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游记》与敦煌学之间有不少关联,这不仅体现在有关与玄奘取经史实相关的写本和美术品的存在以及二者在宗教文化方面的联系上,而且从文学史的角度去看,《西游记》这部作品的主题、形象、文学风格(包括语言特色)等方面也与敦煌学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敦煌俗赋与敦煌当地民众存在着密切关系。敦煌俗赋写本的题记可说明部分俗赋由学郎书写,与文本字迹不同的题记显示十世纪的敦煌存在传阅俗赋的事实。与敦煌俗赋抄写于同一写卷、字迹一致的蒙书等文献暗示部分俗赋具有与同抄文献相似的性质,是当地民众的通俗读物。见于写本余白的俗赋标题、俗赋残句等写卷杂写,又可表明敦煌民众存在阅读、背诵俗赋的行为。敦煌俗赋写本不仅是文学作品或"讲诵底本",它还是敦煌民众日常生活中常读常诵的教材,是其文化接受活动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自敦煌遗书发现以来,敦煌文学整理研究的百年历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敦煌文学目录的整理研究,在敦煌文学文献目录和敦煌文学研究论著目录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二)敦煌变文的整理研究从《敦煌零拾》收录的“佛曲”三种,到《敦煌变文集校注》的出版,已取得惊人的进展,但对“变文”的释义、定性还存在分歧,有待进一步论证和廓清。(三)敦煌诗歌、文赋、词曲的整理研究,已分别出版各种辑录丰富、勘校精良的录校本、校注本,而欲祛彼臆说,全其原书之旨,还有待进行全方法的、系统的研究。(四)敦煌文学的理论研究,从最初的“俗文学”、“民间文学”的窄狭范围,逐步扩大到敦煌遗书内所有文学作品(包括雅和俗两个方面)均归属敦煌文学的研究内容,已为人们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郑阿财 《家教指南》2006,(6):162-167
本文通过对写本学,又称为手稿学的界定及其对敦煌写本研究之重大意义为论点,充分论证了敦煌写本中出现的俗字与写本时代之间的关系,与写本真伪的关系以及敦煌写本俗字可供探究写本性质与来源的重要参考价值,以为写本学的建立,意义深远,既是研究敦煌文献的基础,也是研究日本古写经,乃至于汉字文化圈中的韩国、越南汉文写本的重要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5.
敦煌发现的文学作品数量大、种类多,从先秦到唐代的都有。研究敦煌文学文献,有助于了解唐代文学之原貌,还可为俗赋、变文等寻根溯源。伏俊琏先生2004年出版的《敦煌文学文献丛稿》正是这一研究的结晶。《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增订本)》在原书基础之上补充修订而成,删除了3篇,增加了7篇,共收录论文29篇。除了俗赋校补,还涉及到变文起源、体裁和小说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敦煌文学研究历史已有一百余年,在质与量上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果。然而,随着敦煌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其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亟待探讨敦煌文学研究思路。本文通过梳理这些问题,初步总结出敦煌文学目前的主要研究思路,即在保持现有研究方法的同时,从三个方面来刷新敦煌文学的研究:一、通过对敦煌文学概念的探讨来扩大敦煌文学研究资料范围;二、通过对敦煌文学研究理论层面的关注来拓宽敦煌文学研究方法;三、通过对敦煌文学总体研究的加强来推进文学史的改写。  相似文献   

7.
敦煌文学的性质、范围和研究对象的问题是敦煌文学基本而重大的理论问题,作者通过分析认为敦煌文学是唐、五代、宋初,敦煌人民创作或欣赏并因此以写卷或其它形式保存在本地区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8.
敦煌俗字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解读东亚写本提供了利器,对于流散于海外的汉籍写本的释录,更是打开了一条通道.同时,域外汉籍写本特别是东亚写本的研究,也会反过来促进敦煌研究的国际化.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圣武天皇宸翰杂集>保存了我国晋唐时期佛教文学的珍贵资料,而现有的释录还存在颇多值得商榷之处.借助敦煌俗字研究的成果,可以解决该写本释录的许多疑难问题,也为晋唐俗字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参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传世文本与敦煌写本白居易新乐府诗三首的比较,力图恢复白诗原貌,以求更好的了解有唐一代的语言和文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及其周边各国保存的古代以汉字为中心的写本,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也是重新解读东亚文化交流史的钥匙.它们都是建立"东亚写本学"的基础材料,其中敦煌写本占有重要而特殊的位置.日本所藏<圣武天皇宸翰杂集>中的<镜中释灵实集>,是我国早已散佚的唐代佛教文学的珍贵文献.日本学者对它所作的注解,著此项研究之先鞭,值得我国学者重视.而其解读中的不备和不确,恰可借助敦煌俗字研究的成果加以补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解放后中国大陆前30年(1949-1980)唐代文学研究著作进行述评,考察其成就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文章分作家作品论与文学史研究(含整体研究),文献整理与资料建设,作品选注与文化普及,敦煌文献整理与敦煌文学研究,学术论争与政治批判等几个方面展开,在横向考察中兼有纵向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甘肃敦煌文学研究的成就及其贡献,并以编辑<关陇文学论丛>、主办第一次"敦煌文学研究座谈会"、创办<敦煌文学研究通讯>、筹备成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主编<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等为例,说明甘肃敦煌文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有全国胸怀和开放的态度.甘肃学者并不保守,而是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并积极邀请全国的学者参与这些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3.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数十种曲子词写本,录有曲作品近二百首。关于它的研究.曾经是敦煌学的热点之一,因为无论是在其史实考证,还是在其理论形态上始终存在较大的争论。近百年来,关于敦煌曲子词的收集、整理、校勘等方面,学术界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对其中的若干重要作品的个案研究也愈加深入,并由此引起词起源问题研究的新突破。然而,由敦煌曲子词的文学性质等问题引发出的系列理论问题却仍是研究的难题.尤其是忽略了对它的地域文化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伏俊琏先生的《敦煌文学总论》以其淹博的学识和功力系统深入地对敦煌文学全貌进行了爬梳,在前人研究的薄弱处用力,提出了敦煌文学仪式性和表演性的卓见,并于其纲目下集综了国内外敦煌文学研究的相关资料,也多有创见,是敦煌文学概观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5.
正伏俊琏著《敦煌文学写本研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21年5月出版。该书精选50多个敦煌文学写本,对各写本上所有信息进行全面著录,包括写本正面和背面抄写的全部内容乃至杂写、涂画等。同时,也关注写本的性质用途、装帧形式、纸质和书写工具等。该书尤其重视对写本的整体观察,认为一个文学写本也是一个"生命体"。写本中复杂的情志内涵、所描写叙述的题材、语言词汇、节奏韵律等,  相似文献   

16.
敦煌插图专指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书中之图,凡是文献中有图有文、图文互相补充说明的图画,均为敦煌插图.它包括敦煌写本手绘插图和敦煌印本木版插图两大类.敦煌手绘插图是我国唐代插图艺术的宝贵遗存,而敦煌木版插图是唐代以后雕版印刷术广泛发展和传播的产物.敦煌插图是敦煌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进行研究,而以往关于敦煌插图的研究往往被敦煌白画研究和敦煌版画研究所替代.本文从插图与白画、版画之间的作为艺术画种的特质入手,理清敦煌插图与敦煌白画及敦煌版画之间的关系,以提出应当开创对敦煌插图艺术进行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博士的敦煌学专著<敦煌艺术十讲>,该书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和探讨了敦煌艺术,内容涉及敦煌石窟壁画、彩塑艺术以及敦煌写本书法艺术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敦煌艺术的认识理解,并以敦煌与中国文化交融的视角,阐述了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者将敦煌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与史迹交替呈现,为读者理清了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脉络及界定.  相似文献   

18.
数万卷的敦煌写本,保存有丰富的人名资源,利用这些人名在不同写本中的重复出现,可以对一些敦煌写本进行断代.本文以具体例证对这一方法的具体使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叶娇 《家教指南》2011,(5):82-86
关于唐代服饰或敦煌壁画供养人服饰的研究颇多,但探讨唐代敦煌民众着装的论述却甚为罕见。文章利用敦煌写本文献《杂集时用要字》与《俗务要名林》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对唐时敦煌一地的民众服饰从男子着装、女子装束、妆饰妆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敦煌《左传》写本为《左传》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新材料。利用这批材料,不仅可以证实文献记载的隋唐时期杜注《左传》一统天下的局面,还可以据之了解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书写格式、《春秋正义》原本之书写格式、《左传》写本所反映的敦煌教学情况等。同时,由于这是一批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写本,保存了当时《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文本面貌,对于我们探寻《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文本之原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