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根据2001~2003 年调查,入侵山东的外来有害生物有 104 种,其中,有害病原微生物 12 种,有害植物 65 种,有害动物 27 种.现已有 3 种病原微生物、1种有害植物和3种有害动物被消灭.对现入侵山东的97种外来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作了调查,并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特点,为外来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检疫、综合治理、系统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入侵山东的外来有害生物种类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1~2003年调查,入侵山东的外来有害生物有104种,其中,有害病原微生物12种,有害植物65种,有害动物27种.现已有3种病原微生物、1种有害植物和3种有害动物被消灭.对现入侵山东的97种外来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作了调查,并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特点,为外来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检疫、综合治理、系统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调查,近10年山东口岸共截获外来有害生物126种,其中,有害病原微生物7种,有害植物77种,有害动物42种,进行了其在山东的分布分析,并提出了外来有害生物检疫、阻击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整理、研究大量的长白山区外来入侵植物,确定长白山区外来的入侵植物共有24科、48属、54种;来源于世界各地的入侵植物有16科、35属、41种,其中3种为有害检疫杂草;来源于国内其它地区的有13科、13属、13种.分析研究了外来入侵种对长白山区诸方面产生的影响入侵的途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来植物的入侵、危害及防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由此对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植物种类、传入的主要途径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治理外来有害植物的对策及今后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内外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生物入侵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有害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地域辽阔,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入侵物种已达数百种,已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和影响。本文分析了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提出了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5,(5):27-31
外来植物入侵是生态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线路调查,及重点区域样方调查,记载外来入侵植物出现的地点,并目测多度,采集标本,拍摄照片。结果表明:调查到黄山市城区外来入侵植物共27种,隶属18科26属。同时,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繁殖、传播、遗传、有害、适应性等特性进行分析,结合黄山市的特点,制定出外来植物风险评估表,可为黄山市相关部门对于外来入侵植物的预防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胜红蓟入侵江苏省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入侵生物严重挑战着全球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安全,外来种风险入侵评估工作重要而紧迫.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L.)是一种具有极强繁殖和适应能力的恶性外来入侵植物.当前该种已在江苏省偶有发生,并在少数地区建立零星种群.本文根据其生物生态学特性、潜在危险及管理控制的难度等,参考作者已建立的苏州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估体系,采用逐项指标赋分的方法对胜红蓟入侵江苏省的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胜红蓟的风险值高达74分(满分100分),具有高度危险性,因而江苏省应当高度重视胜红蓟的入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9.
对黄河三角洲外来入侵物种米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米草茎秆坚韧,不易倒伏;根状茎表皮薄壁组织内有许多气腔,与淹水条件下生活的习性相适应;米草叶背面有盐腺,便于泌盐和排盐;米草种子失水即失去萌发力,无性繁殖力强,是其扩散的生物学基础;米草的广盐性、耐淹性、高适应性、强繁殖扩散能力、强竞争入侵能力、生态幅宽,是其入侵和爆发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粤东5种有害的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粤东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确定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和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为最为有害的杂草,列为重点防除对象,并分析了这5种有害入侵植物的危害及入侵途径,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