因此,疏导交流通道,搭建沟通平台,保障家庭、学校的信息沟通和行为互助,对于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至关重要.做好家庭、学校联动互助,能够营造出更为健康和谐的教育成长环境. 为了畅通家校沟通互助渠道,我校建立了"家校恳谈会"制度,"家校恳谈会"不同于家长会,其核心是沟通,最终目的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与家长们协力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人性化教育."家校恳谈会"一般来说都选择素质高的家长参加,但也有必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家长.一味地追求学历高、素质高的家长,反而容易导致信息的片面化,缺乏整体的关照.只要是关心教育、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都可以作为代表出席恳谈会."家校恳谈会"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互助沟通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社会机构.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二者只有互通信息、统一步伐,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发展."告家长书"作为家校联系的文本表现,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6.
又到年初,高校的高招咨询工作陆续展开.每天,我们招办老师都能接到全国考生及家长大量重复的电话咨询,如"我(家孩子)模拟考试有XX分,能不能上你们学校?"、"今年你们学校招多少人?开设了哪些专业?你们学校的录取线是多少?"等看似简单却无法简单回答的问题.我们在被"题海"所淹没的同时,考生和家长也在抱怨学校咨询电话不好打,招生信息不好查……  相似文献   

7.
<正>自从有了学校教育以来,如何有效进行"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家校合作"至今仍是个难点。不少家长误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学校应该保证把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而学校、教师则埋怨家长不配合导致学校教育的作用被削弱,甚至被抵消了。因此,面对家校共育出现的问题,我们唯有积极应对,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将"家校合作"高效地开展好,才不辱培育下一代的共同使命。一、营造合作氛围,欢迎家长共育假设你是一位学生家长,当你步入孩子  相似文献   

8.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近几年来,各地中小学都在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家校之间的合作进展地并不顺利,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部分家长碍于面子,虽然有很多想法,但不好意思和学校沟通,不敢向学校提意见;二是家长自身的素质的限制,他们仅仅把教育看作是学校的事,无意识也无能力去和学校沟通与合作;三是大部分家长的工作也十分繁忙,无暇顾及与学校沟通关于自己孩子教育的问题;四是众多家长的意见难于统一,在沟通过程中,学校无法判断家长们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难于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就培养学生而言,家庭教育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而且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还担任着重要的教育角色.良性的家校关系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家访是家校双向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它在改善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促使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高考临近,孩子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家长们也是围着孩子忙里忙外.可静下心来,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你的忙里忙外、焦头烂额又有多少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对此,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教育培训专委会理事长、河南省首批民办教育专家、郑州联大外国语学校校长甘宇祥提醒家长,事事周到不如关爱"有道",关爱不是无休止的唠叨和督促,家长应该懂得无声地关爱,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孩子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1.
家校互动的真正目的在于形成教育合力,最终推动孩子的发展。"家长每月答题作业"是我校开展家校互动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全面提升家庭教育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让这份作业产生更强大的力量,不仅让家长重视这样的作业,而且更要紧的是要让孩子从中受到教益,反过来提升孩子的作业效率呢?我从家长答题作业的评价方式入手进行思考,并对此作了改进,即通过家长、孩子的角色互换,让孩子来评价家长的作业,最终为孩子的学习发展助力。翻转作业评价,改革家长答题本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批改自己的家长作业,分别从"字数""作业表现""问  相似文献   

12.
家校合作中两难 问题的突出表现 1.聪明孩子成了班里的"差生" 入学之前,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期待,对孩子的未来有着美好的设想.他们有理由这样,因为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是多么的出色:他们不时有惊人之语,不时有出色的举动.  相似文献   

13.
正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那么积极参与就是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家校联系多局限于有数的几次家长会,或是利用校讯通、电话和家长进行联系。在有些学校,家长委员会往往只是徒有其名,并没有真正达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目的。近几年兴起的"家长进课堂"活动,是家校联手的一条有效途径。家长是孩子最有亲和力的老师,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教育资源。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享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孩子们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现在非常提倡家校合作共育。但在现实中,家校合作共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当今家校合作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合作领域狭窄的问题。家长急于寻求教师的合作,教师急于寻求家长的合作,这些情况往往都会出现在孩子的学业成绩有了问题的时候。当然,孩子的学业成绩下降的确需要家校双方通力合作,但现在的问题是,除了孩子的学业成绩一件事,在孩子成长的其他各个重要领域内,家长和教师的合作意愿都非常低,真实的合作几乎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家校齐抓共管,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家长与学生都谈"家长会色变"。召开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家校联谊的重要途径。成功的家长会能增进老师和家长的相互信任,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改进教育举措,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决不能把家长会简单地开成了"告状会""报分会"。多元化家长会让家长"闻会不色变"。  相似文献   

16.
吴梦娇 《家长》2023,(31):25-26
<正>家校沟通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有一定可供遵循的策略法则,只要家长掌握沟通技巧、明确家校沟通的要点,家校双方便能够更好地携手前行,共同打造教师顺心、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的教育环境。沟通是衔接家校双方的桥梁,更是教师反馈教学成果,家长表达教育需求的重要契机,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家校沟通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式,经常进行家校沟通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成绩。  相似文献   

17.
<正>在家校交流过程中,当教师向家长提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家长通常会说出"有这样的事情吗""孩子回家后怎么没说呢"等令人吃惊的话语。由此可知,孩子撒谎了,至少对家长隐瞒了一些事情。孩子的撒谎是一个严重问题,这个问题一直令家长头疼。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撒谎行为呢?  相似文献   

18.
网络家校互动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家访、面谈、电话联系等传统家校互动模式,为家长和教师搭建了一个信息互动、深入沟通的新平台.当初我利用这一平台,家长们总能第一时间收到学生成绩和各类通知,省时又省力.记得有家长给我留言:"谢谢老师,早上考完中午知晓,真是高效啊!"我也洋洋得意,感受着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快捷便利互动.但时间长了,家长的留言少了、氛围也淡了.  相似文献   

19.
家校共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需的合力,然而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困境。家长作为家校共育中的核心人物,对学校开展的家校共育工作有重要话语权。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北京市某区的120名小学家长为访谈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家长对家校共育现状基本满意。他们认为学校对孩子的培养起了关键作用,但是孩子在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发展不尽人意。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应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共育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增强家长的自我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20.
家校合作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近年来,中小学家校合作中教师"越位"现象频发,带来诸多弊端.教师"越位"的原因包括家校权责边界不清、教育导向偏差、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基于此,应当从厘清家校责任边界、建立多元化教育评价体系、减轻教师群体负担、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着手,构建健康、科学的家校合作关系,教师与家长相互促进,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