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元末,笼络文人并不是朱元璋集团独有的用人之道。朱元璋任用文官的长处是:通过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吸收了数量和质量都高的文官,在政权建设的诸多方面都重用文官,并且以文制武。  相似文献   

2.
乌干达非常重视军队建设和军队教育的发展,其军队教育中的一些亮点对我军军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从外军教育特点中的闪亮之处吸取其精华,并结合我军军事教育的实际,探索摸索出更科学,更高效的军队教育之路乃是走在军事教育国际舞台前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出身贫苦农民,读书不多,他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比较尊重读书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不过他对文官在奏疏中卖弄学识废话连篇的文风深恶痛绝。有一次,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一封一万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从时代与战略的高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军事科技发展的思想和方针政策,这对于我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毛泽东的军事科技思想有三个方面:重视发展军事科技,推动军队武器装备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实现军事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坚持以工业为基础,促进军事科技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现代化军队建设,使得中国军校必须有国际视野并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军事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去研究、去探索。全军首届"比较军事教育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比较军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比较军事教育的学科建设、比较军事教育的研究方法、外军军事教育问题比较研究等重大课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以“哈军工”的创办为标志,新中国开始了以培养军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军事工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创办“哈军工”,既是朝鲜战争对于大量的能够掌握和使用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军事工程技术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健全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的迫切要求,更有着建立新中国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增强国防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长远打算和战略考虑。满足国防和军队建设对于现代化军事科学技术及其人才的战略需求,可以切实解决好发展国防科学技术和培养军事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制约国防现代化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
布衣皇帝朱元璋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以猛治国"、重典治吏的强权手腕著称,也使得后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从朱元璋的出身、军事生涯以及立国后的治国、治吏思想入手,客观公正地分析朱元璋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8.
郑国梁  李勇 《继续教育》2004,18(1):48-49
“大力开展军事职业教育,实施军事人才战略工程”专题(一)———为适应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施军事人才战略工程以及军队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军队院校教育由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以继续教育为主的发展趋势,加强对以军事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军队继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宣传力度,本刊从2004年第1期起,把原“军事人才培养”栏目改名为“军事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以“专题”的形式着力宣传军队系统开展继续教育的理念、经验和做法。本期刊发的方家银、郑国梁等国志的文章,阐述了军队开展继续教育的理念和对策思路,给人以一定的启迪。同时,我们也竭诚欢迎广大军内作者积极赐稿,共同办好此栏目。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以能够战胜并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继之大举北伐,与他本人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是分不开的。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不断整饬军队,严明军纪;其次,知人善任,广纳人才,并形成广泛的农民、地主和知识分子三方面的密切合作;再者,寓兵于农,发展生产,朱元璋坚持以农为本,力主“且耕且战”,还多次减免农民的租税,从而才能“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致最后达成“兼并群雄,统一天下”之大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的潮流,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必须认清新军事革命条件下培养我军指挥军官战略素质的必要性,明确培养我军指挥军官战略素质的主要内容,从而制定出培养我军指挥军官战略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建立监察制度,其监察机构监察职能的实施,反映了朱元璋的制衡思想,这一思想有利有弊,其相互监督,独立行使监察权,廉洁官吏队伍的作法在客现上使洪武朝吏治焕然,并为明前期的政治清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洪武皇帝朱元璋又被称为是乞丐皇帝,这主要与他卑微的出生有关。贫寒的家庭出身,坎坷的人生经历,最后建国称帝,朱元璋称为中国历史唯一一个贫民开国皇帝。登基后,朱元璋广纳人才,听取正确建议,创建了"洪武之世"。观其一生,朱元璋他那坎坷的成长经历促成了其孤僻怪异的性格,这种性格在其治国方面也多有体现。本文就主要从其身世入手,通过其出身来研究洪武皇帝的性格。  相似文献   

13.
朱德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他在指挥抗日战争的同时,也关心和引导着抗战文艺的成长,既有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实践,也有不少创作问世,这才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完整的朱德。  相似文献   

14.
朱德的建军治军思想和战略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是我军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人民军队的建军治军、战略战术、国防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有一系列重要的论述,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三将军率兵入滇,次年平定云南,接着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卫所制度,使军屯经济迅速发展,大量汉族人口迁入,导致滇黔彝族聚居区的社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量彝族由坝区迁入山区,逐渐形成散居局面。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明朝时期滇黔两省彝族由聚居变为散居的原因作出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论诸葛恪     
诸葛恪是孙吴侨寓士人新生代的杰出代表,自少才思敏捷,善于辩论,为人则较为随便,说明其家族门第及文化并非典型的儒学世家。孙权对他颇为赏识,助其参与军政活动,希望他将来能够辅助太子。孙权死后,诸葛恪为幼主孙亮之首辅。为树立威望,诸葛恪进行了政治改革,发动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引起了骚动。诸葛恪性格刚愎自用,在军事并无战略与战术的安排,听不进反对意见,终于导致北伐失败,他本人回师后也为政敌杀害。诸葛恪之败亡,体现了孙吴政权内部南北人物之间的斗争,也是孙吴皇族与士人斗争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论朱元璋的教化思想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在其统治实践中,立足当世,鉴于往昔,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教化思想。在教化途径方面,朱元璋始终以兴办学校为急务,认为学校是风化之原,教化之本。在教化目的方面,他依然坚持划一道德、端正人心、醇化风俗,重视对臣民的教化和管理。在教化条件方面,他认为最需凭借各级官员的参与,要求各级官员以淳美教化为要务。朱元璋通过其教化思想的实践,不仅达到了整顿人心、导民善俗的目的,且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重构统治秩序亦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执信是近代中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 ,在十月革命前的 1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 ,他确立了从思想上建军的原则 ,实现对会党和旧军队的领导 ,加强部队的军事和政治训练工作。十月革命后 ,他主张“以俄为师” ,用革命主义来武装士兵 ,以此作为建军的根本 ,实行官兵平等 ,建立“寓兵于工”的新兵制 ,创建一支革命军队———劳动军  相似文献   

19.
据《明太祖宝训》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与侍臣曾两次研讨《孙子兵法》。朱元璋受其身边爱好《孙子兵法》的侍臣的影响,屡屡对《孙子兵法》加以应用,虽质疑《孙子兵法》的相关思想,但其治军和作战的精髓思想依然有孙武的影子。朱元璋汲取孙武兵学思想中秉持经世致用的原则,极其注重孙武任将和用兵的思想,在作战历程中强调《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这些均证明了《孙子兵法》作为"跨时代、跨国界、跨领域"的经世佳作对朱元璋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鉴于三世纪以来军队对罗马帝国的政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杀戮和拥立元首,甚至还拍卖帝国的最高统治权,掀起内乱,君士坦丁实行军事改革,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他解散近卫军,剥夺近卫军长官的军权,设立军事长官掌管军队;他改变军队的建制,创建巡防军,将机动作战部队与边境驻军相分离。通过改革,君士坦丁较好地控制了军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在一系列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使军队成为保障罗马帝国安全、防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力量,使军队发挥了应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