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育课中的个性挫折是学生在追求某种学习目标时,由于目标与障碍之间、目标与动机之间发生冲突,学生主体上体验到的一种失意、消沉、悲观的情绪。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任其自流,会产生不良后果,如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会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 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将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挫折感的积累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并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一、挫折及其产生日本教育心理学家人桥正夫将“挫折”这一概念定义为。明确地意识到应达到的目标;由于某种障碍处于不可能达到的状态。例如,学生参加某一体育项目的测验,他们根据测验标准,结合自己的平时成绩,有的希望能取得  相似文献   

3.
学生心理挫折的形成与消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心理挫折的形成与消除●周瑞华高芳丽王克达体育教学中,如果忽视体育的育人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受到挫折,便会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有甚者会导致心理挫折。若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必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如何消除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挫折心理,激...  相似文献   

4.
1 研究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表现较为突出的就是学习受挫心理障碍,学习中的挫折和困难会给学生心理带来不良影响,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其主要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教师的教法、教材安排不当等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及接受能力较差,以致他(她)们在面对体育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时难以适从,产生心理障碍。如部分学生遇到动作难度较大(双杠、跳马)的练习完成不好或失败时,表现意志不坚强,学习信心不足,产生恐惧、焦虑、压抑、失望、泄气等心理问题,令心理失去平衡,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5.
你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过接二连三的挫折和失意吗?你是怎样从挫折中摆脱出来的? 心理上所说的挫折,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不能克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青年人大都有远大理想,热情高,但涉世浅、经验少,很容易产生挫折感。而青年人的感情又较脆弱,缺乏锻炼,耐力差,遭挫折后很容易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而不能自制和自拔。因此,怎样对待逆境应付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需要用行动做出抉择和回答。心理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应付逆境、挫折的办法不外乎下列3点: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冰上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课中的个性挫折是学生在追求某种学习目标时,由于目标与障碍之间、目标与动机之间发生冲突,学生主体上体验到一种失意、消沉、悲观的情绪。它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任其自流,会产生不良后果。冰上教学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冰上课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利用冰上课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障碍或干扰其目的不能实现,需求欲望不能满足时的消极心理状态;进行克服个体需求未满足时消极的心理的教育,被称为挫折教育。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我们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体育教学以班集体形式进行,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8.
试论挫折教育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挫折教育的基本含意   挫折教育包括挫折心理调整教育和挫折预防教育。它是教育者对正常青少年合理地设置适宜的挫折情境后,再引导青少年积极地克服困难,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反复拼搏,最终战胜挫折,达到成功的顶峰。挫折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磨练意志,增强心理免疫力,能以楷模为榜样,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提高对社会生活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教育学生具备输得起、达得到、能吃苦、敢竞争、不屈服的优良品质和团结 互助的集体主  实际上,挫折教育,古来有之,如孟子…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挫折的形成与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阐述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心理挫折形成的原因及不良表现形式,提出如何消除心理挫折的方法,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是个体的内心感受。挫折构成图示如下:挫折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受挫心理形成十分复杂,无论挫折的原因来自内部还是外部(主观与客观因素),都可能使学生内心产生紧张、焦虑、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但是,怎样对待挫折情绪,如何培养学生耐挫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渴求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笔者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对挫折教育进行了实践探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体育学习心理挫折的形成与消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挫折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量存在或者说是相当普遍地存在于学生体育学习中的一种心理状态.从心理学的定义看,心理挫折是"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林传鼎等主编《心理学辞典》江西教育科技出版社1983年).  相似文献   

12.
运动实践表明,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些挫折不仅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也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研究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其行为表现,使运动员正确对待和消除挫折的影响,对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和不断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作用。一、运动员训练和竞赛中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对挫折的容忍力(一)挫折产生的原因心理学研究认为。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使个人需要不能满足、动机无法实现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是个体的内心感受。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挫折产生的原因可…  相似文献   

13.
廉世伟  李晓全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24-425,399
体验成功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完成某项动作技术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肯定的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与成就感的心理状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心理机制的重要因素。在排球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运用有效激励、增强自信及如何面对挫折等教学法,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与成功的乐趣,对于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建立成功的信念,克服挫折的决心,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以及尽快地掌握排球基本技术、技能都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培养学生心理挫折耐受力的方法和途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学成 《体育师友》2010,33(2):16-17
1.教育引导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育学生懂得,人生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使人进步,挫折使人成熟,温室里的花朵虽然美丽但不能经受风雨。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练习,遇到困难时不灰心、不焦躁,碰到复杂问题时能主动想办法去解决。引导学生在面对学习挫折时要有信心和勇气,正确看待挫折,面对困难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自觉地培养学生耐挫力。如在800米跑测验前,很多体型肥胖或耐力较差的学生总是会表示“反正800米长跑从来没有及格过,这次考试也不会及格的。”  相似文献   

16.
黎武 《精武》2014,(36):170-170
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也是可行的。增强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该文结合自己课堂实例对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产生挫折的心理进行分析,剖析小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探讨了在体育教学中挫折教育的具体实施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体育活动中挫折心理的转化与引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挫折理论及其意义   挫折理论就是运用心理学的概念专门研究在达不到追求目标的情况下,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变化的规律。在体育活动中,人们追求的是胜利和愉快,培养的是斗志、勇敢精神及坚忍不拔的毅力。当人们追求的目的达不到时,就会产生一种“恨者不能除,爱者不能得”的精神压力,这种情绪状态就是挫折的表现。体育运动的复杂性、竞技性和社会性,使得挫折和顺利永远并存在体育活动中。在挫折刺激的情况下,人体的下丘脑会产生兴奋灶,影响脑垂体和内分泌系统,进而破坏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在体育活动中的挫…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挫折发生不可避免,学生受挫心理形成十分复杂,无论挫折的原因来自内部还是外部(主观和容观因素),都可能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但是,怎样对待挫折情绪,如何培养学生耐挫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中渴求解决的一大难题。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中学生需要得到适时的、理性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在因素。根据多年教学实践 ,就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了探讨 ,进一步探索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新途径。1 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语言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言语表情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性质以及学生的情况而灵活运用 ,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则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练习“前滚翻”时 ,团身要紧 ,教师可形象地称为“团成球形” ;练习支撑跳跃时推手要快 ,比喻为“手像碰到烫手的铁板”。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教师要善于用诱导和鼓励的语气 ,使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 ,从而增强信心。2 准…  相似文献   

20.
在足球技术教学中,学生对技术难度大、不易掌握的动作,在学习时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尤其是在头顶球技术的学习中。一旦产生惧怕心理,将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呢?一、查找学生产生惧怕心理的原因根据对学生的询问、调查,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学生学习头项球时,产生惧怕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动作前,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够,没有充分利用科学的知识、具体的数字和实例来说明顶球动作对人的大脑没有损伤,使学生因害怕损伤大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