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洋 《新闻世界》2013,(4):270-271
传播模式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是马克思主义被群众所掌握,并指导群众活动的过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用传播模式的理论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既是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助力。  相似文献   

2.
正典型人物报道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之有效载体,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的这一著名论断,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繁荣与发展典型人物宣传报道传播的进程中,作为最重要的指导原则仍然散发着不可阻挡的魅力与活力。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典型人物报道是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需求,也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5):17-20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首次提出和描述了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对抗性解读"。这种"对抗性解读"严重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效果,进而分析了"对抗性解读"在中国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机制”被理解为由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与外部事物的有机联系所成型的系统,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机制”.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性,需要对其内在传播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难怪一些学者指出:“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出现了危机,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叉大众化是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传播就不会有马克思主叉的大众化.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学者路径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传播路径.中国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已经带有明显的研究性.这里主要以中国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陈望道、李达、艾思奇、杨献珍、冯定等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传播的学者路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学者路径的特点和作用,至今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事业和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教学、研究、宣传工作的理论工作者,仍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叉,是十分宝贵的、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多位互动协同传播模式源于协同理论和大众参与传播理论.多位互动协同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根本旨趣和发展结构上的契合,决定其符合社会现实,可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多位互动协同传播模式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推进的协同性、同步演进的系统性、共建共享的互动性、突破路径依赖的复合性,不仅有助于破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困境,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位互动协同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位互动协同传播模式源于协同理论和大众参与传播理论。多位互动协同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根本旨趣和发展结构上的契合,决定其符合社会现实,可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多位互动协同传播模式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推进的协同性、同步演进的系统性、共建共享的互动性、突破路径依赖的复合性,不仅有助于破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困境,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位互动协同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位互动协同传播模式源于协同理论和大众参与传播理论。多位互动协同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在根本旨趣和发展结构上的契合,决定其符合社会现实,可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多位互动协同传播模式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推进的协同性、同步演进的系统性、共建共享的互动性、突破路径依赖的复合性,不仅有助于破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困境,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是新世纪的显著特征,也是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的全新境遇。数字出版是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媒介新景观,积极运用并发挥其在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动适应时代变化的必然选择,这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出版中不断推进内容创新、平台创新和终端创新,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大众化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闻传媒的重要使命,也是新闻传媒健康发展、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新闻传媒要充分发挥信息传播功能、舆论导向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道德养成功能,改革传播方式方法,增强传播实效性,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标语文本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过成功尝试,在所处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党和红军将政治宣传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采用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中,标语是当时最为普遍运用的媒介,标语将马克思主义抽象的理论化为通俗的言语进行传播,取得了巨大的传播效应,这种成功的传播经验值得我们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金虹谷 《大观周刊》2012,(24):19-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再生产过程与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统一,不仅包括“思想力求成为现实”的向度,更包括“现实力求趋向思想”的向度。新媒体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巨大变革,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业务研究     
本期《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征文》栏目刊登的宁波人民广播电台钱耀敏撰写的文章,对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阐述。文章指出,向大众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媒体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媒体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文章从七个方面对创新传播路径作了分析阐述,这是对我们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经验总结,对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琳 《出版广角》2021,(15):82-84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民论坛杂志社立足思想传播规律,发挥技术优势,注重模式创新,打造了传播效果好、社会影响力强的马克思主义APP,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探究了全新模式.马克思主义APP在技术优势推动下,立足杂志社主办方的理论优势,展示了权威理论和全面内容,构建了基于Android和IOS系统,且传播形式新颖的先进平台.  相似文献   

15.
黄鸿业 《新闻世界》2011,(4):188-18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其实质是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分析媒介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运用传播学中的"培养分析"、"使用与满足"、"议程设置"等理论,阐述大众媒介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传播学视域中,20世纪上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文艺大众化的交织融合不是偶然的.政治传播与文艺传播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同构性,而且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在当时特定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政治传播与文艺传播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政治传播文艺化”、"文艺传播政治化”的双重经验启示党必须反映时代精神、结合时代主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推进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起点的,必须遵循和坚持传播的基本原则。借鉴传播学中的可信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协同性原则、适时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时期,红色歌谣是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殊载体,本文从红色歌谣这一独特视角切入,探寻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苏区红色歌谣的传播实践及意义.苏区歌谣通过讴歌代表人物、阐释政治词汇、紧扣中心工作和再现民众生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具象化、通俗化、本土化和情感化传播.红色歌谣传播者运用园地制宜、技法多样、情感共鸣、贴近实际等策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最优化,其传播经验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优化、完善、创新、深化的过程。新媒体时代下,应共享新媒体信息资源,借鉴新媒体优势,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深入传播。作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主体,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阻力,本文对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拓宽传播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与此同时,伴随我国媒体融合进程的深入发展,政务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等领域所发挥的功能日益引人注目.在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由李勃所著的《新媒体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研究》一书从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的方式流变入手,分析了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机制,主张借助新媒体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这一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传播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