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质的颜色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质无色,而有的物质又呈现这样或那样的颜色?有什么规律没有?物质颜色的产生跟哪些因素有关?本文限于篇幅,只简要地讨论无机物的一些显色问题。一般说来,凡是能吸收可见光的物质都呈现一定的颜色。吸收光的波长越短,呈现的颜色越浅;吸收光的波长越长,观察到的颜色越深。物质吸收可见光的能量后,电子就从基态跳到激发态,所以,只要基态与激发态的能量差等于可见光的能量(即频率为13800—25000 cm~(-1))时,物质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 植物学家统计了四千多种花的颜色后,发现只有八种花的颜色是黑色的,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  相似文献   

3.
无邪 《初中生学习》2011,(11):32-32
雪花是由透明的冰晶组成的,是晶莹剔透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雪却是洁白的,一点也不透明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光耍的把戏。之所以物体会有颜色,都与光有关。与物体对光的吸收或反射有关。可见光是由不同频率的光组成的,我们的眼睛会把不同频率的光识别为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4.
学了光学之后,我们知道了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监、靛、紫等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不同颜色光的频率不同.而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物体的颜色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请看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体是本身小发光,而可以让其它频率的光几乎全部或部分透过去的物体.光线照射到透明物  相似文献   

5.
氯化钠、氯化钾晶体的颜色,众说不一.本文从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与折射物质的颜色与结构的关系及实验等几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在无机物的颜色与其中心元素的混合氧化态的关系,从物质的结构及物质对光的吸收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总结出二者之间存在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7.
无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不象有机物那样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可循,但颜色是它的一个重要性质。掌握了无机物的颜色变化规律就能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内部结构从而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为《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因此本文就对无机物颜色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颜色的产生与物质对光的吸收有关,物质显色的原因在于它吸收并散射可见光。光是电磁辐射的一种形式,电子在分子中两个不同能级的跃迁会发生光的吸收和散射。物质在吸收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物质颜色的成因及光与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节日里五颜六色的彩灯,电视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勘测中用到的遥感技术等,都与光有关系,其中有些是看得见的光,有些是看不见的光.一、光的色散太阳光(或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由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相似文献   

10.
光的波粒二象性常见十个"行为"规律如下:1.光的频率γ光的频率决定了光的颜色,不同的单色光其频率不相同.任意一单色光在真空中的频率和其在任何介质中传播的频率是相同的.红外线、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外线等各种光的频率γ排序是:低→高.  相似文献   

11.
在无机化学中,尤其在过渡金属元素配合物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颜色的无机化合物。具有dx(x=1至9)结构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受到光照时,d轨道跃迁,发生d-d跃迁。化合物吸收可见光还可以发生电子从一个原子到另一个原子的跃迁而产生荷移吸收带发生电荷跃迁。酸根和固体化合物的颜色就与电荷跃迁有关。此外,离子极化作用也可以使物质具有颜色。对无机化合物显色规律、原因作了详细的总结,并对其显色机理做了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粒子可能具有的能量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因此粒子可能处于的能级的分布也是分立的。当粒子所具有的能量发生变化时,不论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还是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必须伴随着该粒子与外界能量的交换。本文论述粒子能量与外界光能之间的转换或交换过程。 对于物质中处于较低能级的粒子而言,可以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的能量而跃迁到较高的能级,这种过程,称为粒子对入射光场的受激吸收过程。通常我们称为吸收过程。对于物质中处于较高的能级粒子而言,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向外界发射出特定频率的光子。其中一种不依赖于外界光场的方式,自发地辐射出一个特定频率的光子而跃迁到较低能级(即ν=  相似文献   

13.
3-6岁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种常见标准颜色片为材料,对130名云南纳西族3-6岁儿童进行了颜色命名研究。结果表明:纳西族儿童颜色命名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提高;纳西族儿童对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有一定顺序,即先是黑、白、红,然后是绿、蓝、黄,最后是橙色和紫色。纳西族儿童的颜色命名特点既与认知发展有关,也与纳西族语言和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一个四能级原子系统,在饱和光和耦合光反向传播,耦合光与探测光同向传播的光路安排下,由于相干吸收减小导致了探测光的速度减慢.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吸收谱中相干光学烧孔的光的群速度与饱和光拉比频率的关系,讨论了饱和光在相干烧孔中对于光速减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协选择题 1.氧气与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下列变化(或过程)与氧气无关的是(). A.白磷的自燃B.将烧碱露置在潮湿空气中 C.食物的腐败D.将生铁露置在潮湿空气中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将紫色石蕊试液滴人稀盐酸中,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D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B.用…  相似文献   

16.
在氮气保护下,制备了3种二芳基乙烯化合物1o、2o 和3o,通过核磁共振进行结构表征,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光致变色性能进行研究。在紫外光照射下,3种化合物在可见光区均出现了特征的关环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40、511和605nm,溶液的颜色分别由无色变为黄色、红色和蓝色,到达光稳态时间分别为150、160和600s。到达光稳态的溶液在可见光照射下,发生开环反应,溶液颜色由有色恢复到无色。实验结果表明,乙烯环与二芳基不同位点的连接影响着二芳基乙烯分子的π-π共轭性,从而影响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着到的黑色花却很少,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第86页,关于色光的混合表述为:“……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即原色光混合时产生了波长、频率不同于原色光的新光,显然是错误的.该处可改为“……人眼会识别到各种颜色的光……”.这样修改后不仅不会误导学生,还会激发学生大胆质疑——“色光混合”与“人眼的识别结果”有什么因果关系呢?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超微粉粒径比较小,从静电场出发,综述了超微球形颗粒的红外吸收特征,球形超微粒的是工外吸收主要是由表面模吸收,其吸收频率与外界环境有关,与微粒表面的覆盖层有关。  相似文献   

20.
焰色反应分析法是一种物理分析法,它是基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高能轨道上,高能轨道上的电子回到低能态时,又以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的原理来检验、鉴别元素的。焰色反应发出的光是由多种频率的光组成(在光谱学上表现出一系列的谱线),肉眼所观察到的是这多种频率的光的综合结果。焰色反应中,可能没有化学反应发生,如灼烧氯化钠等难以分解的盐;也可能有化学反应发生,如灼烧金属钠、碳酸钠等,但是其焰色都是黄色。焰色反应与有无化学变化没有关系。化学上指的“反应”,一般是指化学变化(反应)。焰色反应是利用物质的物理变化,因而此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