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链》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写的是一位爱慕虚荣的小职员妻子——玛蒂尔德借了一串“珍贵”的项链去舞会上出风头,丢了项  相似文献   

2.
刘涛  程琴 《现代语文》2010,(2):118-119
《项链》是“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经典之作。传统观点中,女主人公的“爱享乐、慕虚荣”一直是人们批判和讽刺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认识水平也要与时俱进,因此,有必要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理及因此付出的代价进行辩证、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判。  相似文献   

3.
<正>《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借了一条钻石项链炫耀自己的魅力,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料项链丢失,她只好隐瞒好友慢慢来赔偿。为偿还债务,她与丈夫节衣缩食,劳苦工作了十年,最后得知项链是假的。作者以此达到讽刺的艺术效果,玛蒂尔德也一度成为“欲望与虚荣”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4.
《项链》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以“项链”为线索,组织了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的基本情节。它深刻而又辛辣地嘲讽了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论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莫泊桑差不多是唯一的可以和他同代——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相媲美的作家。他在暂短的创作生涯中,贡献给世界文学宝库的短篇小说就达三百余篇,被推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脍炙人口的短篇杰作——《项链》,就是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名叫玛蒂尔特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不安贫困、爱慕虚荣,为出席部长家的晚会借了项链,出了风头,丢失项链,为赔偿项链,历尽十年辛酸的悲剧。作品通过这个悲剧,辛辣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严厉谴责了那金钱万能,以贫富分贵贱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项链》是莫泊桑的名短篇小说,它以内涵的丰富性,主题的多样性拥有永久魅力。 传统观点是:通过路瓦栽夫人借、失、赔项链的遭遇,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对人的腐蚀和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文坛上一位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短篇小说领域成就斐然,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被公认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堪称世界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不朽珍品。  相似文献   

8.
正在小说《项链》中,莫泊桑讲述了一对夫妇由一串假项链所引起的生活变故的故事。以往对《项链》的解读都着重进行阶级分析,把焦点放在讽刺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等弱点和批判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上,事实上,这种解读有些牵强。我们怎能把普通人追求"锦衣玉食"、向往上层富裕生活看作是罪恶的表现?我们应警惕简单粗暴的阶级决定论,每一个人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权力和充分表达自身欲望的诉求。贫穷不是美德,富裕也不是罪恶,只  相似文献   

9.
李月玲 《考试周刊》2010,(18):36-37
《项链》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小职员路瓦栽的太太——玛蒂尔德(小说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直至最后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一故事,尖锐地讽刺了贪图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崇尚浮华势利的风气和这种风气对人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项链》,是一篇深得学生喜爱的小说,通过教学,学生对爱慕虚荣、贪图奢华的危害性也有较深刻的认识。但有很多学生,总是片面地认为,玛蒂尔德虽然爱慕虚荣、贪图奢华,但如果项链没有丢失,悲剧就不会发生。他  相似文献   

11.
曾春晖 《课外阅读》2011,(2):195-195
重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小说塑造了美丽动人玛蒂尔德,因爱慕虚荣丢了项链,因赔偿项链而品尝十年艰辛生活。不记得谁说过“女人,你的名字叫虚荣”,虚荣心,女人皆有之。玛蒂尔德向往过高雅奢华的大资产阶级生活,希望在舞会上成为男人赞美的焦点,女人羡慕的妒点。当时,许多小资产阶级家庭都存放有虚荣的染缸,玛蒂尔德染上虚荣之色,也是一种社会存在。可玛蒂尔德因为偶然丢了项链,因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品尝了穷苦人家的辛酸,不禁令人为其命运唏嘘。  相似文献   

12.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一生共创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其中以短篇小说成就尤为突出,享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誉.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相当大的数量是描写资产阶级的市俗生活、揭露资产阶级道德堕落、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项链》是这类题材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其主要内容是写教育部一个小职员罗瓦赛尔的妻子玛蒂尔德先天美貌,爱慕虚荣,为参加教育部长家的豪华晚会向女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但在舞毕回家途中不慎丢失,为还项链夫妇两人 债台高筑,整整辛劳了十年,而此时却得知项链是假的.  相似文献   

13.
《项链》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是批判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一直以来,一提到《项链》中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人们就会想到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不少人都对她持批评的态度,不否认这种理解,但这种评价不够全面。虽然马蒂尔德追求享乐,但她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作者在评判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她的同情,并且展现出了她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中享有盛名。《项链》和《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米龙老爹》、《两个朋友》、《菲菲小姐》等一样,是他的短篇小说创作的佳作。《项链》之所以被誉为短篇小说的名篇,首先在于它的深刻的思想性。小说的主人公玛蒂儿德是个追求虚荣的典型女性。她是个“漂亮迷人”的女子,但生长在一个没有金钱和地位的职员家庭里,因家里没能给她一笔可观的陪嫁费,就没法让有钱有地位的男子来“认识她”,“爱上她和娶了她”;她只好嫁给一个同她家的地位相当的一个小职员。玛蒂儿德虽然出嫁了,但她的虚荣心有增无减。她总觉得凭自己  相似文献   

15.
《项链》是莫泊桑著名的短篇小说。它辛辣地嘲讽了法国小资产阶级妇女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所造成的不  相似文献   

16.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名作。作者以一条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叙述了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辛酸遭遇,通过她借、失、赔及最后得知项链是赝品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其爱虚荣、图享乐的庸俗浅薄心理,塑造了一个被奢侈淫逸的社会风气毁坏了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马蒂尔德为了追求虚荣而毁灭了一生,她刚刚涉足于上流社会的舞会就被甩到了...  相似文献   

17.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名作,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对《项链》的理解,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理群教授写的《(项链)告诉读者什么》一文(载《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不同意“批判女主人公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之说,提出“作者并不热衷于对这位女主人公的‘逻辑’与追求进行严厉的价值判断”:“人们早已习惯于把‘追求享乐’看作是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  相似文献   

18.
《项链》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名篇之一,堪称传世佳作。学习本文,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又可以从思想上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当前社会上有一些年轻女性不顾实际去满足自己的虚荣,或梦想凭借自己的容貌来获取终身幸福,而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莫泊桑在《项链》中不仅讽刺、鞭挞了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同时也为默默奉献的路瓦栽先生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  相似文献   

20.
《项链》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是世界名篇之一.堪称传世佳作。学习本文,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又可以从思想上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当前社会上有一些年轻女性不颐实际去满足自己的虚荣,或梦想凭借自己的容貌来获取终身幸福,而人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