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淑琴 《大众科技》2006,(2):176-177
股票期权与期股都是以股权以基础的激励机制,作为创新的激励机制,两者在减少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经营业绩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文章对这两种激励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实物期权的概念及其定价方法入手,参考B-S期权定价模型,结合实例阐述了实物期权理论在具体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指出了复合期权在投资决策分析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为企业进行战略投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股票期权制度是国外公司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情况下用于激励经营者及员工为公司长期发展而努力工作的一种薪酬制度.这种制度为很多公司特别是许多高科技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我国企业界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积极作用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本文在充分肯定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积极作用的同时,将着重分析它的理论缺陷和目前在我国实施的有关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4.
贾全  罗丽英 《内江科技》2011,32(6):51-51,86
期权市场已成金融市场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期权定价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金融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衍生证券定价问题的历史和研究现状,对期权理论中的部分知识作了简要的梳理和说明,重点推导了现代期权定价理论的核心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及由此推导的欧式期权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5.
高峻峰  银路  蒋业 《科研管理》2011,32(8):127-132
如何对"失败"项目进行激励是一个难题。本文论述了基于实物期权价值对"失败"研发项目实现有效激励的一种思路。这种方法把企业在"失败"项目中积累的资源与能力看作是后续技术项目期权价值的构成部分,对应的实物期权类型分别为:延迟期权、收缩期权、放弃期权、转换期权、扩张期权和分期增长期权(产品的升级换代)。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实物期权的价值设计激励方案,并选择相应的行权方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NPV法在应用中的缺陷日益显露.从广义的期权定义中引出实物期权的概念,对金融期权和实物期权进行比较分析,引出实物期权定价公式;分析了NPV法的局限性;用实物期权方法对传统决策方法进行修正;结合实例加以比较,为正确作出风险投资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实际经营环境往往含有不确定性,由于传统的项目价值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法不能有效评价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各种投资机会给企业带来的新增价值,实物期权在企业项目价值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从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实物期权的种类,进而通过实例,分别利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和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研究了实物期权在企业项目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导识系统的设计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城市导识系统概念的解析,提出城市导识系统的设计主体是由设计师和识别者两方面组成的.阐述了不同设计主体在系统中承载的"导"与"识"的功能.同时,用辩证唯物主义中,联系的观点将两个设计主体作为一个整体,解析其在城市导识系统中的作用,并从数字技术发展的角度对两个设计主体未来媒介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回望期权作为1种重要的路径依赖期权,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价格过高的缺点制约了该期权的流动性。本文改进了标准回望期权,以期权合约有效期内标的资产最低价格加上一个固定值k为期权行权价格,但该期权不能用标准回望期权的定价方法进行定价,本文给出了改进的回望期权即半浮动定价的回望期权的价格,并基于计算机仿真得到了该价格对参数的敏感性,给出了这种新型回望期权相对于标准回望期权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实物期权和价值管理的概念,着重说明实物期权是一种思维方法,然后就实物期权的思维方法在价值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物期权的科技项目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科技评价现状以及科技项目特殊性的分析,提出现实要求必须选取一个更加客观的标准和评价方法来对科技项目进行评价,并实现对科技项目更加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考察各种投资评价工具可以发现,实物期权概念的引入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些功能.通过对一个真实科技项目使用实物期权的方法进行评价来具体说明应该如何使用此方法进行科技评价,以便使读者对应用实物期权方法进行科技评价的过程有一个更为清晰和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R&D投资的期权创造和期权享有过程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D投资活动的价值评估,传统的DCF方法并不能适应其需要,而必须引进金融期权定价理论(OPT),这一点在国内外学术界已得到公认.然而R&D投资活动与金融期权又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是通过两个过程来实现其价值的,即创造期权的过程和享有期权的过程,而金融期权定价理论仅考虑期权的享有过程.本文从R&D投资价值的这两个方面入手,分别讨论了R&D投资期权享有过程中Luehrman提出的期权定价的直观查表方法及其期权创造过程中R&D活动对于Black-Scholes公式的各个变量的修正及综合评估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R&D投资期权与金融期权的类比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一、期权与期权定价 随着布莱克和斯科尔斯合著的一篇载于《政治经济学杂志》1973年5月号的“期权定价与公司债务”的发表,期权定价这个神秘的问题被认为在金融经济学上有了新的重要意义。此期权定价模型公式的诞生是1973年金融界出现两个重大事件之一,另一个是1973年4月,第一家现代期权交易市场,即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正式开张营业,挂牌推出12种期权交易。从此,股票期权交易登上官方金融产品交易项目  相似文献   

14.
经营柔性与投资决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范龙振 《预测》1998,17(3):66-68
本文讨论了经营柔性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指出经营柔性与金融期权一样具有价值,可以用期权定价方法研究经营柔性的价值,并通过一个投资时间选择模型研究了投资时间选择期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实物期权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着重说明实物期权是一种思维方法,然后对实物期权的思维方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吕俊娜  刘伟  邹庆  甘琳 《预测》2015,(2):60-65
SBOT(Subsidize in Building-Operate-Transfer)作为一种新的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被推广采用。特许期是SBOT项目特许权协议中的一个关键决策变量。本文利用实物期权和不对称Nash协商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特许期计算方法并依据此方法构建了轨道交通SBOT项目的特许期决策模型,其决策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利用实物期权理论构建了不确定收益下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投资决策模型,求解出特许期的可行域;在此基础上,以特许期为决策变量,结合双边议价机制发展了实物期权模型,构建了特许期的Nash协商模型,并求解出模型的均衡解。最后,对轨道交通SBOT项目特许期决策模型均衡解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运用实物期权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A股市场IPO高抑价现象存在的原因。研究表明,投资者的过度反应是我国A股市场IPO高抑价的主要原因。投资者在新股投资中过度反应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投资者的知识及经验相对缺乏,投资者羊群效应严重;二是由于投资渠道欠缺以及二级市场长期风险偏高,投资者倾向于一级市场和在二级市场进行短期投机套利。  相似文献   

18.
实物期权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融期权和实物期权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实物期权的应用现状,指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巨大差距,并认为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我国的研究者和管理者对实物期权的认识存在几个误区.只有校正对实物期权的错误认识,实物期权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才会蓬勃发展,才会使中国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股票期权制度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目前全球前500位大工业企业中,有90%的企业实行了股票期权报酬制度.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报酬中,平均有60%的收入来自股票期权.在英国,期权占管理人员薪酬的比例高达62%.近些年来,伴随着委托--代理理论、风险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和拓展,股票期权制度又传到了我国.正当这一激励制度在全球方兴未艾之时,2001年底到2002年,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大公司的"财务丑闻"曝光,股票期权制度的负面效应随之凸现,学术界怀疑、否定该激励制度的观点一度鹊起,产业界中微软等公司也正在酝酿取消实行多年的股票期权制度.因此,客观、全面地分析股票期权制度的正负效应,不仅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股票期权制度试点改革也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创新系统的界定与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我国引入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下称"NIS")的概念以来,国内对其研究虽注入了极大的热情,但整体来说,我国对NIS的研究基本还处于概念介绍阶段,而对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包含的内容和边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本文对我国现存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界定与研究方法进行简要的概述,同时提出一种新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界定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