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同样没有舆论引导权。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技术与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播渠道众多、碎片化的信息铺天盖地,更需要传统主流媒体发挥专业优势,挖掘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质内容,以内容优势塑造竞争优势。2020年大众日报推出“蹲点调查”栏目,特别是今年以来进一步增强力度、完善机制、配强队伍,推动调查报道提质升级。“蹲点调查”提出“行文五千,必蹲七天”,要求采写每篇报道的记者至少蹲点采访一周,不少调查报道蹲点一个月。记者编辑深入基层、  相似文献   

2.
再谈蹲点     
老话需要重提 蹲点是老话,改革开放新时期是否值得重提?我看很有必要。 调查研究是记者、编辑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采访过程就是调查研究过程,而报道则是调查研究的结果。但是,一般的采访不能代替蹲点。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时代,扎实厚重的调查新闻是实现有效舆论引导的关键。越是热点越需俯下身,用深度报道给出冷静判断;越是焦点越需沉下心,用一线调查作出理性引导。大众日报推出“蹲点调查”栏目,贴着人心做新闻、贴着舆情做引导,形成多形态新闻产品,实现“从快到深”产品引导矩阵。  相似文献   

4.
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闻报道。这是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的使命和情怀。“走基层”蹲点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不仅代表着一个媒体的社会责任,更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坚持人民路线的生动诠释。本文对电视记者“走基层”蹲点采访报道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的话:在媒介环境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传播技术不断发展,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但蹲点调研、沉淀思考仍是记者写出好报道所必需的.如何增强“四力”?如何深挖新闻真相?大众日报的五位记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确的报道思想从哪里来?总社这次派我们到马村(山西文水县)蹲点,开始时心情是紧张的。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在这次蹲点中,要设法打破过去采访中的一些“框框”,即先从领导单位了解报道线索或报道主题,然后下去找基层干部谈,必要时再找贫农下中农补充些例子。我们过去总是感到和贫农下中农交谈,材料太零碎,  相似文献   

7.
蹲点归来     
去年夏初到今年春节前,我作为新华社总社编辑人员,花了八个月时间,在湖北的一些工厂、城镇、农村参加蹲点调查研究,向实际工作学习,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到处呼吸到新鲜空气,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脉搏,真是耳目为之一新。在鄂西北农村调查时,我们曾三进三出谷城县的石花街。在这个“通川陕之咽喉,聚山货之要地”的集镇上,  相似文献   

8.
艾红霞 《新闻前哨》2022,(19):42-43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传播舆论、引领导向的职责和使命,如何紧紧扣准乡村振兴这个时代主题进行策划布局,实现主动、有效对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21年6月起,湖北日报推出“十村蹲点调查”系列报道,以记者蹲点基层的方式,嵌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线,记录全省各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热点和亮点,促成更多人关心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态势,为湖北乡村振兴鼓舞士气、贡献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9.
盛夏七月,作为军报参加“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的最后一名记者,我一头扎进了广州军区“官兵团结模范连”——某集团军高炮团七连。在近半个月的日子里,自己在与官兵摸爬滚打之余,在《记者蹲点看基层》专栏里刊发了《这里的风气催生战斗力》、《这里的风气真能培育人》、《这里的风气源自敢较真》、《这里的风气让人底气足》、《这里的风气有益干事业》等5篇稿件,编辑部和值班的社领导对此组稿件倾注了不少心血,也给予了较高评价,有的稿子还被评为“当天好新闻”。《这里的风气催生战斗力》一稿,还获得了总政宣传部《记者蹲点看基层》优…  相似文献   

10.
当下,地市级主流媒体承担着重要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同时,又面临着融媒体带来的传播生态挑战,地市级主流媒体如何坚守媒体属性并放大资源效应,在变局中开新局,本文将基于《威海日报》的相关举措加以探讨。《威海日报》依托“记者蹲点报道”这一讲好故事的形式,通过开掘政务资源,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的紧合度,以用户思维全媒体推广蹲点报道产品,打造亮点经验样本,并尝试为决策汇聚意见,促进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煤炭企业的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报道形式,又是一种对基层煤矿进行调查研究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蹲点"采写在煤炭企业新闻报道中尤显重要,需要传承和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蹲点"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电视主题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下主流媒体经常采用的一种报道成就、宣传典型、传播理念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主题报道对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其“宣传”的基本属性,导致在新闻性、吸引力和时效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其说教味浓被大众诟病.可喜的是,在“走转改”的主题报道中涌现出一批成功的范例,其中《走基层·蹲点日记》独具特色,报道深入人心,为主题报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3.
10月10日,我们写的的基层联系点蹲点调查报道——《紫菜户:亏不起的三笔账》获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批示肯定:“总编带头‘走转改’蹲点,亲自主笔写得好。市委书记指导两位副市长一抓助销二抓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做得好”。  相似文献   

14.
去年上半年,我们开展了"记者蹲点看基层"采访报道活动,历时4个月,派出了包括社领导在内的12名记者,到边海防哨所和连队蹲点采访,达到了锻炼队伍、改进作风的目的,发现和报道了一些  相似文献   

15.
离开我蹲点采访的“临汾旅”一营二连已经有段时间了,仍时时有“梦回吹角连营”之感。3月13日至25日,我有幸作为人民前线报社派出的首位记者,在具有光荣传统的“神枪手连”二连蹲点采访。10多天时间里,我睡在排房,吃在饭堂,和士兵兄弟站在同一个队列里,以亲历式报道形式,采写了《郭班长“解梦”》、《徐连长巧煮“夹生饭”》和《做战士的“成功之母”》等3篇稿件,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亲兵、爱兵、带兵的主题。睡在我上铺的班长竟然听得懂梦话我所蹲点的二连是一支英雄连队,1984年被南京军区命名为“神枪手连”。一走进连队,门前雕塑“我是…  相似文献   

16.
六月底,我来到霍城县清水公社一大队第三生产队蹲点。清水公社是个多民族的公社。我所蹲的一大队第三生产队,是个以维吾尔族社员为主的生产队。我住在一位名叫依司拉木阿洪的维吾尔族老贫农家里。这位七十二岁的老汉,人老心红。他们一家四口人,把我当“自己人”看待。老大爷和老大娘叫我“巴拉”(孩子),我叫他们“大大”(爸爸)、“阿帕”。社员们记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当时,我被分到驻辽西比较偏僻、艰苦的某集团军炮兵团指挥连蹲点。在蹲点的10天里,我了解到很多在编辑部了解不到的真实情况,采写了《“我们不愿这样投弹!”》、《商连长拒礼》、《阵阵清风扑面来》3篇题材鲜活的稿件。我是我们前进报社第一个蹲点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发稿的记者。稿件见报后,基层反响较好,总政宣传部在《宣传情况》中还表扬了我写的两篇稿件。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有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谈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中,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点,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查研究,了解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实情况,同时,作为军区机关人员,还有指导帮助基层的责任。了解基层、问计于官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到连队时,全连官兵对我这个机关干部毕恭毕敬,但看得出来,他们对我还是存在一种警惕和观望的态度,甚至个别战士还很冷漠,拒绝与我交流和接受采访。为了尽快融入连队生活,能够与官兵进行真诚的沟通,…  相似文献   

19.
那是2000年的冬天,时任师机关参谋的我来到所属装甲团坦克五连蹲点,任务主要是指导连队搞好士官转改和老兵退伍工作。随着我军士官制度的改革,士官在管理教育上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当时部队就流传着“一级士官忙花钱,二级士官忙婚恋,三级士官边走边看”的言论,所以说,士官在消费和婚恋上暴露的问题相对多一些。军内报纸杂志也不断刊出许多加强士官管理教育的理论文章。所以,到这个连蹲点,我对士官管理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在与时任该连连长杨明亮了解连队建设情况的过程中,他提到连队有一名一级士官,违反规定使用手机,不仅背上了沉重的债…  相似文献   

20.
蹲点手记     
秋收时节,我们来到革命老区邯郸涉县。三十名年轻记者,分住在邯郸豆庄、水溢河、北寨、南寨和东戌五个村。笔者住在东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拟定一个星期时间的基层蹲点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