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徐栩 《新闻世界》2013,(8):110-111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带来了一股巨大的移动互联网浪潮,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的融合将引领新媒介的未来。面对机遇与挑战,主流新闻网站要加速融入移动互联网,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把握移动传播的变化与趋势,拓展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移动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新闻信息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社交媒体、移动媒体、共享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了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依据移动新闻信息平台用户不仅能随时随地地收看新闻信息,还能依据自身的新闻阅读兴趣进行个性化选择,便捷快速的阅览新闻。鉴于此,本文就新闻传播视域下互联网新闻媒体平台给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展开分析,并如何根据互联网技术创新新闻传播模式打造新媒体矩阵突出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意识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迅速兴起,尤其是网络实现了人类传播历史上的一次革命,众多媒体使阅读群体的变化日益加快,从而对新闻采写方式提出了严峻地挑战,也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理念,包括新闻编辑理念,编辑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从新闻信息的筛选和把关意识、多渠道服务意识和多元化立体意识三方面分析探讨了多媒体时代编辑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媒介融合时代,移动互联设备的更新重新定义了新闻现有的传播模式和生产方式。新闻直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移动终端的兴起打破了传统新闻直播的固有模式,进一步颠覆了新闻直播的概念。在2016年这一"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移动直播以破竹之势席卷互联网,引起了新闻媒体尤其是一些老牌传统新闻媒体的极大重视。央视新闻、新华社等专业新闻机构主动进行创新转型,适应传播生态的变革,将新闻的权威性和主流地位拓展到移动新闻领域。同时,传统新闻媒体发展网络直播作为一个媒介融合的过程,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从移动新闻直播的定义、传播模式和生产方式以及它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来分析媒介融合环境移动直播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林晓东 《东南传播》2022,(11):44-4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载体,其传播途径也发生着改变。电视、广播、报纸已经不再是新闻节目的主要传播途径,使得传统媒体新闻传播途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各种移动传播载体在人们生活中使用率越来越频繁,新媒体类平台的大幅兴起,对电视新闻造成了极大的压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视新闻关注度降低,受众减少,传统传播渠道受限等。为了提升电视新闻节目更好地跟新媒体平台有机融合,让传统媒体电视新闻节目走进新媒体平台,以更好的形式传播新闻,电视新闻节目融合转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渗透,全球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相伴而生的移动新闻传播势必进一步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格局,移动新闻内容也必将实现对新闻业的再造。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移动新闻内容的发展现状,探讨移动新闻内容的现实问题和管理难点,提出实现移动新闻内容对新闻业的再造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移动新闻客户端窥探报业的数字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明 《今传媒》2013,(6):94-96
新科技的变迁总是会为传播产业带来新的变革,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依托的移动互联技术,为互联网业提供了新的产业模式,同时也给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平台。本研究以移动新闻客户端作为出发点,通过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给传统报业所带来转型契机与革新态势的探索,试图为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康迪 《新闻世界》2013,(3):65-66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公民新闻在我国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新闻事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传播渠道、传播视角都产生较大的改变。本文以微博为例,分析公民新闻与传统专业新闻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讯息发达的今天,新闻传播模式不再是固定的单一输出模式,而是基于各种平台、多种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进行广泛的、多次的传播。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新闻的传播范围与方式发生了巨变,不但改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更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范围。特别是当今新媒体盛行的时代,紧跟网络热点,以更多出其不意的方式进行新闻消息的传播,才能使新闻传播得到更好的收效,让更多受众了解新闻,传播新闻。本文对当今新媒体传播的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符合新闻传播模式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10.
谈沪豫 《青年记者》2020,(11):80-81
目前,抖音已经成为企业、媒体、政府机构重视的传播平台.在城市形象传播的过程中,抖音以其独特的产品特性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抖音:城市形象传播的载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的传播要求发生了变化.移动端短视频替代传统互联网图文传播成为主要模式.同时,城市形象传播的主体也相应发生变化,从政府单一宣传到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社会力量共同传播.因此,立足城市文化和城市居民,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以用户生产为内容来源,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手机App,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的要求.抖音既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平台,又为其制造了话题热度,承载了城市影像呈现与文化表达,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利用各种数字移动终端作为新闻内容的载体以不同的新闻形式进行有效传播。本文对基于媒体融合新闻传播业的运行方式而构建的核心体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新闻传播教学活动提出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结合新闻传播专业特点及人才需求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教学新策略,为移动学习在新闻传播教学领域的有效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代传媒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于移动端的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主流,传统纸媒边被缘化,各种PC端、微信、微博、手机报、新闻客户端等,成为市民及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各地媒体也利用大数据谋求新的发展和寻找新的利益点,新闻出版业从以报刊为主的传播方式逐渐向以新媒体为主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和管理模式趋近.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纸媒人而言,虽然挑战多多,但也为有穿透力的新闻提供了更多传播的机会和可能。高度、力度和时度,是做有影响新闻的三个关键词。《长江日报》2014年9月29日刊发的《我国53个少数民族拥有博士》组稿,背后较好地体现了认识的高度、采写的力度和发稿的时度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高度:站的要高,不局限于一城一隅2014年6月,武汉大学应届博士毕业生桑舒平颇受关注。包括《长江日报》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全球的媒体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危机,也对网络媒体特别是新闻网站的生存带来了挑战。随着手机网民的增多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手机化”、“移动化”,新闻网站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再成为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取而代之的是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的各种自媒体及移动终端、应用的信息发布与推送。  相似文献   

16.
赵晨 《传媒》2017,(10)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主流媒体和以政府为主导的舆论格局带来了巨大挑战.这就需要在把握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以适应舆论生态环境变化,加强对新闻舆论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质媒体普遍受到冲击。但"福为祸所依,祸为福所倚",网络搜集信息的便捷、传播新闻的迅速、影响范围的广阔,又为地市级报纸记者一举打破行政辖区限制,放眼全省、全国观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向,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提供了难得契机。本文作者结合自己荣获黑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的报纸消息《给瓦斯套上"笼头"去发电》的采写过程,从稿件主题提炼、素材选择、项目定位、标题修改、社会效果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记者采写经济新闻的一些本质性、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刘大勇 《军事记者》2014,(10):11-12
作为军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全新的解放报官方版移动新闻客户端于8月1日正式上线。如果说新闻门户网站是军事新闻传播进入互联网的第一张门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是军事新闻传播进入互联网的第二张门票,那么移动新闻客户端就是军事新闻传播进入互联网的第三张门票。  相似文献   

19.
魏丽 《新闻世界》2021,(2):68-70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媒体时代到来。面对变革和挑战,传统纸媒应如何把握未来发展之路?如何成功转型?本文认为,纸媒能否成功转型,也取决于纸媒记者角色的转型。因为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新闻的采写、发布与传播等都需要记者来完成。现就全媒体时代纸媒记者角色的现状与转型路径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郭嘉  王莹璐 《传媒》2016,(19):73-74
互联网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有目共睹,传媒生产者亟需以互联网思维来考虑如何实现纸媒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当前,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人们阅读新闻的主要载体,也是纸媒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目前纸媒新闻客户端的深入研究,提出几点生产创新策略,以期为传统纸媒新闻客户端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