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优势视角下,青少年偏差行为社会工作介入强调的是社会工作者与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相互沟通合作,发挥青少年自身的优势力量改变自己。从优势视角出发解决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必须以个案、小组、社区作为介入单元,将优势视角融入社会工作实务中,进而改变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优势视角理念,是对传统问题视角理念的修正,基于优势视角理念的青少年偏差行为社会工作介入,不仅能帮助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发掘自身的优势与潜能,纠正偏差行为也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实施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而且能体现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养成教育:青少年偏差行为预防与矫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兰 《教育探索》2006,(1):83-85
青少年行为偏差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由于复杂多变的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同伴群体以及青少年自身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我国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日益严峻。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青少年养成教育应坚持系统化、人本化、实践性的教育原则。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偏差行为的防治的有机结合,在预防、减少青少年偏差行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侧重于综合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于对教育对象例行静态的灌输,而很少冷静地去关注教育对象的动态变化特征。而新课标下的教育活动要求我们注重教育对象的自主性行为进而进行动态的引导,实施教育行为时应关注教育对象的阶段性偏差,并根据这种偏差,调整教育途径,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研究德育中青少年阶段性的偏差及其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社会化是社会学领域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研究是研究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从同辈群体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同辈群体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消极作用,并对学校教育避免和减少同辈群体的消极作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偏差行为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第二期数据,以八年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层线性模型考察了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家庭规模、父母监管、父母关系、亲子(父子/母子)关系和父母期望显著预测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预测作用不具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师生互动对研究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师生互动进行社会学的分析,无疑为教育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认识视角。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的“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中的种种制度安排客观上使得遵从道德的行为成本较高,而违反道德的行为所付出的代价较小。要实现研究生德育的创新,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并发挥自上而下的道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青少年的行为越来越自由化,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评价准则对他们的约束也渐渐弱化,青少年越来越多的出现各种偏差行为。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表现特点、原因及如何预防和矫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增加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极端偏差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少年的自杀、杀人与弑师等极端偏差行为具有不断增多的趋势.生命意识的缺失、应对挫折能力的不足、情绪不稳定与归因偏差是导致青少年极端偏差行为出现的心理因素.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极端偏差行为的出现,就必须以生命意识教育为核心、培养青少年应对外界挫折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情绪智力与归因能力,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一、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形成的影响1.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形成的影响个体从出生伊始就浸润在家庭的教育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0.
吴宁 《教学与管理》2007,(11):36-37
一、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形成的影响 1.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对青少年偏差行为形成的影响 个体从出生伊始就浸润在家庭的教育氛围之中,直至青年前期的大部分生活都在家庭中度过。血缘遗传与长期的共同生活影响互动,使父母和子女间建立了最为密切的亲子关系。在此环境中,父母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如细雨润物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  相似文献   

11.
功能理论是西方著名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它从整个社会体系的大视野中较为深刻地透析了教育及其课程,为我们考察基础教育课程提供了高层面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社会发展为视角,在具体分析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学的功能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从理论型教学、实践型教学、研究型教学等方面论述了高等学校社会学教学服务、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同时,强调在其中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学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师资素质并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建设需要一种"学科自觉".具体地讲:作为社会科学一员的教育社会学需要一种"本土立场";作为教育学基础学科的教育社会学需要一种"教育学立场";作为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的教育社会学需要一种"多元途径立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后现代视角下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三种提问方式是什么、谁的以及何以可能的重新审视,可以看出后现代视角下三种提问方式暗含的潜在假设存在着可以进一步商榷的可能,从而对教育社会学研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端——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但是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科发展有自身学术逻辑,学科的反省是必要的。从知识社会学视角来回顾这段学科发展历史,就会发现除却社会、学术的独特背景之外,参与主体的特质以及其产生的历史作用也得以突显。从教育社会学产生的运命、译介与中国化并行的研究特点、研究者群体所具有的多元知识视野与丰富教育实践的特质、教育社会学发端的开拓与奠基之功分析新生伊始的中国教育社会学,以期对当今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反思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发端于马克思的知识社会学强调对知识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知识的生产、选择、分配和传递等都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研究中开始较多应用知识社会学方法,主要有两条路径:其一是对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演变的知识社会学分析;其二是对知识演化与控制的知识社会学分析。但是目前将教育场域中的知识生产和传递置于社会运行视野中的研究依然缺乏。  相似文献   

17.
教育社会学的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张教育社会学在中国要走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道路。从教育社会学本土研究和自主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三个方面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The Beida Reform     
We intend to analyze indigenization of educational sociology from three aspects—background, connotations, and the strategies of indigenization. We shall do our best to analyze indigenization to understand its essence. Research into indigenization of educational sociolog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studies into the indigen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Hence we shall go beyond the disciplinary bounds of educational sociology and touch on other social science disciplines in discussing indigenization.  相似文献   

19.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应当被应用于道德教育层面。涂尔干从社会学角度入手,指出惩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在于帮助培养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尊重之感。只有采取说理的方式,能够引发儿童的道德羞耻感的惩罚才会对儿童起到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辍学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它主要受到学生自身、学校教育以及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在整个辍学行为过程当中,辍学者本人并不是绝对的“无辜者”和“受害者”.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辍学者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现状在诸多辍学现象背后难辞其咎;家庭和社会因素更是促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