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在起步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英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预习内容——明确目标、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开发智力、重视检查等,帮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初一起始年级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阶段,如何帮助(在小学时没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起始年级的老师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要求老师为新生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具体的学习计划,也要求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过程中起监督、引导、榜样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昊建冲 《考试周刊》2012,(86):90-91
预习是学习英语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充分预习,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简单,也更加容易理解。而小学英语的预习,应该立足于积累单词和句型,朗读对话和语篇,并会用英语简单表述单元的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所得,还能说出自己的疑惑,等等。当然,在学生进行预习时,我们要给予明确的任务,有针对性地预习,效率会更好。我们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去做,才能落实预习内容,培养好学生们的预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4.
课前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笔者做了些尝试,通过预学单在三年级英语Story time板块中的使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正>预习,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课前自学有关新知的学习过程。它既是课堂学习的前奏,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人学,学习能力和自觉能力等都处于人生发展的初期。所以,让孩子们在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应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但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进行预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拟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一、学生在语文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一年级学生在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在学生需要养成的各种学习习惯中,笔者认为良好的预习习惯应该被摆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重点谈谈在平常的教学中是如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英语教学在我国大部分公办学校教学中始于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知识的学习,不同的个体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作为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师,应该努力寻求教学对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风气。重点介绍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小学是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当今所提倡的教会学生学习又将如何在小学进行呢?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三年级是学生习惯养成的转折期,在英语课文学习方面,有必要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指出,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消化新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三年级开始,我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学生全方位预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80):103-104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到自己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点,也能够回顾之前学习的旧知识,切实做到温故而知新。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当巧妙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借助微课视频以及各类方法进行自主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并且使学生更好地应用课后时间进行知识探索。文章探究基于互联网教育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高年级英语预习,并提出具体的英语预习教学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有效预习。有效预习需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学生发展特点设计,以指导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数学预习、复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促使学生的预习、复习质量达到最优化效果 ,笔者对小学 4~ 6年级学生的预复习情况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与分析 ,笔者认为提高小学生预习、复习效果 ,加强预习、复习指导是前提 ;学会科学运用预习、复习方法是关键 ;养成良好预习、复习习惯是重点  相似文献   

13.
小学英语新课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也能为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旨在通过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高年段英语预习作业的有效性设计的研究实践,总结出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的预习作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难点所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引导学生去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值得英语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一、课前引导,有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课前预习,是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学生不但可以预先了解学习的难点,更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听课习惯、书写习惯、预习习惯等。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预习习惯的养成为例。小学语文预习是让学生利用旧知识去解决新内容,实际上这个过程也就是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薛丽施 《现代教学》2013,(10):63-63
有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往往能较快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成绩也往往好于那些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因此,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非常有必要。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设计者,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常查字典英语字典是学生学英语最好的朋友,是无声的教师。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利用字典查生词,把单词的音标和词义标注在课本上。《牛津英语》中Look  相似文献   

17.
正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益一生。要想提高英语学习成绩,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个学期笔者任教了两个初一班,学生经过了小学三年的英语学习,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要求也不一样,要想提高英语水平,良好的习惯培养是当务之急。初一是整个初中阶段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所以开学第一节课我就着重讲了初中英语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如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将会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初一年级是初中的起始阶段,也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适应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初一学生英语学习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分析其原因,并从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阐释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徐建 《考试周刊》2010,(23):127-129
成功在于成功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初中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本文作者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实践意义出发,并结合自身在初中学生的预习、记笔记、背书和课外阅读等四个方面的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措施对初中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20.
洪海鹰 《甘肃教育》2014,(22):46-46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长期、持续地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分年级、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教给学生适宜的预习方法,在小学一至六年级通过以下途径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一、读一读,养成天天读书的好习惯读就是朗读课文。"眼过三遍,不如口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教其预习的方法,安排学生每天朗读三遍课文,第一遍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