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宝勤 《学子》2013,(11):48-48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处于“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的境地,双眉紧锁,缺乏写作文的素材;没词可写,形成了怕作文的通病。怎样把学生从怕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呢?其关键在于教师应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丰富作文素材、拓展思路、开阔视野,解决好“写什么”这一难关,才能写出内容丰富多彩、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气息浓郁的好作文。  相似文献   

2.
师 :(语气平和 ,如同对话 )这几天为这节教学探索课我着实苦恼了一番 ,想来想去不知讲什么好 ,这就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齐声应和 ,情绪饱满 )”。可现在我站在这里 ,感觉很幸福 ,因为我已经是“成竹———在胸 (学生再次齐答 ,精神振作 )”。就在昨天乘车回家的路上 ,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有了 ,不是让进行教学探索吗 ?今儿就结合同学们的作文 ,我们来个———作文探索 (转身板书并与学生齐读 )。探索什么 ?近日 ,有两位同学的作文先使我深受感动 ,继而发现了两个问题 ,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今天 ,我们就一起讨论探索这两个问…  相似文献   

3.
读到一本教育杂志上谈到《小学生作文“无米之炊”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值得争论一番,因为小学生作文究竟是“有米之炊”还是“无米之炊”,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我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就正于同道。 什么是“有米之炊”?请看下面的实例: 有位小学生写了一篇题为《一杯松子》的观察日记。大意是说:一天,放学后回家,他发现书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时“无话可写”的感受使学生苦恼不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从作文教学辛苦的历程和糟糕的效果看,学生绝对不能算是“巧妇”,不能做“无米之炊”更是不足为怪。那么,难道学生作文的素材真的少到了“无米”的状态了吗?其  相似文献   

5.
学生作文训练时,常常有“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过于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字词句、思想内容等的理解,而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渗透,缺乏有效的随堂写作训练的支撑。鉴于上述情况,笔者想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本为范例,借鉴这个范例授予学生快乐写作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对于作文“没写头”和“写不出”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指导学生“写什么”比作“开源”,把指导学生“怎么写”比作“导流”。这个比方不仅生动地表明了协作过程的本质,而且形象地揭穿了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导而不开,势必使学生如做“无米之炊”;只开不导,也必将溃堤千里,难以收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源”起决定作用,而“导流”也不应抛弃。教师在重视“开源”的同时,应巧妙“导流”,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的改革,必将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降低、淡化文体要求;注重阅读积累;改革作文评价.只要持之以恒,学生必然会从“无米之炊”过渡到“有米下锅”,进而成为“有米可炊”的“巧妇”.  相似文献   

9.
李雪玲 《学周刊C版》2014,(11):184-184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不强,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面对“教师教——难,学生作——难”这一现状,细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是导致“难作文”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10.
符丽单 《成才之路》2012,(35):34-35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小学生鄙怕写作义,究其原凶,主要是无内容可写。正如中国的那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不在面临无米之炊,而是能写出具有生活情趣,生动逼真的作文呢?那就得创造各种条件,寻找契机,启发想象,帮助学生“找米下锅”。  相似文献   

11.
<正>面对中考满分作文,常常有学生这样感叹:为什么一样的事情,一样的主题,别人写得那么新颖别致,而自己写得平淡无奇?仔细研读高分作文,不难发现高分的奥秘,那就是构思要在“巧”字上下功夫。一、“巧”用文体“爱”“亲情”是中考作文常常涉及到的主题,要想写得有新意,写得真挚感人,除了要在选择事件、锤炼语言方面下功  相似文献   

12.
古人提倡写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猪肚”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作文内容要丰富多彩。考场上,面对一道作文题,有些考生在选材方面常常不知如何人手。下面教你五招打造考场作文“猪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学校的作文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作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常常是“教师一言堂”。学生畏惧作文心理严重,文不对体、文不对题、无话可说、无处下笔的情况甚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因其相对开放与自由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得以在各类语文试卷上频频亮相,其势方兴未艾。正是由于话题作文“限制少、有话说”,学生作文常常显得内容空洞、结构随意、文意散漫,往往给人以泛泛而谈四不像之感。如何才能将话题作文写准、写实、写细呢?  相似文献   

15.
不少中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摇头,觉得作文难写,特别是没有材料可写。说起生活,又认为生活太平淡、太乏味,不就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吗,不就是教室、饭堂、宿舍吗,多没劲。材料在哪里?没有材料。于是,作文时搜索枯肠,老材料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使用,作文也就写得干巴巴缺少活力,学生作文成为“无米之炊”。生活中到底有没有材料?这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找到生活中的“米”?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最为难的是“无米之炊”,这从问题的侧面说明了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指导学生用书把素材垫高、用活动把素材夯实、用生活将素材激活。乃是素材积累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7.
提起作文,十有八九的学生都大呼“头疼”。“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作文难在何处,不是不懂写作技巧,不会开头结尾,而是没有内容可写,无材料可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确实,现在的农村初中生生活面狭窄,阅读量严重不足。平时上学过的是“学校——食堂——家庭”三点一线的重复机械的生活。放假在家,电视、电脑占据了全部的空闲时间。用学生们的话来说:“实在是无聊之极。”极少有家长有空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  相似文献   

18.
贺连邦 《青海教育》2010,(11):30-30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是起步阶段,是“习作”阶段,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常常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作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可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随文练笔,让学生在被欣赏、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生反映,写到作文就头痛,自己生活面很窄,从家门到校门,从书房到课堂,没什么可写。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常说:"不是没有动听的音乐,而是没有听得出音乐美的耳朵;不是没有绚丽的风景,而是没有看得出美景的眼睛。“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丰厚的“生活源泉”,而是我们教师没有开发出他们“摄取素材”、“积累素材”的潜能。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得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没有吸取或者吸收得不好,就必然“难为无米之炊”。关键是语文教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帮助、指导学生发现、整理、搜集和提炼这些可贵的素材,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姜秀琴 《生活教育》2013,(2):109-1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往往能反应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可学生常常是“作文作文.一见头疼,想了半天,一句不成”,不少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好不容易“挤”出一篇作文来,也经常是内容空洞、人云亦云、无病呻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