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生心理特点呈现出新的特点与问题。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学校教育实际,从教育理念、学习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多元评价制度、心理和谐环境等方面进行变革,以促进高职生心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高职学生生命成长的视角,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卫生教育的深层次问题.遵循高职学生生命内在需要和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组织运行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高职学生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以和谐的校园文化充实生命教育与心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高职一年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就高职新生自我和谐的现状做以调查研究,并进一步探讨自我和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旨在能为高职大学生的入学心理适应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和谐状态良好的高职学生占绝大多数,自我和谐状态非常好的高职学生占少部分;自我不和谐的高职大学生大约占总人数的近五分之一;自我和谐、自尊、主观幸福感均两两显著相关,自尊在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关注高职学生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艰巨的任务。本文就心理健康的含叉和标准,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危害,论述创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支持的缺失,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高职院校学生社会支持的缺失,正是其社会支持网不健全的体现.文章力图通过建构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社会支持网,从而发挥社会支持对学生心理和谐的促进作用.具体实施途径包括:建立家长、朋辈、教师、学院、社会的五级社会支持网;建构心理相融的环境;强化社会支持的导向作用;发挥社会支持网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应从构建和谐校园的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问题,积极有效地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以思想、心理教育为切入点,以树立自信、培养能力为根本,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缓和经济困难学生与社会、学校、同学之间的矛盾,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生命教育的理念出发,通过对十六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分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育学中存在职业心理教育的遗漏等问题。为促进学生精神生命自由、和谐发展与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需要从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实施、评价五个层面改革与完善学生精神生命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高职学生心理弹性状况,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心理弹性提升途径。方法:主要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对318名大学一年级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经历、恋爱经历对95后高职学生心理弹性情况具有显著性影响:(1)男生的心理弹性优于女生;(2)独生子女的心理弹性优于非独生子女;(3)具有学生干部经历、恋爱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学生的心理弹性。结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重视全员心育,尊重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积极和谐的校园心理支持系统,发掘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并积极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重任,高职和谐校园建设势在必行。随着学费的不断上涨,近年来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心理健康问题及所引发的问题行为,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影响着校园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发展,影响着和谐校园的顺利构建。因此,必须加强高职贫困生的人文关怀,积极为高职贫困生心理护航,以推进和谐高职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0.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5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表明被测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和谐.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异,不同生源地及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着眼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坚持预防为主,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理适应及就业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完善的高职学生心理辅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