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硝烟滚滚的中国大地上有四类报刊:一是国民党办的各种报刊;二是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一批民营报刊;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活跃在前线和后方的大量报刊;四是日本侵略者和它豢养的一些汉奸文人办的大批敌伪报刊.后者已成为历史垃圾,为世人所不齿.前三类都为挽救民族危亡,在唤起民众抗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国民党报刊史上,上海曾出版过两次《中央日报》。第一次是在1928年2月,原在汉口创刊的《中央日报》迁沪复刊,由当时国民党中宣部长丁惟汾兼任社长。1929年春,该报迁至南京出版,即南京《中央日报》。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底,原创刊于屯溪的安徽《中央日报》迁沪出版,社长冯有真。本文所介绍的仅指后者而已。  相似文献   

3.
王润泽  王洁 《新闻界》2012,(14):79-80
《华商报》1941年4月8日在香港出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加强对进步思想传播的限制,先后查封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关闭数十家进步报刊,也切断了中共在香港地区发行《新华日报》、《救亡日报》等进步报刊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作者附言:在国民党报刊史上,上海曾出版过两次《中吹日报》。第一次是在1928年2月,原在汉口创刊的《中央日报》迁沪复刊,由当时国民党中宣部长丁惟汾兼任社长。1929年春,该报迁至南京出版,即南京《中央日报》。第二次是在1945年8月底,原创刊于屯溪的安徽《中央日报》迁沪出版,社长冯有真。本文所介绍的仅指后者而已。  相似文献   

5.
3月26-27日.新闻出版总署在重庆召开了2008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报刊出版管理.积极推进报刊业改革,努力推动报刊业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全面内战,1947年疯狂进攻我陕甘宁边区。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著名的《边区群众报》(后改名《群众日报》),随军转战陕北征途中,坚持继续出版,并且在根据地还诞生了一些新的党报党刊。在国民党统治区由于我党政策的影响,也涌现出一些新的进步报刊。与此同时,国民党为了配合军事上对我发动进攻,扩大反共、反人民宣传,在他们的统治区办起了不少报刊。随着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蒋家王朝的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陕西统治地区办了许多报刊,内容反动。也有些民营报刊,在我党抗日政策影响下,主张民主进步。这一时期国民党的报刊主要有: 在报纸方面: (一)国民党、三青团和CC系报纸《西京日报》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在西安出版发行的机关报。原为天津《民国日报》,1932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派邱元武将该报移至西安,改名《西京日报》。发行人兼社长邱元武。邱元武被人暗杀,由郭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开初西安地区的进步报刊相继出版,影响很大。以后,国民党加紧摧残进步新闻事业,共产党领导的一些报刊进行艰苦斗争。这一时期的进步报刊有: 一、我党领导创办的报刊《统一战线》。这是1936年西安事变后,根据国共合作的新形势,由中共陕西省委于1937年1月创办的党内刊物。以刊登党的工作、党的建设、中央和省委的重要决议、指示为主要内容。出至第五期停刊,于同年6月2日复刊,改名《党的生活》。省委和西安工委的领导同志关锋(贾拓夫)、新雨(张德生)洋清(欧阳钦)、方晟(赵伯平)、韩晋(韩夏存)  相似文献   

9.
七、争取巩固和扩大国统区的出版发行阵地 抗战后,我国南方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出版工作,先后在长江局(在武汉)、南方局(在重庆)的领导下进行.在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如上海),与在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是完全不同的,处在国民党和敌人的严密控制下工作,斗争极为复杂、尖锐和艰苦,要有高度的警惕性,更要有很高的策略思想.为适应这个特殊的环境,斗争方式有公开的、半公开的和完全属于地下的秘密斗争.因此,有不少党领导的报刊,以群众面目出版.工作安排因地因时制宜,可分为三个方面,大致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党的"一大"第一个决议就对出版党报的原则性问题做出了规定,"二大"又专门讨论了党报宣传问题①。1921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向导》、《热血日报》、《红旗日报》等报刊,积累起城市办报的一些经验。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创办的报刊被严令查封、取缔,刚刚建立的党报网络遭到巨大损失,城市办报事业时断时续。直至"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当  相似文献   

11.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突飞猛进.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出版体制改革也取得重大进展。我国新闻出版法律法规中,报刊准人方面制度较为完善,而报刊退出制度则比较欠缺。有报刊退出行为而缺少报刊退出制度无疑会影响报刊退出机制的实施,本文拟以市场主体法和事业单位法人制度为视角.以公益性报刊和经营性报刊的分类为基本路径。对于我国报刊退出制度的完善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八一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央苏区。国民党江西当局十分恐慌,随即加紧对新闻舆论控制,强令各报宣传反共。曾经在大革命中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的南昌《民国日报》也开始转向,先是刊登所谓共产党在江西执政的“秘史”,后又连载所谓“党义”,它在国民党右派控制下变成了反共宣传工具。1930年,国民党江西省政府颁布“出版法”44条,规定所有报刊都要经过有关机构审查登记才许出版。  相似文献   

13.
针对阻碍我国报刊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称,2009年要全面启动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不但在全国实施报刊评估退出机制,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出版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长期以来。报刊的“只生不死”,使得行业发展受限。2009年下半年在全国实施的报刊质量评估和报刊退出机制.不仅会促进报刊资源的科学配置.也更加剧了报刊行业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及初期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40年底才创建口语广播电台的缘由 延安台在1940年底创建,是因为既很有必要,也有了可能. 1.我党迫切需要口语广播电台这一武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延安和其他根据地出版的报刊,受到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层层封锁,很难发送到沦陷区和国统区,偶尔有少量的党报偷运过去.  相似文献   

15.
一、国民党宣传中心由广州移至武汉1926年9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从广州迁至武汉。武汉不仅是全国的革命中心,也成了全国的新闻宣传中心。武汉攻克前,大部分报刊在帝国主义军阀的控制下。北伐军进入武汉,一些反动、黄色的报刊慑于革命势力,纷纷自动停刊。打着中间旗号的报刊继续出版,但不时发出诋毁革命的言论。为整顿武汉地区的新闻事业,北伐军总政治部成立了新闻检查委员会,颁布了“新闻检查条例”,规定所有  相似文献   

16.
日本占领香港后,抗日进步的报刊都停止出版。一些国民党领导的报纸,有的改头换面,有的连名字也不改动,就变成汉奸报纸,为日本占领军及汉奸汪精卫政府说话。日本投降后,这些报纸又摇身一变,为国民党反动政府反共反人民积极进行内战宣传服务。例如《星岛日报》,日本占领后改名为《香  相似文献   

17.
正其实早在2005年,新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就通过建立报刊四项监管制度(报刊出版事后审读制度、报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报刊年度核验制度、  相似文献   

18.
1966年夏秋至1968年秋的两年时间里,中国报刊界出现了颇为奇特的现象。由党、政、军、文化机关有领导、有组织出版的报刊纷纷停刊,众多知名记者、编辑受到批判,无法工作,而一大批群众组织主办的报刊冒了出来,风行全国,喧闹一时。其出版种类之多,编者和读者群体之众,为报刊史上所罕见。人们习惯称这类报刊为“文革小报”或  相似文献   

19.
从1927年北伐军到达郑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在河南建立其统治的10年,河南新闻事业在此时期,继续有所发展,其间可分为冯玉祥统治与蒋介石统治两个阶段。 一、冯玉祥主持豫政时期 1927年春,冯玉祥率国民军联军自陕西出潼关东进,响应北伐。5月与武汉北伐军会师郑州,把张作霖的奉系势力赶出了河南。6月,冯氏到达开封,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一时军阀统治时期的汴郑各报刊通讯社均告停刊。省政府将《新中州报》接收,改出《河南民报》,作为自己的机关报。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宣传处在郑州出版了《革命军人朝报》。随后,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改组成立,也出版了机关报《新中华日报》。与这三家报纸同时,还创办有三个通讯社,即同《河南民报》一起的中州通讯社;《革命军人朝报》附设的中华通讯社;和《新中华日报》同属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的河南通讯社。  相似文献   

20.
境外中文报刊系指祖国大陆以外地区,以中文形式出版的报纸刊物。我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即将回归的澳门是境外中文报刊的主要出版地区。华人占有较大比例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其它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出版有一定数量的中文报刊。欧美国家也有少量的中文报刊出版。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一方面,境外中文报刊媒体都加强了对蓬勃发展中的祖国大陆的关注与报导: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也需要充分吸收利用外界的一切先进经验,遵循国际惯例、掌握世界动态、顺乎国际潮流。因而,境外中文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