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悬泉汉简中的《过长罗侯费用薄》的性质 ,有说是“神爵二年送公主出塞前 (即神爵元年 )常惠奉命使乌孙迎取聘礼路过悬泉置时的开支帐目” ,还需商榷。我们认为《过长罗侯费用薄》应是西汉政府为了打击匈奴、安定西域而派长罗侯增兵西域、增强西域屯田力量路过悬泉置时的开支帐目。  相似文献   

2.
敦煌悬泉置出土的九枚汉简所记西汉元帝永光五年西域史事在不同程度上填补丁史书记载的缺漏,可以据此深化对汉代西域史事的认识,在研究西域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康居是地处中亚的西域大国,它不仅在中亚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西交通史上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古希腊作家和古代波斯的文献都没有留下康居的记载,唯一的材料就是中国的史书.而中国史书的记载又过于简略,难窥古代康居之全貌.近年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悬泉汉简有若干康居的材料,弥足珍贵.本文结合文献记载,通过对这些简牍材料的考读,揭示了古代康居与西汉王朝的来往关系,有助于西域史、中亚史和中国秦汉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晓丹 《文教资料》2011,(10):68-70
葡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中海东岸和小亚、中亚地区是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酿酒的地区。葡萄文化的传播首先是在地中海周围地区。中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最早是在西域,自西汉以后开始广泛东传.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业的发展。唐代以后,中原地区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有了较大发展。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输入,是古代中国人善于吸收外来技术的例子之一。葡萄文化是中西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作为从西域植入的植物之一,葡萄是较早而且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大的。葡萄文化的渗入,对中国酒文化、美术、诗赋等都有影响,本文分析了葡萄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敦煌悬泉遗址简牍整理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悬泉遗址进行了连续3年的发掘,又经3年整理,到1995年,已完成出土简牍释文初稿。本文就悬泉简牍的分类,汉代的邮驿制度、长安至敦煌的驿置里程、悬泉简牍对河西、西域史研究的价值等方面,对悬泉简牍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敦煌悬泉汉简中保存的近百枚关于羌人活动和羌汉关系的资料大多为传世献所未载,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西汉中后期中央和地方所置专门管理羌人事务的官吏的状况,神奇年间羌人叛乱及西汉政府所采取的镇压措施;西汉政府对降羌的管理;西汉政府官吏对降羌的压迫与奴役等情况.两汉时期羌乱是一个重要的边疆问题,敦煌悬泉汉简的出土对于认识研究西汉中后期羌乱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敦煌学研究认为悬泉发现的文物并不只限于汉代,悬泉也并非自西汉末不设“置”就荡然沉睡了两千年,至少在《西凉异物志》中还记载其存在及风物。不能“借物断代”将与汉简同时出土的残纸误断为西汉纸。书法史上书体的演变是一个沿续渐进的过程,后代的人可能保存或复制或仿效前代的书体,而在前代要出现本来是后代才出现的书体是不可能的。由作为一定历史朝代文化信息符号的文字书体进行分析,应该认为出土的悬泉残纸及其文字是魏晋墨迹。  相似文献   

8.
汉代的屯田     
(一)汉武帝时候,汉跟匈奴展开了三次大战,打败了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西汉帝国的势力一直达到西域。为了巩固边防和有效地控制这些地区,西汉帝国必须派出大量的军队去戍守边疆。要把大量的军需给养输送列遥远辽阔的边疆去,是人民一项非常沉重的徭役,也是国家一项非常巨大的负担。汉政府就命令戍兵就地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通沟渠,种五谷”,自己来解决军粮的给养。后来,赵充国上了一个“屯田十二便”的奏章,以后,就把戍兵垦殖叫作:“屯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初置张掖、酒泉(按系敦煌之误)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原注:开田,始开屯田也。)”(汉书卷24下食货志)这是西北边疆屯田的开始。汉跟西域的交通畅通以后,“西域……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原注:收其所种五谷以  相似文献   

9.
敦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市场上所见的丝绸不仅有来自东方的中国丝绸,同时也有来自西方的中亚系统织锦.敦煌文书中出现的胡锦和番锦之名,当与西北或西域地区有关.胡锦很可能不是在胡地生产的织锦;而是中原地区模仿西方题材或是有着某些西方风格的织锦;番锦则应该是与粟特锦等相类似的中亚系统织锦.依据中亚系统织锦的基本技术特点,我们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丝绸实物中,找到9种属于中亚系统的织锦.  相似文献   

10.
地中海东岸以及小亚、中亚地区是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地区。中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最早是在新疆,传入内地是在西汉。唐代以前,中原地区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发展缓慢,直到唐代,才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敦煌研究》2 0 0 3年第 1期刊有袁延胜先生《也谈〈过长罗侯费用簿〉的史实》一文 ,文中就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部分汉简的定名与史实作了一些考证。本人手头尚无这方面的资料 ,现仅就该部分汉简的定名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不当之处 ,尚祈方家示正 !张德芳先生选录了 1 8枚悬泉汉简 ,定名为《长罗侯费用簿》。顾名思义 ,此当是长罗侯常惠的费用簿。但汉简内容为悬泉置供应所有经由此置来往人员的费用帐目 ,长罗侯一行只占简文的一小部分 ;且长罗侯的费用除此一置外 ,所到之处 ,均需供应。此张先生定名不当之处也。王子今先生改名…  相似文献   

12.
西北汉简是考察汉代西北民族关系的珍贵文献,其中关于胡奴、胡婢、胡客、胡译的记载值得关注。地湾汉简中的胡奴,可与史书记载张骞出使西域的“堂邑氏胡奴”相印证,参考南阳“胡奴门”的汉画像石,可知汉代有以胡为奴的情况。悬泉汉简记载的胡婢能用米汁治病,受到边塞士卒欢迎,是胡汉文明交流的体现。悬泉汉简记载的胡客,为西域诸国到汉地奉献的商人,他们“通货市买”而以献为名,受到边地驿置饮食住宿接待,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贸交流。居延、玉门关、悬泉汉简中的“胡译“”匈奴译“”羌译“”羌胡译“”译者”等记载,可见汉代边地与少数民族交流的真实状貌。  相似文献   

13.
西汉政府发配罪犯徙边敦煌郡是一种常态化举措。徙边敦煌郡的罪犯按人员类型大概可分为三种:第一,犯罪之官员;第二,大逆无道罪犯家属;第三,各种刑事犯罪人员。各种类型人员或因犯罪或被牵连而徙边敦煌郡,对敦煌郡的人口增长、经济与文化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各类人员徙边敦煌,促进了中原先进技术在当地的传播,并且这些文化和技术还通过敦煌继续影响西域地区,从而推动了地区间文化、科技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汉唐的西域     
西域这一历史地理名词,始见于西汉。它有广狭两个含义:广义的是指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一带)以西,直到今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广大地区,象两汉时的安息(今伊朗)、条支(唐时称大食,今阿刺伯)、犁靬(罗马帝国,一说指今埃及亚历山大)、身毒(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都包括在内;狭义的则专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南山(今昆仑山脉)以北和北山(今天山山脉)南北一带;后者又往往属于历代中原王朝行政管辖的范围(有时也包括葱岭以西部份地区)。秦汉以前,西域和中原地区已经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据说西周时西域的莎车(今新疆莎车)等地的酋长曾到内地,而周穆王也曾远游西域,先秦古籍《逸周书、王会篇》和《穆天子传》等就记载了这种联系。汉朝初年,汉和西方的强族匈奴关系紧张,汉武帝为联络原来居住在河西走廊后来被匈奴所迫而西迁的大月氏,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约建元三年(前138  相似文献   

15.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为《唐朝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一课教材的一小节,通过叙述唐朝时候中央和西域地区的联系,着重说明唐王朝对西域的管辖情况。这既是本课教材的重点之一,又是本课教材的难点所在。西域之名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指我国甘肃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北)和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以西,包括新疆在内的广大地区。教材在《西汉的强盛》一  相似文献   

16.
自从西安近郊古墓中的重达26kg的西汉美酒出土之后,诸多谜团让人倍感困惑.2003年7月12日,西安有关部门举办了西汉美酒研讨会,来自全国的文物考古、历史、食品检测、酿造工业界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神秘的西汉酒.对诸多谜团,我们从中  相似文献   

17.
唐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间的馆驿杨希义,唐莉芸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和新疆各族人民以及我国各族人民同欧亚各国人民进行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友好交流的重要通道。降及唐代,这条通过关中平原、河西走廊直达西域和欧亚非三洲的陆上丝路,得到了空前繁荣,达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敦煌悬泉汉简等史料并经实地考察,对于汉代敦煌郡境内的邮驿系统及其所设置、骑置、驿和若干亭的位置和所存遗址,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四时月令诏条》是一份在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抄写本诏书,颁布于西汉元始五年(公元五年)。本文分析了《四时月令诏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和思想,论述了《四时月令诏条》所体现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最后讨论了《四时月令诏条》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用性。  相似文献   

20.
敦煌扼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佛、儒、道等宗教文化在这里杂糅并存。到了唐代,敦煌地区的婚嫁风俗既受到中原传统婚嫁礼仪的影响,又保留了西域少数民族固有的婚嫁习俗,极具地方特色。敦煌地区的婚礼文化、婚姻制度以及离婚现象对于研究我国的婚姻文化史,补充中原地区婚姻资料的不足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