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闻阅评     
上海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解放日报2000年11月27日报道,上海市委宣传部日前发出通知,全市新闻从业人员要集中一段时间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报道说,通过学习帮助新闻采编一线人员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深理解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提高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执行党的新闻纪律、改进工作增强实效的自觉性,进一步确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还要正确认识几个关系:宣传引导与信息传播、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等。上海市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做法是,联系实际突出重点,虚实结合重…  相似文献   

2.
新闻监督报道受众不满意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舆论监督研究”课题组,抽取全国9个省(直辖市)作为调查地区,对新闻从业者和广大受众进行抽样调查(见《新闻与传播》2003年第5期《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现状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中有3点应引起重视:1、普遍反映舆论监督对象的层次偏低,批评最多的是“行业不正之风”,舆论监督最多的是“一般干部”。2、舆论监督报道一般化,监督力度不够。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舆论监督报道“不敢碰硬”、“批小不批大”、“只打‘死老虎’不打‘活老虎’”等。3、新闻从业人员普遍反映舆论监督难。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党和政府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舆论监督理论以及其“度”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结合当前新闻舆论监督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全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度”以及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把握好舆论监督“度”的重要性,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谨守新闻舆论监督的“度”的角度,对当前新闻工作者完成好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履行好党和国家、人民赋予或期许的新闻舆论监督的重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党和政府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舆论监督理论以及其“度”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结合当前新闻舆论监督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全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度”以及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把握好舆论监督“度”的重要性,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谨守新闻舆论监督的“度”的角度,对当前新闻工作者完成好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履行好党和国家、人民赋予或期许的新闻舆论监督的重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关键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党性原则来统揽我们的新闻工作,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尽快走出地方电视台新闻宣传的几大误区。(一)变“妖魔化”为“真实化”:正确处理好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当前新闻从业人员中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觉得新闻宣传不多进行批评报道就难以提高收视率,在他们心目中,记者就是要敢于主持正义、对一切丑恶的事物嫉恶如仇,给予无情鞭挞;要敢于为民请命,为百姓申冤,当“现代包青天”;而自己的报道和言论是否带来负面效应则并不在意,认为即使有负面效应也是难免的。具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闻媒体要做到在实践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基本遵循。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人民日报》“长江禁渔”系列报道为例,分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舆论监督报道的具体要求,提出新闻舆论监督应做到紧贴时代、服务大局、科学规范、公正有益、持续有效,旨在为舆论监督报道提供可参考的模式范例,进一步丰富舆论监督报道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舆论监督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权力制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新闻舆论监督,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 在对待舆论监督报道问题上,人们的态度往往判若水火。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节目,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最关心的节目之一。朱镕基总理视察《焦点访谈》节目组时题词:“舆论监…  相似文献   

8.
我国舆论监督的理论与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力丹 《新闻界》2004,(4):24-26
“舆论监督”作为党的正式文件确认的一个概念,自从首次出现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以后,1992年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和2002年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均重复出现。十三大政治报告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强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  相似文献   

9.
积极发挥党报党刊在反腐倡廉中开展舆论监督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再次明确提出:“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开展舆论监督,是党中央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和工作职责。作为执政党的党报党刊,为加强党的自…  相似文献   

10.
论舆论监督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这是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舆论监督的概念。此后,中宣部积极倡导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  相似文献   

11.
“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同“党性原则”、“导向意识”、“‘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实事求是”、“‘六字’(准确、鲜明、生动)文风”、“政治家办报”、“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构成元素①。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新闻宣传、经营管理、教学科研工作者,不约而同地重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诸要素。情景喜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正在新闻界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针对新闻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扎扎实实抓出成效。”我们新闻宣传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赵珺 《新闻世界》2004,(6):45-46
“舆论监督”这个概念在我国最初是由新闻传播学界提出来的①,后来为中共中央在正式件中采纳。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报告首次提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紫阳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把“舆论监督”明文写进党的正式文件,这表明了我们党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坚定决心,同时也给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光荣的任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一环经济体制改革呼唤着政治体制改革。十三大为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读到郑保卫先生的一篇文章《首先还是认识问题———十六大后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思考》(见《新闻记者》2003年第2期,以下简称“郑文”),当下有些不同看法。郑文认为,当前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关键依然还是要先解决认识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对新形势下开展新闻批评,实行舆论监督的重要现实意义的认识问题”。应当说,这个判断是合乎实际的,笔者十分赞同。那么到底是谁的认识需要提高、亟待提高呢?郑文似乎没有明确指出需要提高认识的对象,在具体剖析这一问题时说:“……而如果还像过去一些人那样,借口什么‘影响团结’、‘伤害同志’、‘给…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民主,健全法制,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中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新闻媒体强化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舆论监督的社会作用赋予其深广的社会影响力.它是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的重要补充.并成为监督机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对新闻舆论的法律监督的认识.对于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舆论监督和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去年初,新闻战线在广泛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活动的同时,按照党的十六大决定,又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要把新闻编采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上来,切实解决好新闻工作和新闻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新闻队伍素质,提高新闻宣…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三论(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柏铨 《新闻界》2002,(5):17-18
一、当今条件下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一)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有了自己的新闻事业,很早就进行了舆论监督的实践。通过党报、党刊所进行的此类实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被称作批评与自我批评。舆论监督是一个后起的概念,但与舆论监督的基本精神相一致的实践是早已有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提法在大众传媒上的使用频率逐步降低,其内涵开始收缩,专指党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党内监督的一种手段。早先由‘批评和自我批评’所指代的党外监督的内容,被一个更具时代感和概括力的概念——舆论…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 ,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这次会议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 ,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 ,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 ,反对官僚主义 ,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1997年 ,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指出 :“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喉舌”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它既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人民群众中去 ,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去贯彻执行 ,又要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反映出来 ,是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