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秉文教育思想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秉文(公元1159年——公元1232年),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和教育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士大夫的家庭中,“幼颍悟,读书若夙习。登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进士第。”起初,他曾在邯郸、唐山、南京、安塞等地作地方官,后经人推荐在“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①因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和刑狱征伐二事触犯了朝庭和权贵而被免官。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的时侯,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都证实了赵秉文以前  相似文献   

2.
正樊增祥(1846-1931),字云山,号云门,亦号樊山、天琴,别署天琴居士、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曾在陕西、江宁等地为官数十年,既是清末民初有名的地方大吏,又是清末民初文坛上诗、词、古文、骈体兼工的文学大家,还兼工书  相似文献   

3.
正金城(1878-1926年),字巩北,一字拱北,原名绍城,号北楼,又号藕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天性喜爱绘画,山水花鸟皆能,兼工篆隶镌刻,旁及古文辞。1918年,金城与周肇祥、陈师曾等在北京筹建中国画学研究会,竭力提倡保存国粹,临摹画稿,一笔不苟。1920年,他又发起成立湖社画会,著名近代画家马晋、陈少梅、田世光等皆出自他的门下。1926年起,每隔  相似文献   

4.
<正>黄道周(1585-1646),字玄度,更字幼平,一字幼玄、螭若,又字细遵,号石斋。明代福建漳浦铜山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天启二年(1622年)38岁的黄道周中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期。他先后任明天启、崇祯朝翰林编修、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后因抗清失败被俘,壮烈殉国,赐谥"忠烈"。史载其为人"严冷方  相似文献   

5.
唐寅纪念馆     
唐寅纪念馆,在苏州市郊横塘。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苏州人。他诗、书、画“三绝”兼擅,尤以绘画更负盛名,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  相似文献   

6.
倪培森 《初中生》2007,(10):26-27
"难得糊涂"一词是由清朝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首创的.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因诗、书、画皆工,人称"三绝".  相似文献   

7.
何绍基推介     
<正>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一作蝯叟)。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持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他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同治十二年(1873年),病逝于苏州,葬于长沙南郊。  相似文献   

8.
<正>江春霖书法江春霖(1855—1918),字仲默,一字仲然,号杏村,晚号梅阳山人,福建莆田获芦镇梅洋人,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历官翰林院检讨、武英殿纂修,江南、新疆道,兼署辽沈、河南、四川、江南诸道监察御史等。访察吏治,不避权贵,声震朝野。宣统二年(1910)被罢官归里,著有《江侍御奏议》《江春霖文集》等。其楷书初学欧虞,兼习颜柳,结体端严;行书刚柔相济,瘦硬清劲。  相似文献   

9.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谥号文清,明河津平原村(今平原村属山西万荣县)人。明永乐辛丑(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曾任广东道检察御史,山东提学签事,大理寺左少卿,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天顺元年(1457),六十九岁时告老还乡,在河汾设教,至天顺八年(1464)卒。殁后赠礼部尚书。著有《读书录》、《读书续录》,二书于明万历时由候鹤龄分类合编为《读书全录类编》(以  相似文献   

10.
正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明,42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又因其曾官翰林待诏,人称"文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他诗、文、书、画皆善,人称"四绝"之才。在书法上,他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学苏轼,后受祝允明岳父李应祯的影响,习宋、元笔法。待悟笔意,遂悉弃去,专法晋、唐。其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劲健;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黄庭坚者尤佳;隶书法钟繇,独步一世。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  相似文献   

11.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荟萃于扬州的一百多位知名画家中,①有许多是兼长诗文和书法的,如郑燮(板桥)、金农(冬心)、汪士慎(巢林)、高凤翰(南村)等。其中闽籍画家黄慎以其诗、书、画的独特风格别树一帜,被誉为“三绝”。②(一)黄慎,字恭寿,又字恭(躬)懋,号瘿瓢子,又号东海布衣等。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出生于福建宁化一个清贫人家。生性聪颖,才思敏捷。幼时,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他苦读家中藏书,攻读诗文  相似文献   

12.
《资治通鉴》这一部编年史巨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参加这部书编撰工作的,除了司马光以外,还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这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全书分为二百九十四卷,用三百多万字,写出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文字简练,记事周详,在当时来说,是一部空前的编年史巨著。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县南旧夏县治)人,进士出身,历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侍读学士等官职。宋神宗任王安  相似文献   

13.
<正>汪辟疆(1887-1966),原名汪国垣,字辟疆,又字笠云,号方湖,又号展庵,江西省彭泽县人,中国古典文献学名家,近代诗史专家。1909年人京师大学堂,1912年毕业于改名后的北京大学。1922年任江西心远大学教授兼文科主任。1925年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28年后到南京,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副教授  相似文献   

14.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嘉定己巳(1209),更今名,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人。初调靖安簿。嘉定十二年(1219)奉南岳祠,十七年(1224)知建阳县,真德秀还里,克庄师事之。理宗端平元年(1234),入京,除宗正簿,次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郞官。嘉熙元年(1236)改知衮州,擢广东提举。淳祐四年(1244),除江东提举;六年,赐同进士  相似文献   

15.
赵以炯,字福祖(又叫佛祖),号仲莹,咸丰九年(1859)三月初一日生 行二。 赵以煃,字培祖,号季宣,咸丰十年(1860)五月十四日生,行四。 老二老四生辰仅隔一年又二月,世间是属罕见。考其原委,乃因老二以炯与老三以炳为孪生故也。 赵氏四弟兄,皆为功名人物。大哥以焕(钦祖)为光绪壬午科第十二名举人,袭骑都尉  相似文献   

16.
翁同和(1830年—1904年),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入翰林。先后为同治帝、光绪帝师傅。历任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于1882年、1894年两入军机处,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他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力主抗战,成为帝党中坚,又积  相似文献   

17.
一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成就极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各体兼长:论说文雄深雅健;讽刺小品精悍犀利;杂记峻洁精奇;序、书、碑志等亦别具特色。诗歌创作也有其独特风格。比较而言,柳宗元  相似文献   

18.
元代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戏剧,元曲与唐诗、宋词并为一代文学正宗。至于散文则要黯淡许多,自唐宋八大家以后遂成颓势,后世著名散文选本如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均只字未收。但是平心而论,其时也曾涌现出虞集、杨维桢、萨都剌等文章大家,有一批散文名篇行世,避免了有元一代散文颗粒无收的命运。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谥文靖,祖籍仁寿(今属四川),迁崇仁(今属江西),元代著名学者,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曾奉旨修撰《经世大典》。虞集系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后人,早年受家学熏陶,饱染书…  相似文献   

19.
泉州的梁氏家族,自古以来对潮州的感情特别深厚。之所以如此,乃源于南宋丞相梁克家之游学揭阳,留下了一个广为梁氏家族世代传颂的千古佳话。 梁克家字叔子,号毅斋,生于北宋靖康二年(1127)。自“幼聪明绝人,书过目成涌”。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状元及第,乾道三年(1167)迁给事中,乾道五年(1169)拜端明殿学士,进枢密院参知政事,八年(1172)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淳熙八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2012,(5):1
瞿葆奎(1923年2月5日—2012年7月30日),字照藜,号宝魁,江苏宜兴人。早年就读于武进县立漕桥小学、宜兴县立夏芳中学(初中)。1943年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中学。1947年毕业于国立复旦大学教育学系,留任助教;兼腾飞小学辅导主任。1951年随复旦大学教育学系全体师生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先后为教育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教学论硕士生导师.教育基本理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